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的問題,其實還不是最致命的。
關鍵在設備和技術。
光是製備技術,就包含生物塗層、靜電紡絲、組織工程等。
而將人工血管從理論搬到現實,涉及十幾道工序。
從把種子細胞接種在材料支架,到構建形態與功能,最後植入、脫細胞處理,都需要精密設備、儀器,其中都存在難以突破的技術壁壘。
包括製備成功後的測試,也需要人工血管加壓破裂強度測試儀、特殊拉伸試驗機等等。
這些設備同樣被壟斷,大夏能拿到的基本是國外淘汰下來的,十多年前的產品。
一如幾十年前一般,現今的大夏科學家、醫生學者等,也在諸多封鎖的情況下艱苦前行。
然而即便是十幾年前的設備,也是有價無市,目前隻有阜外、南開研究所和鄂省血管中心等少數幾個地方配備。
許秋已然完成了初期的理論研究。
隻需要驗證三張稿紙上記載的血管製備方案可行性,將那一片劃時代的薄膜造出。
如今萬事俱備,他不可能就此放棄。
“你們的錢,自己留著,我有辦法。”
許秋重複了一句。
等其他人離開,他撥通了一個電話。
對麵很快傳來了楊晨曦的聲音,“許同誌啊,找我有什麼事情嗎?”
背景的雜音中,還有許多精密儀器滴滴滴的聲音。
許秋道“楊教授,有空來臨海看看嗎?”
“近幾年可能都抽不出時間了,我們團隊現在正在做65人工血管,估計兩年內能應用到臨床上。”
許秋點頭。
果然是在忙這件事……
國內在人工血管領域走得最遠的,其實就是楊晨曦團隊了。
他的科技園,有近億元的規模,每年工業區都會產出相當大數量的人工血管。
核心專利是骨科國邁柯維的,而材料等都進行了本土化的“平替”,算是偽國產。
進口的人工血管大概在四萬左右,而偽國產隻要一萬元。
不過糟心的是,其中有百分之十七點三,需要繳納專利費用。
也就是說,持有專利的邁柯維,哪怕什麼都不做,也能從每一根人工血管中拿走近百分之二十的利潤!
這也是為什麼說大夏沒有真正的國產人工血管。
楊晨曦團隊如今正在嘗試推出一款輕進口依賴的、國產程度更深的65人工血管,如果能成,該技術運用在其他口徑上……
那麼,大夏將有機會徹底把8以上的中、大人工血管變成真正的國產!
意義相當深重!
這也是為什麼,楊晨曦一結束名刀大賽,立馬就趕回阜外、一頭紮進實驗室裡去了。
“楊教授,我記得你說過,65人工血管已經完成了動物實驗,現在隻要再完善一些細枝末節,就可以嘗試進臨床了吧?”許秋問道。
楊晨曦自豪地笑了笑“沒錯,怎麼樣,你要不要來鍍個金?想要做血管,繞不開阜外,繞不開我!”
許秋點點頭“這倒是。”
繞不開阜外和你帶來的各種儀器、器械啊。
這話到楊晨曦耳朵裡卻變了味,他臉上一喜“你也承認?那趕緊來啊,在我的實驗室待幾年,把65人工血管做出來,然後徹底去除大中血管的進口化,咱兩也算是國產人工血管開山祖師了!”
許秋語氣平淡“國產開山祖師……很有吸引力啊。”
楊晨曦笑著道“當然啊,不管是我們阜外的人工血管,還是其他所謂的國產,其實核心專利都在邁柯維、泰爾茂這些國外企業手上,我們每生產一根,就要繳納一大筆專利費、使用費等。
去進口化,才是真正的國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