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的橡皮人工骨,可能比自動開顱機還要先進!”沈華院士眼睛發亮。
林協臉上的笑容也藏不住了。
能在自動開顱機後麵研發出來的,肯定比前麵的還要好。
隻是……橡皮人工骨,橡皮又是什麼?
……
所有人心裡都有相似的疑問。
橡皮人工骨中的橡皮到底是什麼意思?
這個名字毫無疑問賺足了眼球。
短暫的等待後,許秋開始了介紹。
“骨缺損修複一直是醫學界的重要議題之一。
“全球老齡化趨勢之下,對骨缺損修複治療的需求也越來越大,每年都有超過兩百二十萬台植骨手術,巨大的手術量之下,自體骨用量越發不足。
“並且,自體骨無異於拆東牆補西牆,來源有限,能修複的範圍也受限,在這種情況下,人工骨沒有數量和部位的限製,更不會對病人本身造成損傷,早已經成為臨床應用缺口最大的醫用材料之一。
“但,臨床骨缺損的形態多種多樣,想要進行移植,也有諸多要求。
“首先就是人工骨形態。骨修複材料必須有可塑性,植入人體之前和手術過程中能反複調整材料形狀,才能最大限度匹配缺損部位。
“第二點。骨缺損的部位通常伴有出血、膿腫等,而且術區大概率也是液體環境,產品必須擁有足夠的穩定性,也即抗液相潰散,能夠抵抗液體衝刷。
“最後一點,骨填充材料在人體內能完成降解再生……”
聽完許秋的話,很多骨外科、骨骼重建等領域的醫生都沉默了。
這三點,隻是最主要的三點,然而市場上仍沒有一個產品能同時達成這三項。
像是常規的塊狀、粉末狀骨修複材料,材質種類也是最為繁多的,包括同種異體骨、異種異體骨、生物陶瓷、無機鹽和天然高分子混合物等等,它的穩定性較強,抗液相潰散性能很好,但可塑性差,大部分都無法降解,導致成骨能力很差。
而臨床越來越普遍的骨水泥,在可塑性和抗液相潰散方麵做到了現有的極致,然而正如它的名字,骨水泥本身也像是水泥一般無法降解。
後續還出現過其他材料。
比如油灰狀人工骨,采用的是生物陶瓷顆粒與水溶性聚合物,它能降解了,但抗液相潰散又不過關,沒法在液體環境中使用。
而漿糊狀的人工骨,倒是在抗液相潰散方麵做出了改良,隻要在固化後植入就不容易被液體環境破壞,但它無法反複塑形,可塑性也會隨著水分丟失而喪失。
可以說,現如今的骨骼重建、骨修複領域,充斥著各有優勢,但同樣也存在著大劣勢的產品,尖端的全能產品依舊是一片空白。
許秋也清楚這一點。
他麵帶微笑,道
“橡皮人工骨,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誕生……
“它宛如橡皮泥,可以借助工具、甚至徒手對其進行隨意塑形,且填充效果極佳。
“在可塑性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它愈合擁有著出色的抗液相潰散,可以在各種水相環境中穩定手術,即便是大出血、組織液滲漏等等,也不會影響其穩定性。
“最後,它具有出色的骨傳導、骨誘導能力,植入後三到六個月內就能完成骨再生!”
聞言,所有人都露出驚愕的表情,目瞪口呆地望著屏幕中展示的內容。
骨傳導與骨誘導,是骨修複領域最重要的兩種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