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細看。”
許秋說道。
他取出了ct片子,指了指頸靜脈孔的區域,道“這裡也有病變。”
陳佳凝神一看,瞳孔稍微收縮。
似乎……真有些不一樣?
“這能代表什麼……”陳佳低聲問道。
許秋道“病變在頸靜脈孔,而且侵入了迷走、耳蝸和內淋巴囊,此外還波及枕骨大孔與中耳。”
陳佳這次聽明白了,她有些不可置信地道“病變不在中耳?!”
“隻是中耳病變的話,不會有這麼多症狀。”
兒科醫生聽著兩人的對話,不停地摸著下巴。
直到此時,他終於有了一絲明悟的感覺,有些不可思議地道“許主任,你,你是說病人是頸靜脈球瘤?!”
結合檢查的表現,最可靠的就是這個了。
想要確診,那就做個磁共振。
若是能發現頸內靜脈與磁共振提示的腫塊緊密結合,那基本上就是頸靜脈球瘤了。
但許秋搖了搖頭。
兒科醫生頓時陷入了沉思,幾秒後給出了另外的答案。
“膽固醇性肉芽腫?血管球瘤?還是說內淋巴囊腫瘤……”
這幾個都是比較少見的疾病了,臨床上碰到的都不太多。
更何況是放在兒童身上。
事實上,除開白血病、神經母細胞瘤與腎母細胞瘤等兒童高發的特征性癌症外,除非有明確的指征,否則一般都不會懷疑腫瘤。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因而,內淋巴囊腫瘤其實可以排除。
病人也沒有這類腫瘤的典型表現。
此外就是血管球瘤。
這是一種少見的良性小型血管瘤,表現就是真皮網狀層之下出現血管球。
最常見的就是手指、足趾、甲床等地,此外多發於肢端皮膚與皮下組織內。
不過,該病的患者基本上是中青年,兒童極少。
而即便是中青年病人群體中,正正好發生在中耳、頸靜脈孔附近的,臨床上似乎都沒有出現過類似的病例。
難不成他們臨醫又要做該類型病變的第一人了……
考慮到許秋之前說過,“常見病的罕見表現,遠遠多於罕見病的常見表現”,因而兒科醫生暫時排除了血管球瘤。
那麼就隻剩下膽固醇性肉芽腫了。
這個病的話倒是在中耳常見。
它屬於非特異性病變,說白了其實就是組織對膽固醇結晶產生的異物反應。
比如,各種原因刺激之下導致中耳出血、血漿滲出,甚至隻是組織水腫,都有可能導致紅細胞破裂、分解。
此時脂肪就會發生退行性變,繼而釋放出膽固醇。
隨著膽固醇不斷增加、累積,達到飽和值之後,就跟溶液達到飽和狀態會析出一樣……
膽固醇此時也會結晶,沉積在組織之內。
隨後,膽固醇結晶又刺激周圍組織形成肉芽腫,長此以往便發展為膽固醇性肉芽腫了。
這倒是有點像是鐘乳石的蓄積過程。
隻不過,膽固醇性肉芽腫發生在中耳之內,對於人體來說不是什麼好事。
“還是不對呀……就算是經常發生在中耳的膽固醇性肉芽腫……頂多是導致左耳耳鳴、導致聽力方麵的問題。
穿脫衣服、握牙刷、不嘔吐這些又如何解釋?”
兒科醫生越想越覺得不對勁。
喜歡我!二十四歲當國醫,這很合理吧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我!二十四歲當國醫,這很合理吧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