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晟德的“改良血管套接法”“連續星狀神經節阻滯”等等,其實都具有不小的臨床意義。
但,在完全掌握過後,許秋卻發現這些技術的局限。
說到底,還是代價和收益的問題。
王晟德這些理論,操作難度都很高,但能帶來的療效提升,與臨床廣泛使用的技術,其實相差並不算大。
臨床醫生想要學習這些技術,需要花費巨大的時間和精力,儘管這的確能讓斷手再植預後更好,但付出與成效是不成正比的,屬於費力不討好的事情。
有這功夫,還不如學一學怎麼用最新的手外科機器人,一分的學習與努力,可以換來十分的療效提升。
但這並不意味著王晟德的理論毫無用處。
事實上,他找錯方向了。
這些新技術能發揮用武之地的地方,不是給舊有手術式的完善,而是——開創新手術!
尤其是“不縮短指骨再植”,如果能深入研究下去,或許能在陷入前進泥沼之中的手外科投下一顆重磅炸彈!
如今的手外科,或者更精確一點來說,斷手再植領域,博士跟大白菜似的,專家也是遍地走,研究成果跟雨後春筍似的瘋狂湧現。
但,仔細一看,無非是新瓶裝舊酒。
創新肯定有的,但這大概等於做九轉大腸,多加幾克胡椒粉還是少加一點綿白糖的區彆,真要說有什麼巨大的進步,還真說不上。
然而如果許秋真的能將王晟德的理論全部融合,應用在新的術式之上,就是把九轉大腸變成了十轉、十一轉,這無疑將震動整個行業!
……
考核場地。
許秋剛一進去,王晟德、何海等人就看了過來,愁苦的麵容立刻煥發光彩,眼睛都亮了幾分。
“許秋!”王晟德也不顧諾亞教授了,趕緊帶著人來接。
“怎麼樣了?”許秋掃了一眼。
大部分已經比試完了,臨醫這邊的醫生大多捶胸頓足,而骨科國交流團眾人則趾高氣昂。
考核場上,還有少部分高難度、亦或者繁瑣的項目沒有進行完。
如肌腱的縫合術、神經對接術等等。
腦外科醫生的比賽場地,上一屆名刀大賽帶隊隊長鐘文,此刻眉頭緊鎖,後背的汗出了一層又一層。
還有手外科醫生,做的吻合血管遊離腓骨及肋軟骨的移植修複。
代表臨醫的是王晟德的親傳弟子,一個叫嶽攀的醫生,儘管他已經擁有不俗的天賦,但依舊在對麵那個棕發醫生的手法下壓力倍增,已然落入下風。
“許秋,情況很不妙啊。”王晟德幽幽地歎了口氣。
隨後跟來的何海眯了眯眼睛,“除了急診科的雲梅,咱們臨醫引以為傲的腦外科、心外科,手術實力都不如對方,都敗下陣來。”
鄭主任惱火得很,罵道“這不是欺負人嗎,臨醫現在還在發展中,但說到底還是一個小地方的醫院,綜合實力肯定不如他們這些國際知名醫院出來的醫生強!”
孔慧霞“總得要一個發展過程的嘛,咱醫院頂尖那一撮就許秋一個人,主任、主治、住院醫師,乃至於規培生,質量比起協和、華西他們都差了一大截。”
眾人一陣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