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太宗出殯_日月懸空_思兔 
思兔 > 曆史軍事 > 日月懸空 > 第129章 太宗出殯

第129章 太宗出殯(2 / 2)

位於皇宮中心的太極殿前,哀樂聲如泣如訴,那悲傷的旋律在空中回蕩,讓人心碎不已。悲痛的氛圍像沉重的陰霾一般,籠罩在這片原本莊嚴肅穆的土地上。

唐太宗李世民的靈柩,在眾人肅穆的目光注視下,緩緩地從殿內移出。那巨大而精美的梓宮,被數條細致華麗的綢緞帶子牽拉著,宛如一艘承載著帝王最後尊嚴與榮耀的船隻,沿著鋪滿潔白綾羅的通道徐徐前行。

宮廷中的妃嬪們皆身穿著素雅的喪服,頭上戴著白色的孝巾。她們美麗的麵龐此刻卻被無儘的哀傷所占據,那深深的哀愁無論如何也難以遮掩。尤其是大小楊妃們,淚眼婆娑,紅腫的眼眶令人心疼。大楊妃親自雙手捧著太宗皇帝生前最為鐘愛的玉如意,她那微微顫抖的手指輕柔地撫摸著光滑而冰冷的玉麵,似乎想要通過這種方式再次感受丈夫的溫度,又像是在默默地向摯愛之人做最後的道彆。小楊妃則靜靜地跟在姐姐身旁,手中緊握著一串佛珠,口中念念有詞,為已逝的夫君祈禱超度。

其他的妃子們亦緊緊跟隨在後,她們麵色蒼白如紙,雙目噙滿晶瑩的淚花,每一步都顯得如此艱難而沉重。腳下的道路仿佛變得漫長無比,每邁出一步都需要用儘全身的力氣。

靈柩緩緩地移動著,仿佛承載著整個帝國的哀傷與沉重。道路兩旁,一列列整齊的宮女靜靜地佇立著,她們手中緊握著潔白如雪的花朵,微微顫抖的手指輕輕撫弄著花瓣。淚水順著她們蒼白的臉頰滑落,滴落在地上,形成了一朵朵小小的淚花。那輕微的啜泣聲如同微風中的低語,在寂靜的街道上回蕩著。

空氣中彌漫著一股淡淡的幽香,那是宮女們手中白花散發出來的芬芳,混合著靈柩周圍焚燒的香燭氣息,讓人感到一種無法言喻的肅穆和淒涼。這股幽香似乎也帶著人們對逝者深深的思念,縈繞在每一個人的心頭。

隊伍以極其緩慢的速度向前行進著,宛如時間都在此刻凝固。街頭巷尾擠滿了聞訊趕來的百姓,他們麵容悲痛,雙眼紅腫。當靈柩靠近時,人群不約而同地雙膝跪地,額頭緊貼地麵,發出陣陣撕心裂肺的哭聲。那哭聲如雷貫耳,響徹雲霄,仿佛要將這片天空都震碎一般。悲慟之情在每個人心中蔓延開來,整個城市都沉浸在了一片巨大的哀傷之中。

與此同時,王公大臣們身穿著莊重肅穆的孝服,邁著沉重的步伐依次步入太極門。他們神情凝重,步履蹣跚,每一步都顯得那麼艱難而又堅定。進入宮殿後,眾人來到大行皇帝的靈柩前,懷著無比崇敬和沉痛的心情瞻仰先帝的遺容。嗣皇帝李治站在最前方,他麵色蒼白,眼中滿是悲傷,但仍強忍著悲痛,引領眾臣舉行盛大的大殮之禮。

按照慣例,各地的諸侯王皆被允許前來奔喪,以表達對先帝的哀思和敬意。然而,唯有濮王李泰卻成為了那個特殊的例外。或許是因為某些不為人知的原因,亦或是宮廷內部複雜的權力鬥爭所致,這位曾經備受寵愛的王爺未能親身參與這場葬禮,隻能在遠方默默地遙望著京城的方向,暗自神傷。

"啟殯!"伴隨著這聲仿佛從九幽之下傳來的低沉宣告,整個宮廷瞬間陷入了一片凝重而哀傷的氛圍之中。靈柩宛如一座沉睡的山嶽,在眾人敬畏的目光下,被徐徐抬起。

那些宮中的執事內監們,一個個身著如雪般潔白的素服,腰間緊緊係著象征哀悼的孝帶。他們麵色沉重,步伐輕緩且謹慎,就如同捧著世間最為珍貴易碎之物一般,小心翼翼地扶持著那具承載著太宗靈魂的靈柩。每邁出一步,似乎都能聽到鞋底與地麵輕微摩擦所發出的聲響,在這寂靜的宮殿中顯得格外清晰。

走在隊伍最前端的,是一排排全副武裝、威風凜凜的士兵。他們身上的鐵甲閃爍著冷冽的寒光,手中緊握的長戈筆直地指向蒼穹,透露出一股無堅不摧的氣勢。這些士兵們麵容嚴肅,不苟言笑,雙眸凝視著前方的道路,仿佛要用自己堅實的身軀和無畏的勇氣,為太宗的靈柩開辟出一條通往安息之地的光明大道。

緊跟在士兵們身後的,則是一幅幅精心繪製而成的太宗生前畫像。畫中的太宗身姿挺拔如鬆,英氣勃發,眉宇間流露出一種睥睨天下的豪邁氣概。他身披華麗的戰袍,手持鋒利的寶劍,於萬軍叢中縱橫馳騁,所向披靡。然而此刻,這位曾經威震四海、名垂青史的一代雄主卻已悄然離去,隻留下這些栩栩如生的畫像供後人瞻仰緬懷,實在令人不禁感歎英雄末路,歲月無情。

沿途,一座座莊嚴而肅穆的祭壇依次整齊地排列著,仿佛是通往另一個世界的通道。那些身著華麗朝服的王公大臣們,一個個麵色凝重、步履沉穩地走上前去,他們雙手虔誠地捧著精心準備的花圈和各種珍貴的供品,小心翼翼地放置在祭壇之上。然後,這些平日裡位高權重的人們紛紛彎下腰來,向著那承載著太宗英魂的靈柩深深地鞠上一躬,以表達他們對這位偉大帝王的無儘敬意與哀思。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在每一處祭壇旁邊,都靜靜地站立著一群神情哀傷的妃嬪們。她們纖細的手中緊緊握著散發著淡淡香氣的香燭,微弱的燭光在微風中輕輕搖曳,忽明忽暗,映照出她們那一張張因悲傷而顯得格外蒼白的臉龐,以及眼角閃爍的淚光。這些美麗而柔弱的女子們默默地閉著雙眼,嘴唇微微顫動,口中念念有詞,向冥冥之中的神靈祈求能夠讓太宗的靈魂得到安息。

隨著靈柩緩慢地前行,漸漸地來到了城外。此時,送葬的隊伍變得越發龐大和熱鬨起來。寬闊的街道兩旁擠滿了密密麻麻的人群,他們都是聞訊趕來送彆太宗的普通百姓。每個人的手上都高高舉著潔白如雪的毛巾,有的人甚至將毛巾係在了頭上或胸前,以示哀悼之情。當靈柩經過時,百姓們壓抑已久的悲痛情緒如同決堤的洪水一般瞬間爆發出來,哭聲震天動地,響徹雲霄,讓人聽之不禁為之動容。

就在這一片悲慟的氛圍中,突然間,從那群妃嬪當中傳出了一陣撕心裂肺般的哭聲。眾人循聲望去,隻見其中最為年輕的那位女子再也無法抑製住內心洶湧澎湃的情感,放聲大哭起來。淚水如斷了線的珠子一般順著她那嬌美的臉頰滾滾而下,打濕了她身上那件素色的衣裙。她那淒厲的哭聲仿佛一把利劍,直直地刺進了在場每一個人的心中,使得原本就已經十分悲壯的送葬場麵更增添了幾分淒慘和哀傷。

經過漫長而莊重的行程,那承載著唐太宗李世民英靈的靈柩,終於抵達了莊嚴肅穆的昭陵。陽光灑落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映照出一片金黃之色,仿佛也在為這位偉大帝王的離世默哀。

妃嬪們身著素服,神情凝重地依次走上前,懷著無比崇敬和沉痛的心情,最後一次瞻仰太宗的遺容。她們的目光緊緊凝視著那張曾經熟悉且威嚴的麵容,淚水不受控製地湧出眼眶。眼中滿是深深的不舍與無儘的依戀,往昔與太宗共度的美好時光如潮水般湧上心頭。

然而,儘管內心悲痛萬分,每個人的臉上卻又都不約而同地流露出一份堅定。因為她們深知,太宗雖已離她們而去,但他的精神如同永不熄滅的火炬,將永遠照亮大唐的前行之路;他的遺誌更是猶如高懸天際的明燈,指引著大唐臣民不斷奮進、開拓創新。

伴隨著沉重的哀樂聲響起,靈柩開始緩緩地下入地宮。妃嬪們整齊劃一地再次向太宗深深地鞠了一躬,以此表達對這位千古一帝最後的敬意。隨後,她們默默地轉身,步伐略顯蹣跚地離去。

在這些妃嬪之中,有一部分人選擇永遠留在昭陵,日夜守護著太宗的英魂,讓這份深情厚意得以延續。而其他的妃嬪,則帶著滿心的悲痛和深深的懷念,踏上歸途,重新回歸到各自平凡而又充滿挑戰的生活當中去。

在一片莊嚴肅穆之中,太宗李世民的大葬典禮緩緩落下了帷幕。整個長安城沉浸在無儘的悲痛與不舍當中,人們的淚水如決堤之水般肆意流淌。這位偉大帝王的離去,如同夜空中最璀璨的星辰驟然墜落,令人心碎不已。

然而,儘管葬禮已經結束,但李世民所創造的傳奇以及他所贏得的無上榮耀,卻猶如一座不朽的豐碑,永遠地銘刻在了曆史長河的深處。他的名字,成為了一個時代的象征,代表著智慧、勇氣與仁德。

“天可汗山陵崩,吾等心如刀絞。”節度使和少數民族首領們痛哭失聲,仿佛天地都為之哀悼。

六月,李治正式登極,大赦天下。長孫無忌被任命為太尉、檢校中書令,但他固辭尚書省事,李治應允,讓他以太尉身份兼任同中書門下三品。

轉眼間,夏末秋初,長安城仿佛被烈日燒烤,熱浪滾滾。人們的心中卻像是壓著鉛灰色的濃雲,迷茫而不安。貞觀之治已過,未來會是什麼樣子,無人知曉。

八月十八日,太宗文皇帝李世民的大葬典禮舉行。出殯時,軍民臣等沿街送葬,萬人空巷,規模空前。路上設了祭壇,王公大臣們依次致祭。

最後,梓宮被抬至昭陵,安置在享殿中。昭陵位於禮泉縣城東北四十五裡的九嵕山上,曆時十三年才完工。陵園內鬆柏參天,被稱為“柏城”。

“願父皇安息。”李治的聲音在風中飄散,他望著太宗的陵墓,眼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

太陽慢慢升起,陽光灑在崇山峻嶺之間,仿佛為這座陵墓披上了一層神秘的光輝。蒼鷹在山腰盤旋,鳥兒在歌唱,煙雲嫋嫋,如同一幅夢境中的畫。

喜歡日月懸空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日月懸空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我官場崛起,退婚的女友開始倒追 重生後九公主運籌帷幄執掌天下 老婆:我重生歸來,許你燦爛人生 嬌軟工具人被瘋批神明瘋狂示愛 韶華亦流年 回到明朝當錦衣衛 浮夢的人生路 詭異都市,我當城隍那些年 有獸焉:天國之旅 偏心養子?但我是修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