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三座試驗性的一畝規模的溫室大棚,也都完成了準備工作,三個大棚的作物也選好了。
一個種植韭菜,一個種植豆角,一個種植茄子。
其中,豆角和茄子的育苗工作也即將接近尾聲,再有幾天就能正式移苗了。
不知不覺又過去了一個星期,三座大棚就完成了移苗和栽種工作。
接下來的工作,就不需要高峰去跟進了,全都交給了王根田去負責。
同時,農研所的其他人員,也都彙聚在溫室大棚這裡,此時世界各國的農業方麵的相關人員,都在研究溫室育種對於農作物的影響和發展。
玻璃修建的溫室大棚,因為現在的第五軍分區沒辦法自己生產,以塑料薄膜為核心建立的溫室大棚,成為了讓這些農業專家們有了興趣。
三座試驗性的大鵬以及栽種上,其他人除了觀察外,就是依靠那個小型溫室大棚研究,同時加快建設剩餘的十七座溫室大棚。
根據農研所的彙報,高峰也知道他們想要嘗試一下,在溫室大棚中種植高產土豆。
除此之外,他們還會對其他高產農作物進行試種和觀察等。
可以說,溫室大棚的出現,對農業研究的人員來說,成為他們手中為數不多的研究和實驗的場所。
為了支持農研所的工作,高峰給他們批複了一萬大洋,用於購買一些實驗設備。
比如基礎的入溫度計這些,還比如為了彌補光照的不足,購入一些光照設備。
因為這些全世界都不是很了解,都處於摸索和發展中,大家都處於同一發展水平上。
擁有高級溫室大棚技術的高峰,也不能一股腦從係統中獲得一些信息拿出來。
隻能讓大家一邊研究,一邊根據他們的研究,將自己知道的信息給丟出來。
可以說,如果農研所的這些農業專家們,將他高級溫室大棚技能中的這些專業知識全都掌握。
彆的不說,在農業方麵絕對走在了全世界的前列。
除了利用溫室大棚在農作物種植、育種方麵的研究外,高峰又從係統中,提取了1萬平米的聚氯乙烯薄膜,構建新的溫室大棚,不過這些溫室大棚,不適用於農作物種植,而是用於高溫堆肥。
畢竟,現在已經進入冬天了,天氣已經到零下,外部溫度讓堆肥中的微生物活動進入到最低點。
如果能夠利用溫室大棚給合適的溫度,再搭配其他的輔助工作,可以加快肥料的熟成,既可以用於溫室大棚的肥料,也可以為明年開春之後的種地做準備。
擁有大神級高溫堆肥技能的高峰,自然知道溫室大棚可以用於高溫堆肥,不過一般人不會用溫室大棚去高溫堆肥,因為溫室大棚是產生經濟效益的。
後世化肥可以輕易的買到,高溫堆肥屬於肥料補充的一種,不會有人修建溫室大棚進行堆肥。
可現在不一樣,他們沒辦法生產化肥,那麼缺乏肥料隻能用笨辦法。
而一座一畝溫室大棚,可以產出500噸,最高可以達到了800噸左右的肥料,不過數量越多,對於溫度、通風等精細化操作要求更高。
這個年代土地非常貧瘠,想要保證豐產每畝需要的有機肥差不多在3噸,也就是說,一座溫室大棚產出的有機肥,可以供應367畝土地。
修建十座溫室大棚,專門用於高溫堆肥,明年年初可以5000噸左右的有機肥。
可以保證近四千畝土地的肥料需求,而且一次堆肥時間在兩到三個月,控製好溫度,在明年可以保證八千畝土地肥料了。
這個收益很高了,高峰拿出了5000塊大洋,給堆肥廠讓他們進行實驗,然後全年無休的去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