內層用的是油質紗布,添加了適量的抗生素。
外層則用吸水敷料覆蓋,反複纏繞,最終包紮出一個大約五厘米的白色紗布包。
送走病人後,空氣中還彌漫著一股香味。
八角、乾辣椒、花椒、冰糖、啤酒、蔥薑……
幾乎是下意識的,許秋腦子裡就冒出來一大堆配料成分。
許秋沉默。
這大師級的氣味分辨經驗,竟然還能有這種額外用途?
再加上自己那庖丁解牛般的手術技藝……
簡直是為大廚而生啊!
……
幾天的時間匆匆過去。
許秋照常簽到、完成日常任務。
再次獲得了不少獎勵。
簽到獎勵
大師級淋巴結觸診手法!
大師級肝脾腫大病因診斷經驗!
大師級……
日常獎勵也完成了不少。
這幾天四級手術做得少,相對應的困難手術也沒有病人,因此,許秋隻能做簡單、一般任務保底。
也拿到了三瓶初級體力藥劑,兩瓶初級精力藥劑。
還額外獲得了“縫合+10”的提升。
這一天,結束早查房後,許秋回到門診,開始上午的坐診。
來的病人三教九流都有,上到大學教授,下到名字都寫不出的文盲。
但有一個共同的特點。
他們對於疾病的恐懼,比疾病本身更加深刻。
換句話說,不論是普通的上呼吸感染,還是可能由腫瘤、急重症引起的呼吸道表現等,他們都會來三甲。
這也是如今大夏醫療的現狀。
社區醫院、村鎮醫院沒有病人。
而三甲醫院,則接受了大量小發燒感冒的輕症病人,從早忙碌到第二天早,占用了大量本可以分流到下級醫院的醫療資源,造成了不少毫無意義的浪費。
在送走十幾個病人後,上午十點左右,診室的門再次被推開了。
進來的是一個三十來歲的少婦,她身旁跟著個臉色發白、病懨懨的女孩。
“醫生,你快幫我看看,我女兒這是怎麼了!”少婦焦急萬分。
這是一個十歲的小女孩,叫駱喬。
身上可見不少的紅色皮疹,時不時咳嗽幾下,臉色很差。
而且她穿著兩件衣服,還裹著身子——畏寒。
第一眼的印象,是感染。
許秋讓駱喬坐下,問詢起情況。
駱喬母親急不可耐地道“醫生,我女兒反反複複發燒一個多月了,這一個月裡,我們輾轉了很多醫院,基本都是打針輸液,當時下去了,過幾個小時又開始發燒了!”
“之前有做過檢查嗎?”
“有的,你快看看!”
許秋接過檢查單子,有血常規、肝腎功等等。
檢驗結果顯示小女孩的血紅蛋白隻有93,屬於輕度貧血。
此外,c反應蛋白達到了19,輕度升高。
其他的項目沒有什麼明確意義,白細胞、鐵蛋白、ldh和免疫功能等等均在正常範圍內。
看到這裡,許秋基本上已經排除了感染。
果然,他看到駱母緊接著遞過來的病曆。
病人在當地醫院曾經接受過抗感染治療,用了三天的靜脈頭孢曲鬆,後又改成美羅培南+利奈唑胺,中途幾次降溫,但持續時間不長,體溫又立刻回升了,療效甚微。
病程記錄差不多每四到八小時就會升一次體溫,每天能發作三四次,最高時體溫曾經達到406攝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