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一和年初去過的靜海市人民醫院還不一樣。
後者雖然是腦外科強院,但本質上和臨醫是一個等級的,大家半斤八兩。
附一卻不一樣,它曾經輝煌過,甚至一度有超越協和的機會,如今雖然不及當年,但各種製度、管理,以及醫生養出來的性格氣質等,都能看出當打之年時的傲氣。
而且,正因為他們近些年名聲不顯,甚至負麵輿論蓋過正麵宣傳,所以他們更迫切地希望重新把握互聯網話語權,至少讓普通大眾覺得附一還能與協和等攖鋒。
許秋選擇這裡,對附一來說,也是一個難得的機會。
如果能讓如日中天的許秋在附一討不到好,再讓宣傳部發個文,什麼“腦外科天才許秋開顱術不如附一的普通主任”等等,醫院能吸引一大波眼球。
“講什麼都可以,隻要彆碰開顱術就好。”唐雲舒喝了口機場服務人員剛端過來的熱茶,提醒道。
許秋深以為然“好,就講開顱術。”
“噗!”
唐雲舒趕緊擦了擦桌子,嘴角扯了幾下“許醫生真幽默。沈華院士的開顱術都不如他們,雖說他們靠開顱術製霸這一細分領域,但院內的醫生也得到了鍛煉,在開顱速度、技巧等層麵,都是業內少有人能及的。”
說完,她又補充道“畢竟,他們靠開顱機吸引了無數的病人,來到附一做開顱術的病人數量,是其他同體量醫院的三倍以上。”
醫學是經驗學科,病人數量上去了,那醫生即便再愚鈍,手術水平一定不會差到哪裡去。
更何況,附一坐擁湘省最好的醫療資源,吸納的是來自全國的優秀人才,再背靠龐大的手術量,開顱術可以說登峰造極。
附一雖然不複當年光彩,但開顱術這一領域,即便是腦外科龍頭天都天壇醫院,都望塵莫及。
許秋又重複了一遍“沒有錯,既然他們擅長開顱術,那我就講開顱術。”
“許醫生,附一說不定想聽其他的……”唐雲舒說話聲音都小了一些。
她的話很委婉,直白點來說就是你不一定有附一那群專門搞開顱術的主任懂。
許秋的確是全能人才,但跟專研一門的附一能比嗎?
許秋卻搖了搖頭。
如今的醫學發展早就不同於以往。
木桶效應已經過時。
一個醫院能不能在業內打出名氣,靠走當年協和、華西一樣的大綜合、全病種覆蓋的老路已經行不通了。
連村鎮級彆的醫院都一大堆的ct機、核磁設備,醫院和醫院之間,普通病人能感受到的差距已經越來越小。
比如上呼吸道感染,在社區醫院是給抗病毒顆粒,去了臨醫、協和,不照樣是給這些藥?
隻有極少部分的重症病人,才能清晰地感受到臨醫和協和之間的綜合差距。
然而,想讓臨醫靠大綜合路線走到臨醫的高度,給一百億夠不夠?
就算白雲省把財政搬空,全部供給臨海一院,恐怕也建不出第二個協和。
近百年的積累,根本不是靠財力就能追平。
就算把協和所有人都買過來,照樣行不通,協和的招牌,背後錯綜複雜的利益關係,還有與各大高校、海內外醫械公司、藥企等簽訂的協議,國內外高新人才的支持等等,這才是看不到的、令人窒息的鴻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