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終,許秋還是上了沈華的專車。
從資曆上來講,沈華年齡比陳院士還大一點,尊老愛幼還是要講的。
作為補償,陳院士獲得了兩位楊晨曦、任超兩位人才,還有行李,和至關重要的臨海小血管樣本。
路上。
沈華聊起了腦協會的一些事情。
大夏腦協會這些日子也沒有閒著,自從許秋開創全球首例完全顱腦融合分離術後,就迅速成立了分會。
許秋現在是名譽會長。
算是掛個職,平時也不用乾啥,但隻要許秋願意,分會上下任憑驅馳。
此外,大夏第二家腦外科中心也在緊密的審核、評測之中。
有沈華和許秋的臨醫腦外科培訓基地在,即便是腦外科龍頭天壇,在這一個方向也沒有一個能打的。
因此,第二個腦外科中心大概率是要落在臨海一院了。
北部天壇、南部臨醫,南北鼎立的格局即將形成。
不過,明麵上的流程肯定還是要走的,如果這期間能冒出比許秋更猛的人,沈華他們自然是樂得見,誰不希望國家人才如泉湧?
但,許秋實在是太妖孽,想要超過他,那不是天才、人才了,而是怪才。
“還有一件事……”
沈華院士語重心長地道“腦外科學術講座,東部的齊魯、瑞金,還有西部的華西,還有一大堆你不知道名字的醫院都在催促了,什麼時候再去給他們示範手術啊?”
仔細算來,許秋也就做過兩台學術講座。
一台在臨海一院,吊打了森前田。
另一台在靜海市人民醫院,讓森前田從此自閉,也正式打響了腦外科尖端人才的名聲,奠定了極高的醫學地位。
之後,許秋就一心撲在臨海小血管上了。
沈華自然是不好去打擾的,一直到今天,許秋才終於空閒下來,總算是能提及此事了。
車內,唐雲舒扼腕驚歎。
作為專家組組長,第一次看見許秋時,他還隻是一個小小的臨醫王牌。
誰能想到,一年不到,就成了大夏腦外科的王牌!
而且,她當時去臨醫的時候,臨海一院是什麼地位?
一個小城市的小三甲,出了臨海市,就沒有任何名氣了。
彆說入圍第二家腦外科中心的評選了,能獲得資格,都是大夏腦協會這邊放寬了標準,臨醫才堪堪達到門檻的……
然而如今,臨醫成為業內無可爭議的腦外科強院,公認被內定的腦外科中心,沒有任何一個人敢提出異議。
如果是以前,誰敢說一個人就能改變整個行業,唐雲舒會覺得這個人瘋了!
但認識許秋以後,她終於相信,世界上真的有這種猛人……
“學術講座嗎,可以安排。”許秋點頭。
這件事具有重大意義。
他去其他醫院飛刀、做個講座,再示範一兩台教學手術,頂多用個兩天的時間。
但,區域內的醫生都會收益。
手術視頻也將成為教程,提高醫生們的水平。
最終造福的,是更多的病人。
當然,學術講座的五萬塊錢補貼倒是其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