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王,母親親啟
見字如麵,兒在六百裡鑽頭號山修行,卻巧遇自東土大唐而來,前去西天拜佛取經的師父一行人。
蒙聖僧唐三藏師父不棄,父王的結拜兄弟齊天大聖孫悟空叔叔引薦,兒深感到聖僧的佛法廣大,自身的修行不足,故拜入了聖僧門下做一童子,願隨其一路西去修行,完善己道。
兒已數月不曾前去拜見侍奉父母,今隨師父西行,不知何年才能再相見。
惟願父母安康,諸行有常,可諒解孩兒的不孝之處。
另兒在此使喚山神土地,欠下薪資若乾,請父王母親見信後,速發薪金償還,以了斷因果。(附各山神土地的薪資條以及計算清單)
不孝子牛聖嬰留
…………
在笑眯眯的陳啟和猴子的暴力鎮壓下,紅孩兒不僅飽含熱淚的接受了自己多了一個叫小紅的愛稱,並且在猴子的“親切”指導下,親筆寫了一封書信,交給了手底下的一眾小妖。
“雲裡霧,急如火,你們都認得老大王家吧?”
紅孩兒將書信遞給為首的健將,確認了一遍道。
“大王放心,我等都認得。”六健將看著赤紅眼眶的紅孩兒,感受到那份猶如托孤般的信任感,莊重的點頭道。
“好,那你們就帶著我的書信,日夜兼程,速速送到老大王手上,切莫讓我父王,還有這些欠了賠償的地袛久等,知道吧?”
紅孩兒咬著牙,看著遠處的那些山神土地,加重了語氣道。
(快去找我父王母親,搖人前來救我!到時候再讓這些落井下石的毛神好看!)
而那些健將妖精也都會意的點頭道“大王放心,我等一定速去速回!”
(大王放心!我們拚了命也要用最快速度將信送到老大王手上,讓他來救你!)
那邊紅孩兒和手底下的小妖,臨彆相敘,說著話裡有話的囑托。
這邊廂,則是猴子笑著安撫那些略微惶恐的土地山神道
“放寬心,我那老大哥我了解,最為好麵,如今他親兒子,我大侄子還在我老孫身邊,他收到信件,肯定不會找你們麻煩,要先找也是找我老孫!”
“你們要是真怕了,等什麼時候聽到我老孫被他收拾了的消息,再跑路不遲。”
“不過,就憑他麼?哈哈,還收拾不了我老孫!你們有我撐腰,屆時有小妖送來賠償,照收就是。”
“還有那些薪資,這天底下,哪還有白使喚人不給錢的道理?”
“他們給了,你們收著就是!”
兩邊近乎同時送走了山神土地和小妖,待完事了的紅孩兒看著離去的小妖背影發呆時,猴子也在此時將毛茸大手蓋在他的頭上,狠狠搓弄了番笑道
“還在看什麼?怎麼,舍不得他們了?”
“哼!小爺隻是在想什麼時候那封信能送到父王母親那裡!”
然後等他們來給你們好看!
紅孩兒一把拍開猴子的大手,冷著臉道。
“哦?小小年紀,知錯就改嘛,盼著大哥大嫂替你發薪金補償?好,很好,不愧是我孫悟空的大侄子!”
猴子明知道紅孩兒的意思,還是故意拍著他的肩膀取笑道。
隨後更是邊拉著鼓起臉頰的紅孩兒向陳啟走去,邊笑道“走啦,莫想那些有的沒的了,先隨你叔叔我西行去吧!”
“要是表現良好的話,我會讓師父酌情早點放你回家哦~”
那裡,收拾好行李,挑著擔子的八戒沙僧,以及牽著白龍馬的陳啟,皆在那穿過了枝葉樹杈,散落的碎金光斑林蔭下,笑盈盈的等著他們。
隻可惜,迎接紅孩兒的,不僅僅是其他人的笑容,還有那陰險狡猾的唐僧,一句句笑眯眯的問話。
“小紅,你讀過書嗎?”
“讀的什麼書?讀了幾年了?”
…………
小紅是讀過書的,更是在鐵扇公主的督促下,讀過不少的道家典籍。
畢竟要是沒這些知識打底,人家也練不成三昧真火不是?
真論起來,上輩子的陳啟,十個加起來,在道教文化底蘊上都不一定比得上人家。
不過沒關係,誰讓紅孩兒現在是陳啟的童子呢?
於是……
“君子曰學不可以已。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木直中繩,輮……”
離了號山已經一個多月了,陳啟一行西去的隊伍裡,多了個小娃娃,正咬牙切齒的背誦著一篇名為《勸學》的古文。
該死,小爺為什麼要念這勞什子文章?
還要這麼羞恥的大聲念誦?
這該死的唐朝和尚,就是故意在羞辱我!
紅孩兒越想越氣,背誦?背個鳥!
一把合了這陳啟抄寫的文章,紅孩兒閉上了嘴,一言不發,踢踏著地上的土坷草結,悶著頭趕起路來。
“怎麼不念了?”
正看著風景,聽著紅孩兒背誦,懷念青春的陳啟,回過頭來笑問道。
這一個多月來,他對紅孩兒也不是來什麼耳提麵命的嘮叨教導,隻是默寫了些自己學習過的,在老唐記憶裡也有的古文,詩歌詞。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都是些闡述哲理,導人向善的,特意用來磨一磨紅孩兒的性子,讓他在路上朗誦背的。
嗯,書接上言,陳啟被紅孩兒在某些文化上麵碾壓的情況,是不能算上老唐的哦……
(老唐沒文化?這詞能和我扯上關係?)
而被陳啟問起,紅孩兒的眼珠子轉了轉,低著頭悶聲道
“這都寫錯了,還背什麼?”
“寫錯了?”陳啟撓了撓光頭,有些疑惑,不應該呀,這是我參考老唐的記憶寫的啊?怎麼會錯?
於是接過了紅孩兒手裡的紙張,翻看掃視道“錯哪了?”
“錯在那句蟹六跪而二螯,這天下哪來的六隻腳的螃蟹?”
紅孩兒暗暗勾起嘴角,指出錯漏道。
螃蟹……螃蟹幾隻腳來著?
陳啟被紅孩兒問得一懵,開始數起記憶裡螃蟹的腳來。
還是一旁對吃的最有研究的八戒開口道
“是啊,師父,這螃蟹除了兩隻鉗子,都是八隻腿的,哪有六隻腳的?”
“莫不是你寫錯了?”
見猴子在內的幾個徒弟都看向自己,陳啟當場陷入了沉思。
不是,真是我寫錯了?
但反複回憶了記憶裡的文章,陳啟肯定,不是他錯了,是荀子那個大佬錯了!
於是淡定的對幾個徒弟道
“不是為師寫錯了,乃是這文章裡就是這樣寫的,至於文章為什麼會這樣寫麼……”
陳啟折騰起腦海裡的回憶,想起上輩子偶然聽過的說辭,開玩笑道
“又或許是寫這篇文章的那位囊中羞澀,沒吃過螃蟹,不清楚細節,所以才有此筆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