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麻醉深度太強烈了,導致術中很多神經生理測試都無法進行。
全麻睡得死,是優點,也同時成為了缺點。
尤其是對蒼白球內側微電極的影響,更是巨大。
許秋此前進行過多次模擬實驗。
發現如果設定為帕金森病的模擬病人,做全麻時,測出來的微電極影響比較小。
而肌張力障礙的患者,微電極記錄則顯著下降。
眾所周知,微電極是腦脈衝裝置的重要參數,其影響著最終的手術效果,如果麻醉方式對這個數據造成影響,帶來的後果是毀滅性的……
“不過,為什麼針對肌張力障礙,數據就顯著下降?”
許秋不能理解。
他有兩個猜測。
一是肌張力障礙本身的致病機製導致。
而則是蒼白球區本身高敏,全麻藥物對此處的影響比帕金森病患者更嚴重。
但這都不重要了。
相比全麻,許秋有個更妙的辦法。
清醒鎮靜!
這項技術在牙科常用。
顧名思義,病人在麻醉過程中保持著一定程度的清醒,麻醉藥物的作用,更多是消除疼痛、焦慮等負麵情緒,而不會導致意識的喪失。
優點數不勝數,比如在安全劑量下沒有任何副作用,風險小等等。
但,能否完成一次合格的清醒鎮靜,則需要考慮手術團隊和麻醉醫師的能力。
畢竟,個體的耐受性和情況是不同的,針對每個病人,清醒鎮靜的方案都可能截然不同,這比兩眼一翻的全身麻醉難多了。
而讓許秋堅定地選擇清醒鎮靜的一點在於
植入術本身的特殊性!
由於術區是大腦,清醒鎮靜可以隨時檢測病人大腦的情況,以免術者不慎損傷腦部功能區而不自知。
其二,術中就可以根據病人大腦的反應,來調控各種參數!
“首先,苯二氮?類物質可以排除。”許秋思索著。
清醒鎮靜的藥物選擇是第一步。
苯二氮?對微電極數據的乾擾相當強烈,非必要不使用。
另外,單獨用丙泊酚或是聯合阿片類藥物輸注,也不是一個好選擇。
這個麻醉搭配更適合丘腦底核的手術,對蒼白球區的加成幾乎沒有。
許秋還考慮過短效的阿片類藥物。
這種麻醉方式對微電極幾乎沒有影響!
但後來他發現,一旦劑量上去了,病人就不可避免地產生肌肉僵直。
陳之遙本身就有肌張力障礙的問題,再來個肌肉僵直……那真是老壽星上吊了。
在多次不滿意後,許秋已經找到了新的麻醉方案。
丙泊酚、短效阿片類藥物與右美托咪定聯用!
丙泊酚是常用的清醒鎮靜麻醉藥,這就不必說了。
小劑量使用短效阿片類藥物,幾乎不會影響微電極。
右美托咪定同樣如此,量小的情況下,不僅不影響微電極,並且完全不會掩蓋病人本身的臨床症狀,不會導致麻醉藥物帶來的“假性緩解”,造成術者的判斷失誤。
因此,許秋想到了一個全新的麻醉方法。
小劑量阿片類芬太尼與右美托咪定聯用。
外加低劑量的丙泊酚聯合低濃度七氟烷平衡麻醉!
“準備開始了。”
許秋按照預想的比例,完成了麻醉。
一半個小時後,手術結束。
係統的聲音也隨之響起。
“恭喜您,完成腦深部雙通道脈衝發生裝置植入手術!”
“評級a+!”
“返還所有手術體力與精力消耗!”
“……”
總算達到a+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