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剩下三人,則更加普適。
不管是病人情況,還是醫生的手術水平,都不會太刁鑽,屬於協和、天壇、301這類大三甲都有主任能駕馭、並且掌握的高精尖手術。
而非隻有許秋能做的,類似於完全顱腦融合分離的全球獨苗。
許秋代表了這款新型血管是否真的可行。
而鄭主任等人的手術結果,則能看出這款產品、這台手術是否能在整個大夏鋪展,成為心內科一門真正具有開創意義的嶄新手術!
……
初步確定受試者後、手術方案後,臨海一院出動四支隊伍,分彆前往病人的所在地,將病人接回一院。
很快,四人就住進了心內科的病房,開始了術前準備。
其中閆自強更是重點。
常規的冠脈造影,確認梗阻部位、程度、範圍。
預計移植血管橋支數、確定手術方案。
此外,還要估計心肺功能、評估再次手術的危險性。
初次手術做了幾支血管橋、血管橋材料以及移植部位、升主動脈狀況,和近期的冠脈造影結果,都將直接決定最終的手術細節。
當天,閆自強從協和趕來時,許秋騰出時間親自迎接。
“許醫生!”
這位老人坐在輪椅上,一下車,就緊緊地握住了許秋的手。
閆自強的臉色比當時更差了,口唇發紺、說一句話要喘好幾口氣,顯然缺血缺氧已經持續很長一段時間了。
“腳還冷嗎?”許秋扶著老人,開口問道。
這一刻,閆自強眼裡閃出淚花。
他沒想到,再次和這位仁醫見麵,對方說的第一句話,沒有什麼浮誇的承諾,僅僅是一句平淡的腳還冷嗎。
但就是這句平淡的話語,讓他更加確信,自己的選擇是正確的。
“不冷了,那雙棉拖鞋我也帶過來了,很暖和。”老人抹了抹眼睛,與許秋僅僅相握。
這一幕,被聞訊而來的媒體、記者等拍下。
這張照片也被廣泛傳播。
被命名為“人類曆史上第一例小口徑人工血管置換手術前,彼此信任的主刀與受術者”
當年,照片被評選為大夏頂級醫學學術期刊《大夏醫學雜誌》封麵論文,成為近些年來少有的,以人物為主題的刊物封麵照片。
不過這都是後話。
儘管手術還未開始,但,“小口徑人工血管第一例人類手術”這個噱頭,依舊賺足了眼球。
國家上麵,也有很多人在等待消息。
藥監局、醫藥器械管理部門、以及審理會,全都翹首以待。
大批外國媒體,省略了繁瑣的申請流程,直接被國家新聞局放行,獲得了在臨海一院采訪的許可證。
與此同時,兩個機密稿件,也悄悄地出現在了各個新聞媒體的草稿箱裡,早早地完成了撰寫。
喜歡我!二十四歲當國醫,這很合理吧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我!二十四歲當國醫,這很合理吧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