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飯,楊西岑去隊裡了。
陳舒看了眼時間,還早,她怕去到圖書館的時候,圖書館還沒開門。
乾脆就把昨天編輯寄過來的那封裝著畫稿的信拿了出來,坐在書桌前看著。
給她寄過來的畫稿不是原稿,也隻有其中的一部分。
陳舒知道連環畫有很多繪畫方式,但她自己是分不清的。
聽編輯說,她手上拿著的這種叫線描。
黑色的線條勾勒出一幅幅畫麵,畫的框框下方是簡短的相關情節介紹。
陳舒是第一次以這種方式看自己寫出的故事。
不得不說,畫畫的老師對於情節的把控很能抓住她的心。
看完之後,她不禁有些期待最終的成果了。
也不知道畫完開始印刷的時候,編輯會不會先給她寄過來一本?
根據昨天編輯寄讀者來信的尿性分析,陳舒覺得,應該是會的。
看完手上的畫稿後,陳舒仔細把它收在了書桌的抽屜裡。
然後挎著包,蹬上自行車,出了家屬院,往惠城市區的方向騎去。
到了市區,陳舒一路跟人打聽著找到了圖書館的位置。
本來陳舒準備聽楊西岑的建議,把自行車停到公安局院子裡麵去,不過她在圖書館側邊看到了一個大大的牌子,上麵寫著“兩分錢看車”。
這年頭,敢這麼張揚的肯定是公家的,要是私人的,估計早就被端了。
陳舒還專門觀察了一下,自行車棚裡已經有不少自行車了。
走近了看,自行車棚的中間坐著一個看起來人高馬大的小夥子,他旁邊立了一個更詳細的價目表。
最頂上寫著晚上不看。
然後以中午十二點為分界。
看車半天是四分錢。
一天是六分,以此類推。
也可以辦月票,一個月一塊五。
不得不說,真貴啊。
不過想想自行車這麼珍貴,好像也能理解了。
她走過去交了六分錢,換了一個號碼牌和一根帶著編號的繩子,繩子並不獨立,一端在看人的手裡,一端給了陳舒。
不等陳舒問什麼,看守的人就道“把你拿著的那端係在你的自行車上,等你取車的時候把號碼牌給我。”
陳舒點點頭,把號碼牌裝在自己的包裡,然後把自行車停在了車棚,先是上了個鎖,又係上繩子,確認妥當了才走。
惠城的圖書館很大,占地多少陳舒不清楚,不過她在進門的時候,看到了一個介紹,上麵寫著藏書四十萬餘冊。
其中一部分是圖書館的籌建過程中,一些社會知名人士或者是他們的後人,將他們的私人藏書捐獻出來,由文管會接收後,納入館藏的。
其餘的就是圖書館購買或者是各種渠道得來的了。
陳舒看到那個介紹的時候,深深覺得自己開了眼界了。
進了圖書館,她先辦了個借書證和閱覽證。
麵對這麼大的圖書館,陳舒果斷選擇開口問。
她要寫的是關於洪災的小說,所以她直接跟圖書管理員說想了解關於洪災的資料。
圖書管理員建議她去二樓的自然災害及防治那邊找。
陳舒依言上到二樓,找到了自然災害及防治的區域。
她該說不愧是擁有四十萬餘冊藏書的圖書館嗎?
光是自然災害及防治這一個分類就占了好幾排書架。
她看著那麼多書,一時間竟然無從下手。
在書架前站了一會兒,她開始在眾多自然災害裡麵篩選出有關洪災的書。
陳舒在圖書館待到中午,她的肚子空蕩蕩的。
她有種預感,她要是再不去吃飯,估計自己的肚子要開始叫了。
在這麼安靜的圖書館響起饑鳴聲未免有點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