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平和周安兩個人無疑是震撼的。
他們和周妍年齡就差一歲多,自己姐姐一兩個月能賺十多萬,無疑給了他們一種錯覺,覺得,我也可以。
特彆說這幾天在大姐這邊學習怎麼上寶貝,怎麼設置,怎麼聊天,怎麼使用發貨軟件發貨,更讓兩人覺得沒啥難度。
但兩人還要上學,過不了幾天就要離開。
周安提議“姐,暑假到時候我和周平過來給你幫忙吧。”
“其實可以不用到暑假。”周妍詳細的說了最開始她剛開始做代發的那套理論。
“你們其實也可以試試我之前的方法,不一定要賣童裝,你們可以選個彆的類目,如果成功了可以賺個零花錢。”
“連我媽都學會了網購,愛上了網購,我覺得這是一個超級大風口。你們如果不知道未來做什麼,或許可以試試,不一定賣童裝,也可以彆的東西。”
她說自己的收益,也是這個打算。
她在這邊遇到很多人,做檔口的老板老板娘,開工廠的老板,做電商的年輕人,就連路邊搬貨,跑黑車,乾物流的中年人,他們都是親戚拉過來的,在外地謀生都是拉親戚,拉老鄉,拉朋友。
這種熟悉的關係在陌生的城市會更加親密,拉過來的人有著共同的文化背景和生活習慣,能夠產生強烈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未來也會用的上,互相幫助。
兩人是她的弟弟,看他們可憐兮兮和自己媽討價還價生活費,她覺得自己有些能力,可以幫幫他們。
“你們要試試嗎?”周妍問。
“可是我們倆沒有電腦。”周平說開網店必須要個電腦。
“走吧,我帶你們去買個去。”周妍直接說。
“買電腦”兩人都有點猶豫。
大姐要給他們買電腦嗎?
他們能理直氣壯的花自己媽的錢,但是做不到理直氣壯花自己姐的錢。
而且電腦真的不便宜。
給兩人買估計是筆記本,他們想買過,但是稍微好點的配置都要五千六千。
兩個人一萬多了。
太多了。
這和過年大姐給他們買個幾百塊錢的衣服不同。
就連他們兄弟兩個,一直秉承的也都是親兄弟明算賬的模式。
可以借,但要還。
你的是你的,我的是我的。
周安想了又想,還是拒絕了。
周平其實有點不解,不過還是決定聽自己弟弟的。
“姐,你能把你給我們買電腦的錢借給我們嗎?”周安想了想突然問。
“等我們賺到錢了再還給你。”
“你們要做什麼?”周妍好奇的問。
“我們倆要上學,想賺錢不假肯定還是要以學業為重。
開網店需要投入太多精力和時間了,賺到的錢也零零散散的。
我們這段時間賣尾貨,有不少人過來打聽我們的貨是從哪裡進的。
這次過來我們也看了很多尾貨街,貨源充足,同樣做尾貨生意過來進貨的也很多,我們有天過去,一些尾貨還要靠搶。
我是覺得做尾貨生意主要靠信息差和利潤差。
我們當地還沒有人做這塊,我們自己賣可能出貨量有限,那做批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