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天壇醫院卻擁有著更強的腦外科人才培養體係,這一點是國內任何醫院都不能相比的,也是天壇醫院能成為全球三大腦外科中心之一的原因。
臨醫能出一個許秋,這是不可複製的奇跡。
但天壇醫院卻能為國內,為人類腦外科輸送無數人才,這些數量龐大的精英醫生,才是行業真正的頂梁柱。
“天壇醫院必須要拜訪,有可能的話,最好達成合作關係……”許秋暗暗決定。
在這之前,臨醫是沒有與天壇醫院同台對話的資格的。
但如今臨醫即將建成大夏第二家腦外科中心,國內還將有大量的資源傾斜,再加上許秋送到臨醫腦外科的各種尖端技術,即便是天壇醫院也會眼饞。
想到此處,許秋分彆給藺主任、王晟德打了個電話。
另外,他又和傅清通了電話。
兩家腦外科中心的合作,絕不隻是手術、醫術、知識等的共享,還有一環——科研基地。
臨醫腦外科中心會有天壇醫院的一席之地,同樣,天壇醫院也會有臨醫的一塊科研區。
這就牽扯到規劃與建設的問題了,甚至還有兩地之間的交流衝突等,情況十分複雜。
許秋並不擅長處理這些,於是把事情彙報給了傅清,他就等著確認合作意向即可。
……
“聽說了嗎,許醫生又要出差了!”
很快,臨醫上下都接到了消息,一時間眾人又有點舍不得了。
“啊?怎麼又出差,不是出國吧?”
“不是不是,這次是去天都。”
“不出國就好,就怕再碰到世界賽那檔子事情,莓國真的太流氓了……”
“許醫生去天都乾什麼,領獎嗎,還是接受高層的表揚?”
眾人紛紛猜測。
許秋取得的成績太耀眼了,此去天都,獲得何種殊榮都不奇怪。
這時,王凡發了個戴墨鏡的表情,酷酷地道“其實是去參選院士,不出意外的話,今年會多出一位二十八歲的院士。”
看到這句話,所有正在參與群聊的人都震驚了。
“???”
“王凡你來真的?”
“院士!真的假的,咱們醫院有院士坐鎮了?”
“怎麼可能!最年輕的院士也有三十八歲了,許醫生才多大,二十八!”
“這符合院士的年齡限製嗎?”
院士……學術界的最高殊榮,頂尖人才所能抵達的極限。
想要獲得評選資格,原則上沒有最小年齡限製,但一般不會超過六十五歲。
但,想要成為院士,必須在工程科學技術方麵做出重大的、創造性的成就和貢獻。
主要包括在工程科技領域有重大發明創造和取得重要研究成果,並有顯著治療應用成效;或在重大工程、重大科研任務和重大科技基礎設置建設中,創造性地解決了關鍵科學技術問題,做出巨大貢獻;或是重要工程科技領域的開拓者、奠基人……
以上任何一項,都不隻是天賦、努力就能做到的,還需要一點運氣,一點時代的恩賜。
而這些都需要長久的沉澱,沒有二三十年苦心孤詣的研究,幾乎不可能做到,所以是否設置最小年齡沒有意義,就算打娘胎就開始做研究,也達不到院士標準。
此前大夏最年輕的院士是三十八歲,他已經打破了最年輕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