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太傅經常會提朝堂的政事讓他們發表自己的意見。
今日張太傅問的是石炭之事。
“為防大齊柴木不夠,開采石炭取代木材,是杞人憂天還是有備無患?”
盧芝率先搶答
“太傅!學生認為石炭當開采!彆管他杞人憂天還是有備無患,若開采石炭就能作蜂窩煤,大齊就多了一門商貿。”
“咱們不用也可以高價賣給匈奴!他們不是缺木柴嗎?這利滾利,再滾利,大齊的國庫一定豐盈!”
“至於移民、買地的成本,有匈奴這個冤大頭,怕什麼!”
張太傅簡直沒眼看。
“下一個。”
尹守知“夫子,學生認為,非是杞人憂天,而是有備無患。”
“隻是開采石炭會占據百姓耕地,地方官壓力過大,不如暫且擱置,等有一日大齊真的出現薪柴危機時再行開采。”
祁多魚站起來“我聽太子的。”
張太傅“……坐下。”
祁多魚“是。”
方藻休學了三日,沒有來,伴讀小團夥暗戳戳議論他是羞於見人。
大皇子站起來,依照上輩子的軌跡,十年後大齊會迎來一個前所未有的寒冬,貧困地區一城能死半數人。
第二年開春後,太子進獻一物‘蜂窩煤’,大齊開始征地挖石炭,製作蜂窩煤。
蜂窩煤正式售賣後,家家買煤,戶戶買煤。
複冬,嚴寒依舊,長安幾無凍死之人,因為父皇在政年號德乾,那一年被譽為‘德乾盛世’,也被稱為,‘蜂窩盛年’。
蜂窩煤推行後,據太醫院統計,長安城各大醫館中拉肚子的病人都少了。
因為冬天,百姓有能力喝熱水,吃熱粥了。
一首《賣炭翁》流傳進大街小巷,太子發言,不讓《賣炭翁》的腐敗走進現實。
有太子用血威懾,大齊對開采石炭的管理十分嚴苛和規範。
如今他拿著結果站在事情的起始。
“石炭要開采,它不是杞人憂天,它是利國利民!”
沒人比他更清楚蜂窩煤的價值。
“它可以為大齊千家萬戶在冬天帶來一鍋熱粥,省下幾枚買柴火的錢,至於開采遇到的阻礙,在利國利民麵前,執權者當以雷霆手段橫掃。”
上一世太子能掃,父皇不能嗎?如果不能,要他何用,趕緊退下來讓該上的人上去!
隻是蜂窩煤為何會提前十年出世?
張堯要被這一個兩個的氣笑了
“你說橫掃?遇到炭地卻有百姓耕種你當如何?”
大皇子想也不想
“收田,把所有的田收歸官府,隻許他們耕種不許他們買賣,官府有權利隨時征用這些田地,再給他們一筆足以全家生活三年或四年的錢財,分一塊荒地,官府協同百姓開荒種植。”
上輩子太子就是這樣做的。
張堯像聽到了什麼大笑話。
“你這與強占他人錢財有何異?收歸官府所有?說的好聽!人家生在那裡家在那裡,還開墾荒地?”
“若當地官府荒地不足如何?”
“若煤地就在百姓家宅下麵要如何?”
“你對百姓強征暴斂,對握有大片土地的地主、官宦該當如何?!”
“重複你上麵的招數?若所有地主聯合起來,群起而攻之發動叛亂又當如何?”
大皇子在張堯的逼問下壓死了眉,滿腦子都回響著張老頭的‘該如何’。
上一世太子處理的輕輕鬆鬆,沒見哪個人發動叛亂啊。
他知道了!
大皇子一臉認真“所以這件事要找個合適的時機。”
“打完匈奴,建立了威信,大齊成為天子的一言堂,推行此舉,必順風順水!”
上一世就是打完匈奴後推行的,太子親征,在匈奴戰場立了功,舉國歡慶,臣民順服,天時地利人和,才能這麼順利的推行蜂窩煤。
張太傅聞言,臉色好歹能看了。
“若是這樣,隻能讓你的決策不被強硬抵回,裡麵的軟刀子,不會少,阻礙和怨言依然重重。”
“你那收地的點子,不要再提。”
大皇子十分混蛋的落座。
事實證明即便知道了方法,當曆史重演,該不會的還是不會,抄都抄不明白。
就像上戰場打仗,遇到與上輩子一樣的戰況一樣的敵人,你明知道他會被打敗,但你能保證招數對壘還與上次一樣嗎?
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