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安伯的三征糧?
不單單是文治皇帝,其他的大臣都有點疑惑。
趙寧妄那小子什麼時候征糧了?
文治皇帝看向黃茂榮,問道“卿家且說明白些,諸位大人尚且有困惑。”
黃茂榮歎了口氣,開始解釋起來。
“陛下,武安伯第一次征糧,便是自臨安府開始,為了解救臨安府的百姓,武安伯利用計謀,吸引江南各地的糧商,紛紛聚集臨安府,導致臨安府糧價大跌。”
“而第二次征糧,便是武安伯從臨安府回京之後,陛下在邊防需要大量的糧草輜重,當時武安伯從臨安府調來了一批糧食,讓京城的糧價都下降不少,而那時候,戶部同樣也采購了一批低價糧。”
文治皇帝聽著直皺眉頭,“那第三次呢?”
黃茂榮歎了口氣,“第三次便是寒潮降臨,陛下命戶部采購煤炭,棉衣之時,戶部當時財政剛剛緩解,在武安伯的建議下,又采買了一批從各地運送過來的糧食,送到了陛下手中。”
“所以正是這三次大規模的采購糧食,這才導致了市麵上的糧食流通變少。”
“不僅僅是糧食少了,糧價也在無形當中抬高,市麵上賣的糧食沒了,剩下的糧食則是在各處州府的氏族家中囤積著,百姓們很難再買到正常價格的糧食。”
“我大夏一年產出的糧食就那麼多,有人能吃飽,那必然就會有人挨餓。”
黃茂榮的一番話,徹底讓文治皇帝傻眼了!
雖然黃茂榮句句都在說趙寧妄,但是句句也都在點他!
因為趙寧妄征集那麼多的糧食,可不是為了他自己,而是為了他這個皇帝陛下。
第一次賑災那就不用說了,後麵兩次,都是為了能夠讓他這個陛下打勝仗。
文治皇帝有些難堪,他皺著眉頭,像是在思索著什麼。
但是下方的大臣們都鬆了一口氣。
“好家夥,原來卻都是陛下您老人家造成的。”
“差點還以為咱們今天小命不保了!”
“既然是陛下自己造出來的後果,那就讓陛下自己處理吧……”
不少大人都暗中在袖子裡麵對黃茂榮比起了一個大拇指。
皇帝想要把責任甩給底下的大臣們,結果卻被黃茂榮一個太極拳,又打了回去。
不過黃茂榮也不是不給皇帝麵子的大臣。
“陛下,如今不是在考慮為什麼糧食會不夠的問題,咱們首當其衝的,是應該想想怎麼解決!”
黃茂榮給了文治皇帝一個台階下,文治皇帝自然不會拒絕。
“徐卿家還是平身吧,想想有什麼好的辦法!”
在旁邊跪了好一會兒的徐少湖,總算是能夠站起來了。
“陛下,最直接的辦法,便是南糧北調!”
徐少湖起身之後,拱手道“就像武安伯此前用過的那種手法一般,咱們也可以吸引大量的糧商前往北方各處州府。”
“不可,此事有諸多弊端!”
文治皇帝第一個便擺了擺手,表示不同意。
真當那些商賈們都是傻子,在臨安府被騙了一次之後,他們還能心甘情願地來到北方各地,再被騙一次?
徐少湖咬了咬牙,“若是不能吸引外地糧商前來北方的話,那便隻能國庫開倉放糧,陛下,若是不這樣,那真的沒有辦法了!”
內閣大學士胡光大也跟著說道“陛下,國庫的糧食本來就是在糧價低的時候購買進來的,如今北方糧食緊缺,或與此有些關係。”
這兩位大學士開口了,其他人更是跟著說了起來。
“到了如此危急時刻,若是國庫還不開倉放糧的話,那未免也太吝嗇。”
“各地州府都已經在放糧了,可是他們也不敢一次性全部拋出來,除非他們有朝廷兜底。”
“此事不開倉賑濟,更待何時?”
所有人的目光此刻都落在了戶部尚書黃茂榮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