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如墨,月光似紗,輕輕覆蓋在胭脂湖的水麵上。
微風拂過,湖麵蕩起層層漣漪。
波光粼粼之間,仿佛藏著無數輕語,將這片如夢似幻的水域裝點得更加神秘。
遠處的湖岸上,點點燈火與天上的繁星交相輝映。
那些燈籠在風中微微搖曳,散發出柔和的光芒。
湖畔的柳樹在風中低垂,枝葉輕輕拂動,投下斑駁的影子。
那些影子與湖水中的倒影交織在一起,讓人分不清哪一處是現實,哪一處是虛幻。
高樓深院裡隱約傳來簫笛聲,與湖水拍岸的聲響相和,奏出一曲輕柔的夜間交響。
舞台上的燈光依舊明亮,將蕭寧的身影勾勒得格外清晰。
他安靜地站在原地,仿佛周圍的喧囂與議論都無法觸及他分毫。
四位佳麗在他身側不遠處站立,各自表情不一。
紫煙繞輕執折扇,目光中帶著幾分沉思。
銀月華垂著眼簾,仿佛在咀嚼蕭寧方才的每一句話。
霞光媚輕輕抿唇,臉上掛著似笑非笑的神色,但眼神中卻透出認真。
幽蘭泠則雙手抱臂,唇角微揚,似乎還沉浸在對“十二平均律”的探究中。
台下的觀眾此時仍然鴉雀無聲。
風吹過人群,衣袂飄動,帶起一陣輕微的沙沙聲。
那是唯一打破寂靜的聲音。
每個人的表情都顯得極為複雜。
那些學者們捋著胡須,眉頭緊鎖,顯然對“十二平均律”這個詞彙感到無比陌生。
貴族們則或交頭接耳,或保持沉默,臉上寫滿了疑惑與不解。
普通百姓雖然對具體的理論毫無頭緒,但從那些大儒學者的表情中,也意識到這個話題的重要性。
一位身著青衣的老學者緩緩站起,目光中帶著一絲深深的敬意。
他轉頭對身旁的同行低聲說道“這‘十二平均律’,竟能以數學代替人耳……若是真的,這將是音律史上的一場革命。”
那同行點點頭,眉頭卻依舊微蹙“可是,這種理論聽起來匪夷所思,未免太過離經叛道。”
“離經叛道又如何?”青衣學者微微一笑,“天才之所以稱為天才,便在於能夠走出前人不敢踏入的路。”
“你是說……”同行若有所思,聲音中多了幾分敬畏。
青衣學者點了點頭,目光重新落在舞台上的蕭寧身上“若此人真能推廣十二平均律,他的名字將被寫入律學的史冊,與曆代大儒並列。”
舞台上,紫煙繞微微側過頭。
她的目光落在蕭寧身上,腦海中卻回蕩著他方才的講解。
“十二平均律……”她默默重複著這個詞。
她一直以為,音律的核心是黃鐘之律,是自然的共鳴與和諧。
可是,蕭寧的說法,卻讓她的認知發生了巨大的動搖。
“以數學為基,取代自然振動……”她低聲自語。
她輕輕攏了攏耳邊的發絲,目光中閃過幾分複雜。
“這是革新,還是異端?”她的內心泛起波瀾。
她轉頭看向銀月華。
對方的表情雖顯平靜,但紫煙繞看得出,銀月華的指尖在輕輕摩挲著衣裙的邊緣。
那是她在思考時的習慣性動作。
“月華,”紫煙繞低聲問道,“你怎麼看?”
銀月華輕輕搖了搖頭,聲音低緩“他的理論聽起來過於大膽,但卻無比精妙。”
她的目光抬起,與紫煙繞對視“若是可以實現,確實是劃時代的突破。”
紫煙繞微微頷首,隨即將目光轉向霞光媚與幽蘭泠。
霞光媚嘴角掛著淡淡的笑意,輕聲說道“我雖然不懂音律,但他的理論讓我感受到了某種全新的可能性。”
幽蘭泠則挑了挑眉,語氣中帶著幾分玩味“理論確實精妙,不過……”她頓了頓,嘴角的笑意加深,“實現起來恐怕沒那麼簡單。”
紫煙繞微微點頭,沒有繼續說話。
她的目光再次落在蕭寧的身上,眼神中多了幾分敬佩與探究。
台下的議論聲漸漸高漲。
一些學者在低聲爭論,有的對“十二平均律”表示強烈質疑,有的則試圖用自己的理解去推測其內涵。
“這太離譜了,音律怎麼能依賴數學?”一位老學者皺眉說道。
“你未免太固步自封了。”另一人反駁,“從黃鐘難題無法解決的現狀來看,也許這種全新的理論才是突破口。”
“可是,數學是否真的能還原音律的靈魂?”有人發出疑問。
“靈魂?”那人輕輕一笑,“靈魂是創作者賦予的,音律不過是載體而已。”
另一側,一些貴族也在低聲議論。
“這位麵具公子果然非同凡響。”一位身穿錦袍的中年男子說道。
他的隨從點了點頭,低聲附和“若他的理論被驗證,恐怕整個神川大陸都會為之震動。”
“我們或許該關注一下這位公子的來曆。”中年男子眼中閃過一絲精光,“如此人物,不容小覷。”
遠處,幾個外邦使者也在竊竊私語。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他們的目光中透著濃濃的好奇,似乎在盤算著什麼。
舞台中央,蕭寧靜靜站立。
他的目光掃過周圍,仿佛將所有的情緒儘收眼底。
他知道,“十二平均律”的提出,必然會引發爭議。
這是常識的衝突。
也是革新的必然。
他並未急於解釋更多,而是保持著一如既往的從容。
因為他知道,這個時代需要時間去接受這種全新的理念。
月光灑在他的身上,為他的身影鍍上一層淡淡的光輝。
他在等待。
等待著人們從震撼中冷靜下來。
也等待著那一刻——他的理念真正被接受的時刻。
胭脂湖的夜晚漸漸深沉。
燈火依舊明亮。
人群中,議論聲此起彼伏。
無論是學者、佳麗,還是普通觀眾,所有人都在消化著“十二平均律”帶來的衝擊。
這是一個注定不平凡的夜晚。
也是一個足以改變音律界格局的夜晚。
胭脂湖畔的喧囂漸漸平息。
一陣微風掠過湖麵,帶起一絲濕潤的涼意。
舞台上燈光明亮,觀眾的目光依舊集中在麵具公子的身上。
而在遠處的一棵垂柳下,一個身影悄然站起。
他著一襲玄青長袍,衣襟用細密的金線繡出古琴的圖案。
他的身材頎長,略顯清瘦。
一雙手背負在身後,手指修長,仿佛專為撥弄琴弦而生。
他的臉龐俊逸,帶著幾分病態的蒼白。
微微下垂的眼角平添一抹慵懶,目光卻深邃如潭水,似能將一切看透。
他的發絲如墨,未用束冠,僅以一根素色發帶輕輕束起,顯得隨意而不羈。
這人,便是當今天下聞名的樂癡——季絕音。
季絕音行走間,步履輕盈無聲。
他的每一個動作,都仿佛有著某種韻律。
垂柳下的影子隨著他的腳步輕輕搖曳,映得他的身影多了幾分神秘。
季絕音的目光靜靜注視著舞台上的蕭寧。
“十二平均律……”他輕聲自語,聲音低沉如輕撥琴弦,帶著一絲若有所思。
這個詞彙是他從未聽過的。
但作為音律大師,他卻能聽出這五個字背後的非凡意味。
“數學與音律結合……”他皺了皺眉。
“這種理論,是對古往今來黃鐘之律的顛覆。”
他的目光微微一閃,眼神中流露出幾分複雜的情緒。
“這樣的理論,真的能夠破解黃鐘無法還原的問題嗎?”
季絕音的內心湧起了無數的疑問。
黃鐘無法還原,這個難題他並不陌生。
在他漫長的樂道生涯中,他曾無數次嘗試尋找解決之道。
然而,所有的嘗試都以失敗告終。
“十二平均律……”他的眉頭微蹙,目光更加專注地落在舞台上的蕭寧身上。
“此人究竟有何見識,竟能提出如此大膽的觀點?”
他輕輕歎了口氣,心中卻泛起了一絲淡淡的不服。
季絕音自幼與音律結緣,被譽為“樂癡”。
對於音律的鑽研,他幾近瘋狂,甚至不惜舍棄名利與地位,隻為追尋音律的真諦。
他曾被稱為“天才”。
可現在,舞台上的麵具公子,卻似乎在顛覆他曾經所有的認知。
這種感覺,讓他既震撼,又隱隱有些不安。
“如果他的理論是真,那麼我過去所學的東西,又算什麼?”季絕音的目光中多了幾分冷意。
“這‘十二平均律’,究竟是革新,還是狂言?”
季絕音的目光漸漸轉冷。
他輕輕抬起腳步,緩緩向舞台方向走去。
“若要解開疑惑,唯有親自詢問。”他的心中默默說道。
他緩緩穿過人群,腳步不疾不徐,卻自有一種難以忽視的氣勢。
台下的觀眾漸漸注意到了他。
有人低聲驚呼“那是……季絕音!”
“樂癡季絕音!他怎麼會來這裡?”有人聲音中滿是震撼。
“這可是天下聞名的樂道大師,聽說他的琴音能動天地。”有人滿臉敬佩。
季絕音仿佛未曾聽到這些議論,他的目光始終平靜。
燈光下,他的身影顯得愈發挺拔,猶如一柄未出鞘的利劍。
他走上舞台的台階,目光緩緩落在蕭寧身上。
“麵具公子。”他的聲音低沉,卻帶著一股無法忽視的威嚴。
“在下季絕音,有些疑問,不知可否請教?”
蕭寧微微抬頭,目光與他相接。
那雙眼睛深邃如星海,卻又冷靜如湖水。
“請說。”蕭寧的聲音平靜而篤定。
季絕音微微點頭,目光中透著一絲銳利“‘十二平均律’,您方才所述,讓季某感到十分震撼。”
“但在下有些不解——您所謂的音律統一,是否意味著要舍棄黃鐘的靈魂?”
他停頓了一下,聲音略微提高“音律因自然而生,若舍棄了自然,它還算是音律嗎?”
此言一出,台下頓時響起了一片竊竊私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