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李治登基_日月懸空_思兔 
思兔 > 曆史軍事 > 日月懸空 > 第134章 李治登基

第134章 李治登基(2 / 2)

此時,李治正邁步走進溫暖的閣樓之中。抬眼瞧見王皇後的身影後,他的麵龐之上瞬間掠過一抹不易察覺的不快之意,不過這絲情緒轉瞬間便被很好地遮掩過去了。隻見王皇後趕忙站起身來,朝著李治盈盈施禮,口中輕聲說道“妾身拜見陛下。”那語氣既恭敬又溫婉。

李治則泰然自若地走到王皇後麵前坐下,順手從一旁伺候著的宮女手中接過一杯熱氣騰騰的香茗。他輕抿一口茶水之後,方才緩緩開口回應道“皇後啊,朕心裡自然清楚你此番勸諫乃是出於對朕的一片關心愛護之情。然而,朕身為一國之君,凡事都有著自己的深思熟慮和權衡考量。”說完這番話,李治微微眯起雙眸,若有所思地凝視著眼前的茶杯,仿佛其中蘊含著無儘的玄機一般。

王皇後蛾眉微蹙,輕手將手中那本《女訓》擱置於一旁的案幾之上,朱唇輕啟,語氣篤定地說道“陛下,臣妾著實憂心忡忡啊!您瞧,太宗皇帝才剛剛龍禦歸天,這朝堂之上的局勢尚處於動蕩不穩之態,此時此刻實非大操大辦、奢靡鋪張之良機呀。”

李治聞得此言,心頭不由地泛起一陣焦躁與不耐之意,但他深知身為一國之君須得維持應有的氣度與涵養,遂強壓下內心的不悅,竭力以一種和緩溫潤的口吻回應道“皇後啊,朕豈會不明了你的顧慮?然而,朕此番登基即位堪稱國之盛典,若行事過於儉樸寒酸,恐難以彰顯新朝之氣象,亦有失皇家體麵。不過,朕自會拿捏好其中的分寸尺度,斷不會肆意揮霍無度的。”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王皇後見李治如此態度堅決,心內雖仍存諸多憂慮,卻也知曉此刻再多言亦是無益,正欲開口再行勸諫之時,隻見李治霍然起身,抬手一揮,毫不留情地截斷了她尚未出口之言“朕尚有眾多軍國政事亟待處置,皇後且好生歇息調養吧。”話畢,李治便頭也不回地拂袖而去,徒留王皇後獨自一人靜坐在那溫暖如春的閣室之中,秀眉緊蹙成一團,久久未能舒展。

李治麵色陰沉地緩緩走出勤政殿,心中對王皇後的不滿猶如熊熊烈火般燃燒得愈發猛烈起來。他眉頭緊蹙,暗自思忖著自己貴為堂堂天子、一國之君,本應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和自由,可以隨心所欲地做出決策並實施行動。然而,那可惡的王皇後卻總是假借道德之名對他橫加指責與約束,這令他倍感壓抑與憤懣,仿佛有一隻無形的大手緊緊扼住了他的咽喉,使他難以暢快呼吸。

“哼!朕乃皇帝,朕當然有權決定自己的行事方式!豈容他人置喙?”李治憤憤不平地在心中低吼道,與此同時,他的雙眸之中猛地閃過一道堅毅而決絕的光芒。此刻的他已然下定決心,一定要尋找到合適的時機,逐步削弱王皇後在後廷之中的龐大影響力,使其再也無法肆意乾涉自己的一舉一動。

不僅如此,李治深知若想徹底擺脫這種束縛,還必須在朝堂之上樹立起屬於自己的絕對權威。隻有這樣,方能讓滿朝文武乃至天下臣民都清楚地認識到——他李治,才是這大唐帝國當之無愧的唯一主宰者,任何膽敢忤逆他旨意之人都將遭到無情的懲處。

“朕的天下,自然由朕來做主!誰也休想阻擋朕的步伐!”李治再次於心底暗暗發誓,伴隨著這句鏗鏘有力的話語,他腳下的步子邁得越來越大、越來越穩,每一步都似重錘落地一般,堅實而有力,仿佛在向整個世界宣告著他不可撼動的決心。

夜幕如墨般悄然降臨,將整個長安城籠罩在一片神秘的黑暗之中。然而,城內卻燈火輝煌,宛如璀璨繁星灑落人間。那明亮的燈光透過窗戶和門縫,映照出大街小巷的輪廓,勾勒出一幅繁華熱鬨的景象。

此時,位於皇宮深處的勤政殿內,李治正端坐在禦案之後。他身著明黃色的龍袍,身姿挺拔,麵容英俊卻透著一絲疲憊。手中握著一支朱紅色的毛筆,筆尖不停地在堆積如山的奏折上舞動,留下一行行剛勁有力的字跡。

隻見李治的眉頭緊緊鎖起,形成了兩道深深的溝壑,他的眼神專注而凝重,透露出內心的憂慮和不安。隨著時間的推移,他批改奏折的速度越來越慢,似乎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需要經過深思熟慮才能落筆。

突然,李治停下了手中的動作,抬起頭來,自言自語道“朕必須穩定朝堂,絕不能讓任何人威脅到我大唐的穩定!”他的聲音低沉而有力,仿佛蘊含著無儘的決心和意誌。儘管他已經登上了皇帝的寶座,但這個位置坐得並不安穩。

朝堂之上,那些曆經數朝的老臣們一個個手握重權,他們的經驗和勢力猶如根深蒂固的大樹,難以撼動。這些老臣們的目光深邃如海,其中閃爍著精明與算計;他們的話語更是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威嚴,讓人不敢輕易反駁。

李治每次坐在那張象征著無上權力的龍椅上時,都會感受到一股無形的巨大壓力撲麵而來。仿佛每一道投向他的目光都化作了沉重的枷鎖,束縛住了他的手腳,使得他的每一步行動都變得異常艱難。

長孫無忌,這位曾經伴隨太宗皇帝南征北戰、出謀劃策的肱股之臣,如今卻成為了李治心頭難以逾越的一座高山。他手中所握有的權力猶如一張無邊無際的大網,籠罩著整個朝堂,幾乎占據了半壁江山。無論是人事任免還是軍國大事,隻要長孫無忌發聲,眾人皆不敢有絲毫異議。

而年輕的李治每次滿懷壯誌地提出一些新的治國方略時,長孫無忌就如同一隻攔路虎般橫亙在前。他那看似恭敬實則強硬的態度讓李治倍感壓力,因為長孫無忌的言辭間總會有意無意地流露出對已逝先帝的深深懷念以及對現任新皇能力的質疑與不滿。

“陛下,此舉實在過於冒險,還望您三思而後行啊!切不可輕易為之,以免動搖國本。”每當這樣的話語從長孫無忌口中說出,那沉穩有力的聲音便如同一記重錘,狠狠地砸在了李治的心坎上。他的每一個字仿佛都是由千斤巨石雕琢而成,沉甸甸地壓在李治的身上,令其感到呼吸困難,甚至有些窒息。

褚遂良,這位曆經風雨、權傾朝野的老臣,其地位舉足輕重。與長孫無忌那毫不掩飾的強硬態度有所不同,褚遂良表現得相對隱晦一些。然而,他那每每選擇沉默之時,實則都猶如一場無聲的較量,向李治發起了一次次隱秘而又極具挑戰性的衝擊。

每當李治的目光與褚遂良交彙時,都會被對方眼中那種深不見底且難以捉摸的精明所震懾。那眼神仿若一潭幽深的湖水,表麵平靜無波,底下卻是暗流湧動,讓人不寒而栗。這種若有若無的威脅感令李治如芒在背,坐立難安。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而在朝堂之外,李治的日子也並不好過。身為他的妻子——王皇後,雖居於後宮之首,擁有著無上的尊榮,但她對待李治的方式卻常常令人倍感壓抑。王皇後總是端著一副高高在上的架子,對李治進行喋喋不休的說教。無論何時何地,隻要逮住機會,她便會將先帝的遺訓以及祖宗流傳下來的種種規矩掛在嘴邊,滔滔不絕地念叨個不停。

這些話語就像是一道道無形的枷鎖,緊緊地纏繞在李治身上,使得他如同一隻被困於牢籠之中的小鳥,縱使心中懷有壯誌淩雲,想要振翅高飛,卻始終難以掙脫這重重束縛。

“陛下啊,您可彆忘了,您雖是這天下之主,尊貴無比,但同時您亦是我大唐的子孫後代呀!您所做出的每一項決策,皆關乎著咱們大唐江山社稷的未來走向呐!”王皇後那尖銳刻板的聲音仿佛具有某種魔力一般,無時無刻不在李治的耳畔回響著。她所說出的每一句話,都恰似一根根鋒利的尖刺,無情地深深刺入李治那顆本已傷痕累累的心間,使其痛苦不堪。

李治覺得仿佛有無數道繩索緊緊地纏繞著他,令他幾乎窒息,每一次呼吸都是如此艱難。這種被束縛的感覺猶如一座沉重的大山壓在他身上,讓他動彈不得。他那原本熾熱的心漸漸變得焦躁不安起來,對自由的渴望如同熊熊烈火一般燃燒不止。

他深知,若想要隨心所欲地治理這個龐大的國家,實現自己心中的宏偉藍圖,就一定要衝破這重重枷鎖。而那些位高權重、資曆深厚的老臣們,則宛如一道道難以逾越的鴻溝橫亙在他麵前。他們憑借著多年積累下來的權勢和影響力,牢牢掌控著朝政大局,使得李治常常感到力不從心。

然而,李治並沒有因此而氣餒退縮。相反,在他內心深處燃起了一股強烈的鬥誌。"朕必須尋找到一個絕佳的時機,徹底掙脫這些老臣的束縛!"他暗暗思忖著,雙拳不自覺地緊握起來,指甲深深地陷入掌心之中卻渾然不覺。此刻,他的目光中閃爍出一抹堅定不移的光芒,仿佛已經看到了自己成功擺脫困境,君臨天下的那一天。

然而,他深知此路崎嶇難行,宛如攀登陡峭山峰般充滿艱險。那些位高權重、根基深厚的老臣們,其勢力猶如盤根錯節的巨樹,枝繁葉茂且根係龐雜。他們的一舉一動皆如同巨石投入湖中,激起層層漣漪,稍有不慎便會引發朝堂之上的軒然大波。

夜幕悄然降臨,長安城內華燈初上,一片璀璨輝煌之景。此刻,李治正端坐於勤政殿內,案幾上堆積如山的奏折仿佛一座無法逾越的高山橫亙眼前。他手中緊握朱筆,全神貫注地在那密密麻麻的文字間遊走批注。隻見他雙眉緊蹙如鎖,麵色凝重肅穆,似有千斤重擔壓身。儘管如此,他依舊目光堅毅,不曾有絲毫退縮之意。因為他心裡明白,自己所選擇的這條道路漫長而艱辛,前方布滿荊棘與迷霧,但無論如何艱難困苦,他都必須咬牙堅持走下去。這不僅關乎著大唐盛世的延續與繁榮,更是承載著他個人宏偉抱負和崇高理想的必經之路。

“朕的天下,遲早由朕來主宰!”李治暗自思忖道,這句話在他心間反複回蕩,如同一陣激昂澎湃的戰鼓之聲激勵著他勇往直前。隨著信念愈發堅定,他邁出的步伐也變得越發沉穩有力起來。

喜歡日月懸空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日月懸空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綜影視:從做皇後開始作天作地 我官場崛起,退婚的女友開始倒追 重生後九公主運籌帷幄執掌天下 老婆:我重生歸來,許你燦爛人生 嬌軟工具人被瘋批神明瘋狂示愛 韶華亦流年 回到明朝當錦衣衛 浮夢的人生路 詭異都市,我當城隍那些年 有獸焉:天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