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婉三歲時,她父親帶著她回寧縣隴上村。
“爸,小柔無父無母,我收養了她,戶口肯定得跟著我們。”溫嚴生坐在父親溫建國身旁繼續道,“我和麗梅商量好了,大哥隻有阿和一個兒子,他和大嫂都不在體製內,名下可以有兩個孩子,所以我們想把小婉寄到大哥的戶口下。”
溫建國卻不讚同,“你和麗梅戶口都在京都,把江柔放你們名下我本是沒意見,但你們考慮小婉沒有,她的戶口如果在你大哥名下,就是農村戶口,上小學還沒什麼關係,等上高中,她就得回寧縣讀書和參加高考,鄉下的教育資源和城市能比嗎?”
“要我說,你們讓江柔的戶口放你大哥的名下,讓她在老家這裡上學,我和你哥也會好好照顧她,也算全了洛明對你的救命之恩。”
溫嚴生是軍轉政,與江洛明是戰友,出任務的時候江洛明為了救自己犧牲了,而他懷孕八個多月的妻子因為受不了丈夫去世的消息,竟早產生下江柔,而後失去生存意誌血崩而亡。
溫嚴生因為那次任務受了重傷,雖撿回了一條命,腿上卻加了鋼板,隻好退役轉業。
因為軍功顯赫能力出眾,上頭將他調到國安部做行政工作。
“可是小柔是早產兒,體弱多病,我和麗梅都不放心,這次要把戶口遷到京都,我們也是沒辦法,畢竟小柔有京都戶口,以後上醫院看病也能報銷醫保。”
溫嚴生繼續道,“我們也想把小婉放身邊,可是照顧小柔一人,我們倆又都要上班,確實筋疲力儘,之前帶小柔去看病,還差點把小婉弄丟……”
溫建國知道兒子重情,對於救命恩人之女確實要更重視一點,以慰江洛明夫妻的在天之靈,但這樣對小婉那孩子卻太不公平了。
“所以你這次隻帶小婉回來,不僅僅是為了遷戶口的事吧?”溫嚴禮看向坐在門口安安靜靜的小侄女,那孩子五官長得很精致,就是有些瘦,有些沒精神氣。
“嗯!”溫嚴生有些心虛,他也知自己的做法不妥,可確實沒有兩全其美的辦法,“我想把小婉放家裡,讓大哥大嫂幫忙帶!”
溫嚴禮輕歎口氣,他不苟同弟弟為了報答救命恩人而忽視了自己的女兒,可現在看來,確實把溫婉放在老家讓他們照顧,才能妥帖點,那麼小的人兒,怎麼會養成這樣呢?
“我沒意見,但希望你和弟妹以後不要後悔!”
……
十五年後,溫婉考上京都政法大學,離開生活了十五年的寧縣回到京都父母的家中。
迎接她的不是父母溫暖的懷抱,而是他們充滿小心翼翼中帶著的戒備。
“小婉,小柔身體不太好,你來這裡要多照顧她一點。”
後來她見識到父母對江柔的細心嗬護,她發高燒要自己打車去醫院打點滴,而江柔割到一點小傷就會引起他們的大驚小怪,生怕醫院去遲了她的傷口就愈合了一樣。
溫婉不想太過介意,便以學業繁忙為由,搬出了溫家住進學校的宿舍。
搬出溫家後,她的父母竟不約而同地沒有再聯係她,連生活費都沒有給她。
她不想節外生枝,自己半工半讀。
直到放寒假,溫婉才接到母親的電話,讓她放假直接回老家陪爺爺奶奶過年,江柔又住院了,自己沒時間照顧她。
原來他們不是不知道她還在京都上學,而是他們沒有時間或者是說沒那個心與她相處。
溫婉也曾渴望得到父母的關注,可隨著時間的流逝,她也看明白了,她的父母不過是生下她的陌生人,不抱期望,她才不會失望。
再後來,她聽說爺爺大發雷霆,說自己的娃娃親被江柔搶了,因為江柔與她定娃娃親的對象日久生情,情投意合……
她甚至連娃娃親對象是誰都不知道就沒了。
可笑嗎?
挺可笑的。
在意嗎?
她不在意一個沒見過麵的未婚夫,可她在意的是父母的態度。
她真想問他們一句,她真的是他們的女兒嗎?
她不明白,為何父親的救命之恩,最終都要以犧牲她為前提去報答。
她有父母,可與沒父母有區彆?
四年大學畢業,她在京都報考公務員,可哪怕她文化成績再好,麵試卻在人為因素乾擾下被刷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