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三個月裡,新肝藥部門屢屢創造奇跡。
在選定cr197作為目標靶點的次日,許秋就了兩百三十種對該靶標有作用的化合物。
三個星期後,研究團隊從中篩選出十七個效果顯著的化合物。
次日,許秋選擇了其中的七號作為先導化合物。
接下來的一個月,研發部門圍繞七號先導化合物,設計並且合成了大量的新化合物。
按照常規的藥物研發流程,此時應該對所合成化合物數據和化學物結構的構效關係進行分析……
但這份清單再次送到了許秋手中。
三日之後,數千種新化合物被重新篩選,留在清單上的隻剩下六十一種。
三名院士和韓暢等研究員都震驚了。
就這麼排除了?
其他醫藥公司需要數年的篩選步驟,直接被許秋用三天搞定了?
眾人將信將疑地對六十一種化合物進行構效關係分析,而後逐步進行結構優化、修飾等。
很快,通過三輪選拔後,最終獲得了一個滿足基本生物活性的最優化合物!
看著被隔離在無菌倉內的第七號化合物,所有人的心情都忍不住激動起來……
候選藥物選出來了!
正式研發階段也將要開始!
也被稱為臨床前研究。
現如今,他們隻證明了第七號化合物能針對cr197靶點,起到靶向治療的作用,但從一個化合物走向成熟的藥品,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第一階段的目標就是毒理學研究。
藥物有沒有療效是其次,最起碼不能對患者產生超預期的危害!
當然,想要進行毒理學研究,也是一個相當繁瑣、複雜的過程。
首先就要向藥監局上報,提交“實驗用新藥”的申請,其次就是至關重要的一步——進行原料藥物合成工藝的開發。
如今的第七號化合物是從實驗室走出來的,精心製備與量產是兩個概念。
第一步就是要不斷改進、完善量產的工藝,之後用生產出來的第一批原料藥物進行毒理學研究。
“上報許醫生!”
“毒理學必須讓上麵開綠色通道!”
研發部門眾人萬分急切。
毒理研究必須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這也是藥物研發環節少有的、可以不考慮成本的步驟,隻有藥化路線能夠實現毒理批量合成,這款化合物才有成為藥物的可能性。
否則,之前所有努力都將白費。
相當於是所有人都在等毒理學研究,拖得越久,產生的時間成本就越高,因此才可以不計經濟成本,不要命地進行開發……
……
白雲藥廠,許秋辦公室。
三名院士與韓暢等首席研究員敲門進入,同時彙報了最新進展。
韓暢道“許醫生,按照一般流程,光是審批實驗用新藥的申請,可能就要耗費數個月,甚至一年的時間……”
幾名院士表情也有些無奈。
哪怕是他們,主導的研發項目,想迅速通過藥監局的審核,最快也要一個星期左右。
這還是看在他們是院士的份上,給申請表插隊了的前提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