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
許秋深深地呼出一口氣。
經曆幾十次的嘗試,他總算找到了高級改良的辦法!
係統做的改良,其實就是和導絲引導類似的,偏向於技巧性方麵。
而許秋,在此基礎上,又通過提高難度,將手術的效果提升了一大步!
臨床上的象鼻支架術,有一個幾乎無解的問題,血栓!
一旦采取此術,象鼻血管和夾層瘤瘤壁之間不可避免會形成盲袋,而這將大幅度增加栓塞發生的幾率。
與此同時,長人工血管同樣也會引起關鍵肋間動脈的梗阻,因而導致偏癱。
然而手術中,必須保證血管的長度,血管越長,操作起來越方便。
相反,越長的血管,發生血栓性事件的概率也會直線上升。
於是這兩個相互矛盾的目的,就成了象鼻支架術的難題。
要想簡單,得付出病人血栓、梗阻等並發症發病率更高的後果;
想要減低並發症的發生率,又不得不增大難度。
而許秋則采取了新方法,完美協調了兩者。
“雙疊三層象鼻技術”
這是許秋的命名。
簡而言之,就是把人工血管連續翻折,折疊成兩層、或者是三層的象鼻。
當然,說起來簡單,實際操作,難度其實還是不低。
術中的第一次折疊,是距離末端七厘米的地方。
第二次往回折,需要超過近端五厘米。
接著在近端與第二折距離兩厘米的地方,進行縫合固定,阻止血液進入翻折的盲袋內。
兩次折疊、三層象鼻,還有精確到厘米的數據,都是許秋在一次次失敗中嘗試過後,得出的最佳方案!
“不隻是這樣。
傳統的象鼻支架術,遠端的人工血管會漂浮在血流中,有可能出現扭曲或者是褶皺,而這都將導致血管內產生壓力差,從而二次損傷內膜。
但經過二疊三層改良後,手術難度其實沒有降低多少,甚至因為多了一個折疊的步驟,對術者的經驗、手法要求更高了。
但是!
如果能熟練掌握,這門技術卻實實在在地節省了很多操作時間,並且以極低的成本,大大降低了血栓、梗阻的出現幾率!
總之,
這是一門對初學者來說門檻很高,
但運用得當、徹底領悟後,卻能省時省力的技術!
就在許秋打算帶著新的改良式去找約瑟夫等人,剛推開門,就看到了等在外邊的一大群人。
除了王晟德、肖主任等,約瑟夫、諾亞他們竟然也在。
“老師!”
施憐在旁邊低低地喊了一聲,“平時你都是這個時間點出來吃一次飯的,所以他們都在等著呢,想看一看你的狀態……”
“哦。”
原來如此。
“許秋,你多少還是要多休息休息的,才做完手術,又在研究東西,年輕人要注意節製啊!”王晟德走了上來,關切道。
他現在就希望許秋好好地活著。
臨醫已經有這麼多技術了,光是吃已經研發、創始出來的手術等,就夠臨醫在二十年內衝擊頂級醫院了。
“院長,你找我有什麼事情?”許秋不喜歡寒暄,直截了當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