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去父留子_日月懸空_思兔 
思兔 > 曆史軍事 > 日月懸空 > 第142章 去父留子

第142章 去父留子(1 / 2)

李治雖初登皇位未久,但內心早已立下宏願,誓要以其父皇唐太宗李世民為榜樣,成就一番偉大帝業。

這日朝堂之上,鐘鼓之聲悠揚回蕩,震耳欲聾;百官身著盛裝,整齊列於殿中,齊齊跪地向新君朝拜祝賀。隻見高宗李治端坐在龍椅之上,身上所著龍袍閃耀著金色光芒,更襯得他威嚴無比、神色莊重。

李治目光緩緩掃過殿下群臣,然後鄭重地開口說道“朕剛剛登基稱帝,深知責任重大。朕決心效仿先父太宗皇帝,努力成為一位睿智且仁慈之主。在此,朕嚴令,但凡有任何對百姓不利之事發生,無論大小,爾等皆應速速向朕稟報。可以通過口頭奏疏,亦可呈上書麵奏章,不得有絲毫隱瞞!”

自那之後,李治每日清晨都會早早起身,親自召集十位地方刺史來到內閣之中。他會逐一詳細詢問這些官員們各自轄區內的治理狀況,包括民生民情、農業生產、稅收征繳等等方麵。對於那些表現出色的刺史,李治不吝賞賜與讚揚;而對於存在問題或有所疏漏之處的,則會嚴厲斥責,並責令限期整改。如此這般,李治憑借著自己的勤勉和智慧,逐漸贏得了滿朝文武及天下百姓的敬重與擁戴。

這一天陽光明媚,微風輕拂著皇宮內的重重樓閣和亭台水榭。朝堂之上,身著華麗龍袍的唐高宗李治正襟危坐於禦座之上,目光威嚴地掃向下方站立的群臣。

突然,李治將視線停留在了站在前排的刺史李銳身上,並開口問道“愛卿啊,朕想了解一下如今我大唐百姓們的生活究竟過得怎樣?又存在哪些疾苦是亟待我們去解決的呢?”

聽到皇帝發問,李銳趕忙上前一步,恭敬地抱拳行禮後答道“回稟陛下,總體而言,目前咱們大唐百姓的生活還算過得去。然而,臣經過一番走訪調查發現,仍有一部分地區的稅賦過於沉重,這給當地民眾帶來了不小的壓力,使得他們的日子過得頗為艱難。”

李治聽後微微頷首,表示認同地點頭說道“嗯,朕已然知曉此事。那麼愛卿你即刻便著手擬定一道聖旨,下令對那些稅賦過重之地予以適當減免,以緩解百姓之苦。”說罷,他揮揮手示意李銳退下辦理此事。

除了每日忙碌於處理國家政務之外,李治還有一個喜好——出宮打獵。每當閒暇之時,他總會率領一眾隨從前往京城郊外的山林之中縱馬馳騁、彎弓射獵。

在某一次狩獵途中,天空忽然下起了淅淅瀝瀝的小雨。李治見此情形,轉頭看向身旁隨行的大夫穀那律,好奇地發問道“穀愛卿,朕心中一直存有一個疑問。為何那些用桐油塗抹過的衣帽竟然能夠做到滴水不漏呢?其中到底蘊含著何種奧秘呀?”

穀那律微微垂首,略作思索之後,抬起頭來,目光堅定而又帶著幾分果敢,拱手施禮道“啟稟陛下,微臣以為若是以瓦子來製作的話,則更能確保其不漏水矣。”

李治聞之,先是一怔,隨後嘴角微揚,眼眸之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笑意,輕聲說道“哦?如此說來,那朕往後不妨便用這瓦子來製作衣帽罷。”說罷,竟是哈哈大笑起來。

自那日起,李治仿佛變了一個人似的,竟再也未曾踏出宮門去行那狩獵之事。而在這朝堂之上,長孫無忌可謂是權傾朝野、聲勢赫赫,國中諸多大事皆被其牢牢把控於股掌之間。儘管李治心中對長孫無忌的專權略有不滿之意,但念及對方乃是國之重臣且德高望重,故而依舊對其保持著相當程度的敬重之情。但凡遇有棘手難題或重大決策之時,李治總會畢恭畢敬地向長孫無忌虛心求教。

這一天,陽光明媚,微風輕拂著皇宮內院的樹葉,發出沙沙的聲響。李治身著龍袍,坐在禦書房的案幾前,眉頭微皺,手中握著一卷奏折,正陷入深思之中。忽然間,他抬起頭來,目光落在了站在一旁的長孫無忌身上,開口問道“愛卿啊,朕近來深感這朝政事務繁多而雜亂,讓人應接不暇。不知可有什麼良策能夠簡化這些繁瑣的流程,從而提高辦事的效率呢?”

長孫無忌聽到皇帝的問話後,微微躬身行禮,然後閉上雙眼,靜靜地思考了一會兒。過了片刻,他睜開眼睛,緩緩說道“啟稟陛下,依臣之見,可以將那些較為瑣碎、不太重要的事務下放給下麵的大臣們去處理。如此一來,陛下您便無需事必躬親,隻需集中精力把握住整個朝局的發展方向和重大決策即可。這樣做既能減輕陛下的負擔,又能充分發揮各位大臣的能力與才智,想必定能有效地提高朝廷政務處理的效率。”

李治聽了長孫無忌這番話,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笑容,連連點頭稱讚道“愛卿所言甚是有理!朕也認為應當如此行事。那接下來,我們就著手安排相關事宜吧。”說罷,他站起身來,走到窗邊,望著窗外的藍天白雲,心中對於如何治理好這個國家充滿了信心和期待。

然而,李治的內心深處卻始終彌漫著一絲難以言喻的不安情緒。儘管他深切地了解長孫無忌所具備的卓越才能,可與此同時,對於長孫無忌是否有可能會肆意濫用手中權力這一擔憂,猶如一片陰雲般籠罩在他心頭。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在某一次莊嚴肅穆的朝會上,高宗李治麵色凝重地望向長孫無忌,語重心長地說道“愛卿啊,朕一直覺得,你理應更多地將關注點放在百姓們的日常生活之上,切不可僅僅局限於朝堂中的那些事務呀。”

長孫無忌聞聽此言,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抹從容不迫的微笑,隨即恭敬地回應道“啟稟陛下,微臣對此自是心知肚明。不過呢,依微臣之見,朝堂之事關乎整個國家的發展大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至於百姓的生活狀況固然極為關鍵,但凡事皆應有個先後主次、輕重緩急之分呐。”

李治默默聆聽著長孫無忌的這番言辭,心中原本濃重的憂慮之情稍稍減輕了些許。經過此番交流,他暗自思忖道隻要自己能夠時時刻刻心係民生疾苦,保持對百姓生活狀態的密切關注,那麼長孫無忌想必便不至於會膽敢肆意妄為地濫用手中權力吧。

於是乎,李治愈發勤奮地處理政務,不辭辛勞地深入民間傾聽百姓們的心聲與訴求,竭儘全力想要成為一名睿智且仁愛的開明君主。

隻可惜天不遂人願,李治自身存在著一個相當致命的問題——他時常飽受頭痛的折磨,那惱人的偏頭風更是間歇性發作,每當病痛襲來之時,都令他痛苦不堪,甚至有時連正常處理朝政事務都會受到嚴重影響。

李治自登基以來,便心懷壯誌,一心一意想要效仿其父皇李世民,開創出一番盛世偉業。然而,天不遂人願,他那羸弱的身體狀況猶如一塊沉重的巨石,始終壓在心頭,成為了實現理想之路上最大的隱憂。

每逢頭痛來襲之時,李治總是眉頭緊蹙,原本俊朗的麵容瞬間被痛苦所籠罩。他的雙眼緊閉,嘴唇微微顫抖著,仿佛在承受著巨大的折磨。就連說話的聲音也變得低沉而緩慢,字裡行間都透露出難以掩飾的疲憊之感。

這一天清晨,陽光透過宮殿的窗戶灑在了金碧輝煌的朝堂之上。李治端坐在龍椅之中,神情專注地與群臣們共同商討著國家大事。大臣們紛紛各抒己見,氣氛熱烈非凡。就在這時,毫無征兆地,一陣如潮水般洶湧澎湃的劇痛突然向李治襲來。刹那間,他隻覺得腦袋像是要炸裂開來一般,眼前的景象也開始模糊不清。

李治下意識地停下了手中正在記錄重要決策的毛筆,不由自主地伸出右手,輕輕地按壓著右側的太陽穴。他咬緊牙關,努力不讓自己發出呻吟聲,但額頭上豆大的汗珠還是順著臉頰滑落下來,滴落在華麗的龍袍之上。

站在一旁的長孫無忌敏銳地察覺到了李治的異樣,他心中一緊,連忙快步上前,滿臉關切地問道“陛下,您這是怎麼了?可是身體有恙?”

李治緩緩睜開眼睛,勉強擠出一絲笑容,輕聲說道“哦,無忌愛卿莫要擔憂,朕隻是偏頭痛又發作了而已,並無大礙。”說罷,他深吸一口氣,企圖讓自己鎮定下來,繼續參與朝政討論。但那陣陣鑽心的疼痛卻如同惡魔一般糾纏不休,令他根本無法集中精力思考問題。

此刻,朝堂之上彌漫著一股難以言喻的氛圍,仿佛有一層看不見的薄紗籠罩其中,使得整個場麵顯得頗為微妙。王皇後那一方的家族成員們表麵看似平靜,實則在暗地裡頻繁地相互交換著眼色,每個人的目光交彙之間都傳遞著隻有他們彼此才能讀懂的信息和暗示。

他們深知,當今聖上李治的身體狀況已經出現了一些令人擔憂的跡象,而這極有可能會引發後宮之中權力格局的重大變動。就在這時,王皇後的父親輕咳一聲,打破了短暫的沉默,他以一種恭敬而關切的語氣緩緩說道“陛下啊,您貴為一國之君,身負天下蒼生的福祉與期望,國家大事固然至關重要,然而還望陛下能夠多多留意自身的健康情況。畢竟,隻有陛下龍體安康,方能更好地治理這萬裡江山啊!”

聽到這番話,李治微微頷首,表示出對王皇後之父關懷之情的感激之意。儘管如此,他的內心卻如明鏡一般清晰透徹——王皇後所在家族之所以表現得如此殷勤關切,其真正目的無非就是想要借此機會進一步鞏固自家在後宮中的地位罷了。

與此同時,站在朝堂另一側的蕭妃及其家族眾人同樣沒有閒著。他們密切注視著李治臉上每一絲細微的表情變化,試圖從中捕捉到任何一點有利於己方的蛛絲馬跡。隻見蕭妃的兄長悄悄地伸手扯了一下身旁父親的衣袖,並壓低聲音低語道“爹爹,您看陛下如今身體欠佳,咱們是不是應當勸諫陛下暫且放下繁忙政務,好生休養一番呢?”



最新小说: 偏心養子?但我是修仙的! 係統綁錯,我躺贏成仙 千金散財還複來 重回17歲,從自律開始 靈氣複蘇你竟然玩家族流 隱秘的自我 修仙之盜墓詭途 重生後,我在官場掀起掃黑風暴 大夏:開局召喚羅網,鎮壓江湖 西遊番番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