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李泰失寵(2)_日月懸空_思兔 
思兔 > 曆史軍事 > 日月懸空 > 第102章 李泰失寵(2)

第102章 李泰失寵(2)(1 / 1)

當夜,月色如水,灑落在皇宮的每一個角落。李世民也對李治今日情況略有所知在寢宮召見了李治。李世民端坐在寢宮之中,燭火搖曳,映照出他那張威嚴卻又帶著幾分慈愛的麵容。此時,門外傳來一陣輕微的腳步聲,緊接著,李治那略顯瘦弱的身影緩緩走了進來。

李治踏入寢宮後,微微低著頭,不敢正視李世民那如同火炬一般明亮而銳利的目光。然而,即便如此,他依然能夠感受到父親那溫和而堅定的視線正緊緊地盯著自己。

李世民目光如炬,直視李治,溫和而堅定地問道“治兒,你近日似乎有些憂心忡忡,父皇知道你是個心事不輕易表露的人,但若有什麼困擾,不妨告訴父皇。”

李治聽到這話,身體不由得微微一顫。他抬起頭,迎向李世民的目光,嘴唇動了動,似乎想要說些什麼,但最終還是猶豫了一下。過了好一會兒,他才像是下定了決心一般,深吸一口氣,然後將李泰對他所說的那些話語,以及如今在宮外四處流傳的種種謠言,毫無保留、一五一十地全部講給了李世民聽。

李治說話的時候,聲音顯得格外低沉,仿佛承載著千鈞之重。他那雙原本清澈的眼眸此刻也閃爍著點點淚光,透露出內心深處的委屈和不安“父皇,兒臣的確與漢王有所交往,可兒臣從未有過半分謀逆之心呐!如今這外麵的謠言傳得沸沸揚揚,兒臣實在不知道該如何應對,更不知道該怎樣才能證明自己的清白……”

李世民聽完之後,那張原本威嚴而又從容的臉龐,瞬間就像是被一片烏雲所籠罩,變得陰沉至極。他那犀利如鷹隼般的目光中,透露出深深的震驚和失望。他實在沒有想到,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在這大唐的宮廷之中,自己的親生兒子們之間居然會發生這般勾心鬥角、爾虞我詐之事!

他重重地深吸了一口氣,努力讓自己那顆波瀾起伏的心緒稍稍平複一些。隨後,他以一種看似平靜,但卻蘊含著無儘威嚴的語氣緩緩說道“治兒,你勿憂,不要過於擔心。父皇自會上查明此事,還你清白。至於李泰,他如此行事,必有他的圖謀。”

李治眼中閃過一絲感激,他知道父皇會為自己做主。李世民沉思片刻,然後對李治說“你此番回去之後,切不可因為此事而過度憂心忡忡。記住,無論何時何地,一切都還有父皇在為你撐腰作主。但是從今往後,你與其他兄弟們相處之時,務必要多加小心謹慎,萬不可再輕易落入他人設下的陷阱當中去了。”

“好的父皇,兒臣知道了。”李治委委屈屈的說完了,見到事情解決了心情大好。

武照正靜靜地站在李世民身旁,動作優雅地為其端茶倒水。她那婀娜多姿的身影宛如仙子下凡,舉手投足間都散發出一種迷人的魅力。就在不經意間,武照的目光輕輕飄過李治,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個溫柔而又甜美的微笑。這個微笑猶如冬日裡的暖陽,溫暖了李治的心窩。

李治回笑,一切儘在不言中,全在眉眼裡。

李治暗自思忖著,心中不禁湧起一股慶幸之情若不是有媚娘在旁出謀劃策、鼎力相助,自己恐怕還真不知該如何向父皇陳述這其中的複雜狀況呢!

太宗皇帝的心思如同秋水般澄明,瞬間便看穿了李泰那試圖篡位的狡猾手段。他冷冷地想著,李泰那‘殺子傳位’的豪言壯語,不過是迷惑人心的虛言罷了。仿佛被電光火石般的靈光一閃,隻見他毫不猶豫地下令,讓人速速將太子李承乾傳喚至禦前。待李承乾來到跟前時,太宗皇帝目光如炬,緊緊盯著眼前這個曾經寄予厚望的兒子,聲音低沉而又威嚴地質問道“朕立你為儲君,這天下的萬裡河山遲早都會儘數交予你手,可你為何還要如此冒險行事,竟敢心懷不軌、圖謀叛亂?”

承乾跪在地上,身體微微顫抖著,淚水如決堤之水般不停地流淌下來,劃過他那張蒼白而憔悴的臉龐。他的聲音充滿了悲傷與懊悔,哽咽得幾乎讓人難以聽清“父皇啊,兒臣自小就承蒙您的厚愛,被立為太子,一直以來都兢兢業業、勤勤懇懇地學習治國之道,努力成為一個合格的儲君。兒臣自問從未有過絲毫懈怠,可到底還有哪裡做得不夠好呢?那魏王李泰心懷叵測、野心勃勃,長久以來都懷揣著篡奪皇位的心思。兒臣日夜惶恐不安,生怕哪一天就會遭受到他的毒手。在這種巨大的壓力之下,兒臣一時糊塗,不慎誤信了奸人的讒言挑撥,以至於犯下如此彌天大錯。如今想來,真是悔恨不已啊!然而,如果父皇您果真冊立魏王為太子,那不恰恰是遂了他的心願嗎?這樣一來,無疑是成全了他那陰險狡詐的狼子野心啊!”

太宗皇帝靜靜地站在那裡,麵沉似水,眼神深邃而又複雜,令人難以捉摸。對於承乾這番聲淚俱下的辯解,他心中雖然有所觸動,但也隻是半信半疑而已。不過,有一件事情他已然看得無比清晰明了——倘若自己真的冊封李泰為太子,那麼無疑將會助長通過不正當手段謀取皇位的惡劣風氣。到那時,青雀(李泰)一旦成功登上皇位,承乾和雉奴(李治)恐怕都將難以在宮中安身立命;相反,如果立雉奴為新帝,或許還能保得青雀和承乾平安無事。想到這裡,太宗皇帝不禁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兩儀殿內,一股冷肅到極致的氣氛彌漫開來,仿佛連空氣都被凍得凝固了一般,令人感到呼吸困難。太宗皇帝端坐在那金碧輝煌的禦座之上,他那原本銳利如鷹隼般的目光此刻卻顯得深邃而又沉重無比,宛如兩口深不見底的寒潭,令人望而生畏。

今日,太宗皇帝特意單獨召見了長孫無忌、司空房玄齡以及兵部尚書李世眅這三位朝中重臣。三人恭敬地立於殿下,神色肅穆,大氣也不敢出一聲。

而晉王李治則靜靜地站在一旁,他低垂著頭,雙手不自覺地緊緊握成拳頭,心跳聲猶如戰鼓一般急促而響亮,一下又一下地撞擊著他的胸膛。他的目光遊移不定,時而落在地上,時而瞟向太宗皇帝,內心的緊張與不安就像那波瀾起伏的湖水一般,久久難以平靜。

就在這時,太宗皇帝緩緩地站起身來,一步一步沉重地走下禦座。眾人的目光隨著他的動作移動著,隻見他的眼眶漸漸泛紅,晶瑩的淚花在眼中閃爍著,最終還是抑製不住地順著臉頰滑落下來。他的聲音沙啞而低沉,帶著無儘的悲痛說道“朕的三子一弟啊,他們的所作所為,實在是讓朕心碎不已,更是讓朕失望透頂!”話還未說完,他突然像是失去了所有力氣一般,整個人悲痛欲絕地撲倒在了那張寬大的禦床上,放聲痛哭起來。那哭聲淒慘而悲涼,回蕩在整個大殿之中,令在場所有人的心都不禁為之一顫。

長孫無忌等人原本平靜的麵容瞬間被驚恐所占據,他們慌亂地朝著前方衝去,試圖扶住搖搖欲墜的太宗皇帝。現場一片混亂,人們的呼喊聲、腳步聲交織在一起,形成了一陣嘈雜的聲響。

就在這令人揪心的時刻,太宗皇帝竟出人意料地猛然抽出腰間的佩刀,毫不猶豫地向著自己的心口狠狠刺去!那一瞬間,時間似乎凝固了一般,所有人都驚愕得無法動彈。

然而,長孫無忌不愧是久經沙場的大臣,他在千鈞一發之際迅速做出反應。隻見他如同閃電般伸出手,緊緊地抓住了太宗皇帝握刀的手腕,並使出全身力氣將佩刀硬生生奪了下來。緊接著,他來不及多想,順手便把佩刀遞給了呆立在一旁、早已嚇得麵無人色的晉王李治。

過了好一會兒,太宗皇帝劇烈起伏的胸膛終於漸漸平緩下來,他緩緩坐到禦榻之上,整個人看上去無比虛弱。此刻,他那張平日裡威嚴莊重的麵龐變得蒼白如紙,毫無血色,就好似剛剛從鬼門關走了一遭回來似的。

長孫無忌定了定神,稍稍向前邁了一步,用低沉而沉穩的嗓音開口問道“陛下,您此番究竟意欲冊封哪位皇子為儲君呢?”儘管他心中其實已隱約猜到了幾分,但此時此刻,他還是希望能夠親耳聽到太宗皇帝親口說出答案。

太宗皇帝微微眯起雙眸,眼神深邃如淵,靜靜地凝視著長孫無忌,那目光仿佛能穿透人的靈魂一般。許久之後,他才緩緩開口,聲音低沉得如同來自九幽之下,帶著無儘的疲憊說道“朕心意已決,欲立晉王為太子。”

長孫無忌聞聽此言,心中猛地一震,但臉上卻絲毫沒有顯露出來。隻見他迅速整理衣冠,然後恭恭敬敬地行了一個大禮,動作行雲流水,一氣嗬成。直起身來後,他神色莊重,語氣堅定無比地回答道“陛下聖明,此乃國之大計。臣謹遵聖旨,定當全力輔佐晉王殿下。若有膽敢對此決議提出異議之人,臣必將其視為亂臣賊子,絕不姑息手軟,必要時定將其斬殺以正朝綱!”

太宗皇帝微微抬起那尊貴而又沉穩有力的手,動作優雅而緩慢,仿佛在空中劃出一道優美的弧線,以此示意晉王李治走上前來。隻見太宗皇帝麵帶微笑,目光溫和地看著李治,輕聲說道“你的舅舅已經答應了此事,還不快快謝過他。”晉王李治慌忙跪地,他的聲音帶著顫抖的感激“舅舅,李治感激不儘。”

李治抬頭,眼中閃爍著淚光,他輕聲說道“父皇,兒臣願意效忠國家,不負父皇厚望。”

恢複了些許精神的太宗皇帝繼續問道“諸卿都讚同,那朝中其他大臣意下如何?”

長孫無忌信心滿滿地回答“晉王仁孝,天下歸心。陛下若心存疑慮,不妨詢諸百官,必定無人反對,否則,臣甘願領死罪。”

太宗皇帝點了點頭,眼神中透露出一絲疲憊,但也有堅決和期待。他知道,晉王李治將會是唐朝未來的希望,而這一切,都將從他的決定開始。

太極殿內,金碧輝煌的殿堂被寒冷的氣氛籠罩,文武百官依次排列,氣氛凝重得幾乎能聽見彼此的呼吸。太宗皇帝高坐在龍椅上,目光如炬,如同秋日裡的猛虎,環視著下麵的群臣,終於沉聲開口“關於儲君之位,朕有幾句話要問你們。”

殿內一時間鴉雀無聲,連根針落地都能聽見。突然,長孫無忌挺身而出,他的聲音響亮而堅定“臣等以為,太子之位,非晉王莫屬!”話音未落,眾臣齊聲響應,聲浪如潮水般湧動。

太宗皇帝的心中如同被重錘擊中,複雜的情緒翻湧而來。他看著那些曾經堅定不移支持魏王李泰的大臣們,如今卻異口同聲地擁護晉王,這其中的變幻莫測,人心的冷暖,讓他不禁感慨萬分,心中酸甜苦辣,五味雜陳。

魏王李泰得知消息後,臉色瞬間慘白,他立刻趕至承安門,急切地要求見父皇。他緊緊抓住門衛的衣袖,急切地說“快,帶我見父皇,我要解釋,我要向父皇證明我的忠誠!”然而,太宗皇帝卻選擇避而不見,將李泰幽禁在了將作監中。李泰在裡麵大聲呼喊,哭訴求情,但他的聲音仿佛被厚厚的城牆阻隔,無法傳到太宗皇帝的耳中。

不久,一道聖旨從天而降,如同雷霆萬鈞。太宗皇帝頒布詔書,宣告太子失道,所有覬覦太子之位的藩王都將被廢黜。詔書中寫道“朕今以鐵腕定儲君,太子之位,自此永固。凡有敢覬覦者,皆廢除不用,後世子孫,亦以此為準繩。”

這道詔書不僅是對當下的決斷,更是對未來的規定,太宗皇帝將其定為鐵律,傳之後世,作為永恒不變的準則。朝堂之上,所有人都感受到了皇權的堅定和不可違抗。從此,晉王李治的地位得以確立,而太宗皇帝的威望也達到了新的高度,他如同巍峨的山嶽,奠定了唐朝長治久安的基礎。

喜歡日月懸空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日月懸空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偏心養子?但我是修仙的! 係統綁錯,我躺贏成仙 千金散財還複來 重回17歲,從自律開始 靈氣複蘇你竟然玩家族流 隱秘的自我 修仙之盜墓詭途 重生後,我在官場掀起掃黑風暴 大夏:開局召喚羅網,鎮壓江湖 西遊番番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