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邊武氏一家,在等著冊封,該乾嘛就乾嘛。
皇宮內,李淵坐在龍椅上,手裡拿著筆,開始認真的填寫冊封的旨意。楊龔仁作為宰相自然是要在一旁幫襯一番,時不時的提點意見。
“你那妹妹嫁給武士彠,你可覺得委屈?”李淵寫著寫著,突然看到武士彠的冊封,手中的筆頓了頓,抬頭看著楊龔仁問道。
楊龔仁聽到李淵的話,微微一愣,隨後笑著說道“陛下說笑了,臣並不覺得委屈。”
“能得陛下親自指婚是我妹妹難得的福氣,高興都來不及,怎麼會覺得委屈呢?”楊龔仁放下手裡的活暗暗揣摩皇帝的意圖。
李淵笑了笑,繼續低下頭去寫旨意,邊寫邊說“朕也知道,你妹妹與武士彠的結合,並非出於愛情,但這也是無奈之舉。如今朕封他為應國公,也算對得起他們了。”
楊龔仁連忙點頭稱是,心中卻有些感慨。自己的妹妹雖然嫁給了武士彠,但兩人之間並沒有太多感情,隻是為了家族利益而結合。現在李淵冊封武士彠為應國公,也算是對楊家的一種補償吧。
李淵寫完旨意後,將筆放下,靠在椅子上休息片刻。他看著楊龔仁,感慨道“朕登基以來,曆經風雨,終於走到了今天。如今大唐江山穩固,百姓安居樂業,朕也感到欣慰。”
楊龔仁附和道“陛下聖明,正是因為您的英明領導,才使得大唐繁榮昌盛。”
李淵點了點頭,接著說“朕希望你們這些大臣們能夠繼續輔佐朕,共同治理好國家。尤其是你,楊愛卿,你身為宰相,責任重大啊!”
楊龔仁趕忙跪地謝恩,表示一定不負陛下期望,儘心儘力輔佐皇上,共創大唐盛世。
“這武士彠雖然家族差了點,但是我也是真把他當兄弟,他為人大方豪爽,你妹妹大齡未嫁,嫁給他不吃虧。這女人啊還是要嫁人才算完整,總比留在家裡給你增添負擔強。”李淵雖然想的是籠絡稀釋世家大族的勢力,故意讓新勢力與舊勢力結合打破世家強強聯手的僵局,但他肯定不會直接說真實意圖。
“這武士彠確實是個好的,臣萬般感謝陛下賜婚,解決了臣的燃眉之急。老臣也是十分操心自家妹子,自小便是寵慣了,如今倒是放心不少。”都是千年的狐狸,玩起套路來不比誰差。雖然這楊龔仁不介意跟父母一樣繼續養著自家妹子,但是聖上賜婚聖意難違,雖然舍不得但也必須得嫁,他們是前朝舊臣之後更是要小心謹慎,隻能苦了自家妹子了。
“那你覺得這武士彠封個什麼好呢?”李淵有點發愁,武士彠雖然在他大業出了力,但是比他出力多得戰功多得數不清,這官職的安排是個講究活兒。“朕想封他一個應國公如何?”
“陛下聖斷就好。”楊龔仁沒有多說其他話雷霆雨露皆君恩,這國公之位陛下想占滿了,有他自己的思索,他可不敢多言多語。
“那官職呢?這官職可不是虛閒,實打實要做事的。”李淵這就直接甩給自家宰相了,這百官安排本就該給他安排,要是自己做完了還要這宰相做什麼呢?
“陛下,臣認為,如今工部尚書這一職尚且空缺,應儘快選拔合適之人擔任。而武士彠此人,機敏過人,且戰時亦能堅守後方,將此職位安排於他,實乃明智之舉。”楊龔仁早就斟酌好了,就等著皇帝問話呢。
“甚好,甚好,他忠心有餘,精明能乾又見多識廣工部交給他,朕放心。”李淵很滿意楊龔仁的舉薦,不禁誇讚道“不愧是愛卿,思考甚是周到。”
“能夠為陛下解憂是臣的榮幸,能為陛下服務更是臣的本職。”楊龔仁謙虛的拍著馬屁。
李淵被拍的舒心心情一好,大手一揮。“那就這麼定了,武士彠任工部尚書,賜八百戶,封應國公。愛卿你看可否妥當?”
“妥。”楊龔仁可不會拒絕,畢竟自家妹子的幸福可在這老小子手裡。
“這武氏幾兄弟都出了力,他們一家也算是舉家支持朕奪得了這天下。其他幾人如何冊封呢?”李淵又問道。
“陛下,依臣之見,既然功勞最大的武士彠已經封了國公,其他人捎帶著,縣公就可,再高了也不合禮製。”楊龔仁毫不猶豫道。他頓了頓,繼續說道“不過,這武士棱是種地一把好手,不如給他個實職,封他為農司少卿吧。”
“甚好,那這樣他們幾兄弟都能有封賞,還有一些呢?”李淵聽到這裡,不禁滿意地點點頭,但隨即又想起武士彠可不止一個哥哥,便開口問道。
“回陛下,這武士彠的確還有兩個哥哥,分彆名為武士逸和武士讓。但這封官一事不可小覷,官職大小都要對應相應能力,否則百官怕是不服啊!”楊龔仁一臉為難地說道。
“哦?為何這麼說?”李淵皺起眉頭,不解地問道。
“陛下,這武士逸乃是齊王府戶籍,身份特殊,若是隨意冊封,恐怕會引起不必要的麻煩;而這武士讓雖然忠誠,但所做之事並不顯著,也不便於分封。所以臣認為,封這二人就足夠了,皇恩浩蕩已經很是照拂他們了。”楊龔仁小心翼翼地解釋道。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楊龔仁推薦的兩個人都是忠於皇帝且本身具有能力,剩下的兩兄弟,恕他無能,實在找不到什麼好職位給他們。
“這樣吧,武士逸是齊王一派,齊王勢單力薄也為開疆拓土做了不少貢獻,既然是他府裡的人,不如官左丞,封安陸縣公吧。”李淵嘴角微揚,露出一絲淡淡的笑容。他深知自己的幾個兒子之間存在著微妙的競爭關係,而秦王一家獨大的局麵讓他感到擔憂。不如提拔其他兒子一些,這樣也能製衡齊王勢大。
“喏。”楊龔仁微微一愣,瞬間就明白了皇帝的真實意圖,但他很快便恢複了平靜,低頭應道。作為一名忠誠的臣子,無法左右皇帝的決策,隻能默默接受。他的心思百轉千回,終究還是一言不發選擇了沉默,陛下有自己的考慮和計劃,陛下想怎麼安排就怎麼安排,他隻需聽從命令即可。
武氏一行人回到家中後便各自休息去了,整個家裡顯得格外熱鬨。過了幾天,幾個小子的傷勢已經痊愈,又開始聚在一起玩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