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新疫的李醫生,始終保持著他每天高強度的工作。
早晨6點半起床,簡單洗漱之後便投身工作。
巡查、慰問、檢測、坐診……
一直忙碌到中午一點,才能吃上一口食堂做出來的簡易飯菜。
然後便再次投身工作直到晚上吃飯,再次投身工作至淩晨……
人們都清楚李醫生感染了新疫,毅然站在一線工作。
欽佩、尊敬是他人對李醫生的回應。
而後者並不以為然,甚至覺得自己做得還不夠好。
“之所以我認為自己做得不夠好,是因為我麵對這麼多的新疫患者卻無能為力。”
“我沒有辦法讓他們在短時間之內痊愈,隻能用部分藥物以及患者們的意誌力、免疫係統來治療新疫。”
“這就是我能做到的最好。”
“要知道我眼睜睜看著一些感染新疫的患者病逝,他們滿臉都是痛苦,似乎在承受著堪比女子分娩時的痛楚……”
李醫生的言行舉止,儼然成了文漢市南區區醫院的標杆。
眾所周知,人需要保證飲食才能活下去,而新疫重災區的文漢市,人數過於爆滿的醫院,飲食成了另一件頭等大事。
目前的外界隻有一些重要場所尚未關門。
醫院便是其中之一,而外麵的飯館、餐廳,全都相應政策關門停業。
所以醫院的飲食是一個大問題。
醫院食堂不僅需要供應工作者的飲食,還需要供應所有患者的飲食。
如果說此前醫院隻是供應部分患者的飲食,那麼新疫肆虐的當下,不僅要供應人數超出此前幾何倍數患者的飲食,還要保證飯點相對準時。
總不能說是每天下午三四點才讓醫院裡的人們吃上午飯。
於是,南區區醫院食堂的工作者,穿著防護服一邊咳嗽著洗菜做飯菜,一邊汗流俠背。
因為防護服的保暖效果,極好……
食堂裡負責掌勺的廚師之一,吳悠悠此時便略微喘著粗氣用清水對付著大盆裡麵的白菜。
如果是以前,她隻需要炒菜。
而現在由於人手嚴重不夠,廚師們也隻好咬著牙做備菜的工作。
這是無法避免的一件事,畢竟食堂裡病倒了十來人。
而剩下的二十幾人要供應十數倍於以往患者的人們的飲食。
起早貪黑是最真實的寫照,但她沒有選擇放棄。
如今每天高強度工作15個小時的她,始終堅守著自己的崗位。
身邊的同事輪換著休息,但吳悠悠始終拒絕他人的輪換請求。
“我也隻會做這些,你讓我回去休息,我找不到事情做反而不踏實。”
今年50而知天命的吳悠悠笑著如是說。
記者請求吳悠悠將雙手從防護服中解脫出來,鏡頭下是一雙泛著無數死皮的雙手。
因為防護服下的雙手無法散熱,汗水便依附在皮膚上,從而導致皮膚漸漸壞死。
鏡頭下吳悠悠的雙手出現了數秒便再次回歸防護服。
記者喃喃詢問吳悠悠是否有什麼感想的時候,後者卻輕笑著回應“這是我的本職工作,這是我應該做的。”
記者沉默,圍觀者沉默。
最終,這兩段來自文漢市南區區醫院的視頻便上傳到了互聯網上。
贏來了無數好評。
“新疫肆虐但人間有愛。”
“萬分感謝所有堅守在一線的工作者們!”
“謝謝你們的辛勤付出!!!”
“感恩……”
“……”
坐在家中的陳哲宇緩緩將腦海中的故事藏進記憶,然後抬頭看著母親微微一笑。
“媽媽,新疫沒有您想象的那麼可怕。”
“請放心……”
他輕聲說道,然後又和大家分享了他看到的這個故事。
與此同時,瑰麗市第一醫院皮膚科病房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