鄔院士這番話提醒了眾人。
鏜院士等猛然醒悟……許秋在世界賽的十項成果,大部分都是工程應用層麵的,最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血漿dna無創檢測技術,還有全磁懸浮式人工心臟、腦起搏器等,都是應用大於理論,嚴格意義上來說屬於工程層麵的成就!
若是光靠自動開顱機等,許秋算得上是一位年輕的天才,但卻沒法與許多幾十年資曆的院士候選人競爭。
但,如果把這十項成果加上,許秋的排名將直線上升,甚至真的有可能在幾年之內拿到工程院院士,成就雙料院士!
若是能成,許秋將成為1995年後,大夏土地上誕生的唯一一位雙料院士!
鏜院士輕叩桌子,激動地站了起來。
這是連他這位元老級院士都不曾取得的成就!
他這一生,在學術領域已經走到儘頭,不可能再去拚工程院院士了,但弟子代師,何嘗不是完成了鏜院士的畢生夙願?
鄔老麵對著鏜院士灼熱的眼光,也有了一些動容。
他們這些老一輩院士,早就把功名利祿都看淡了,一生學識與理想都寄托在了後輩身上。
然而,他們的地位太高了,弟子的天賦再如何逆天,幾乎都不可能再超越他們,甚至連平起平坐都做不到。
鄔院士最出色的學生,也僅僅是成為了普通院士。
鏜院士同樣如此,隻是他有四名學生成就院士,質量上差不多,隻能比數量。
但現在卻不一樣了,鏜院士收了許秋這麼一位學生。
而他已經表現出了超越前輩的潛力與能力。
許秋注定將超越同時代的所有人,或者說,他本身就是不被時代限製的天才。
鄔院士感慨了一陣,接著道“明年十二月,我將向工程院正式為許秋提名。雙料院士,不隻是醫學界,整個大夏學術界都二十多年不曾出現過了,希望許院士能繼續勉勵,爭取贏得工程院院士的殊榮!”
竟然是真的,鄔院士真的想提名許秋!
在場的中科院院士都莫名地興奮,醫學界若是能出一位雙料院士,那是整個醫學界的榮譽,他們與有榮焉!
“隻是,正規流程的院士評選會更加艱難!”
“鏜院士用掉了自己唯一一個保薦名額,隻需院士大會有二分之一的票數就可以達成。但院士評選,就沒有這麼簡單了。”
不少人的目光都重新看向許秋。
正規程序的話,首先要成為院士候選人,光是這一步就需要至少三位院士提名,方有資格入選。
之後就是初步篩選、專家評審,確認最終的候選人名單。
隨後公示、選舉,以及最後的院士名單公布。
那就不是超過一半讚成票就能榮膺院士這麼簡單了。
兩院院士,每年增選的總數一般在一百多位,分到中科院和工程院,就分彆隻有幾十人了。
拿去年的名額來說,中科院共有院士名額七十九人。
這七十九人是整個學術界來分的,院士分配的學科方向和分配方案都有嚴格的規定。
比如數學物理學部,數學領域有四名院士,其中基礎數學不少於兩人,應用數學不少於一人;
物理i三位院士,其中聲學必須包含一人,三個名額中必須有兩個屬於實驗工作者。
而物理ii、力學與天文學共享四個院士名額。
還有量子信息一位院士、物理實驗與光電信息一名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