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浩的父親名叫於國強,五十二歲的企業家,生於解放歲月,成長於特殊年代。
他的身高達到一米八五,在那個年代確實引人注目。儘管年過半百,身體依然結實,肌肉線條清晰可見,即便在繁忙的商務應酬中,腹部也未見贅肉。
於國強的長相也無可挑剔,烏黑亮麗的中發梳得一絲不苟,額頭上的幾道淺紋雖見證了歲月,卻與他修飾整齊的胡子相得益彰,彰顯出成熟男性的魅力。他的眼睛深邃,鼻梁挺直,足以吸引不同年齡層的女性目光。
在處理事務上,於國強以冷靜很果斷著稱,這也是他公司能夠多年穩定發展的重要原因。
然而,這位事業有成的父親對兒子卻充滿寵愛。
在於浩的記憶中,父親從未嚴厲管教,甚至很少斥責。自他懂事,父親總是帶著笑容與他嬉戲,毫無嚴厲父親的架子。
這對父子之間,自始至終沒有隔閡。
於母,任文婉,溫婉的江南女子,性格和外表都流露出溫柔,對於浩同樣充滿慈愛。
於浩的家,位於滬市繁華地段的居民區,住於一棟樓房的第五層。
以於國強的年收入,入住彆墅輕而易舉,但他偏愛這裡的熱鬨和鄰裡間的互動,一點有錢人的架子都不存在。
最初,於母對此頗有微詞,因為這些房屋建於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歲月的侵蝕讓它們顯得陳舊,夜晚的汽車轟鳴和喇叭聲也影響休息。
但於國強一句“習慣就好”,再加上一家人物欲都極低,便在這裡像個普通人一樣安居了十年。
於浩對這個地方有深厚的感情,畢竟多年居住已讓他對這裡的一切感到熟悉和親切。每當他站在客廳的陽台,望著外麵熙熙攘攘的街道,總能感受到一種親切和溫馨。
以往每次回家,都是學校放假時。但這一次,卻並非因為假期,回家的目的也變得複雜。
當晚,於國強向他透露了一些之前從未聽聞的重大消息,這些消息深深震撼了於浩,讓他的情緒久久不能平靜。
城市淪陷,首都被圍,邊境大批感染者來襲,國家內憂外患。
於浩詢問父親為何不早做準備,於國強滿是遺憾的表示他錯估了形勢,沒想到外國如此拉垮,作為堅定依靠的祖國也深受其害,儘了最大努力也沒控製住這次病毒危機。
現在隻能亡羊補牢,通過自救等待轉機。
第二天,於浩在父母的帶領下,開始了一番搶購活動。
他們並不是個例,許多人都抱有同樣的想法。商場裡人山人海,儘管許多商品的價格上漲,讓一些人望而卻步,但對於收入較高的人群來說,這並不構成影響。
商場的貨架上商品依舊充足。於浩一家花了大量時間,采購了足夠兩年使用的生活用品。
他們購買的食品主要是罐裝的,數量之多,是出於對未來不確定性的預防。畢竟,在可能的危機麵前,充足的準備總是必要的。
在一整天的購物中,於浩感受到時間仿佛是用金錢衡量,被擠壓過去的。
購物結束後,於浩一家就再也沒有離開過小區。
小區的微信群裡有熱心居民自發組織起了抗疫隊伍,於浩父子自然踴躍報名參加。
隊伍剛開始積極性很高,改造了小區大門,將其變成了封閉式,又對小區圍牆破損處進行了修繕,確保“外來者”無法輕易進入小區。
隨後隊伍每天進行數次的持械巡邏,將小區秩序維護的有模有樣,一切似乎穩中可控。
但不到兩天,情況就發生了變化。
幾則視頻在小區群裡傳開了,距離這裡不遠的幾處小區,發生了感染者襲擊小區居民的事件,並且這些人都是巡邏人員,甚至有人在感染者的襲擊下喪生!
恐慌情緒立刻在於浩所在的小區蔓延,抗疫隊伍也立刻變得名存實亡,十分默契的選擇閉門不出了。
人們都不想當小區裡第一個被感染者襲擊的人,更何況感染者如同猛獸一般凶險殘暴。
在生死麵前,當縮頭烏龜並不可恥。
想改變這種局麵的於浩,心有餘而力不足,畢竟光靠他們父子兩人,實在勢單力薄。
哪怕於國強具備十分高明的組織能力,說服一群常年坐辦公室,最低都是公司小領導,且體弱多病的中老年男人們繼續抗疫,他自己都沒有信心。
小區裡像於浩這樣的年輕人也很少,他們要麼出國留學了無音訊,要麼身在外地和同學堅守。剩下一些開放二胎出生的小男孩,現在才不到十歲,根本派不上用場。
剩下的老弱病殘,乖乖待在家裡不要添亂,就是對抗疫隊伍的最大支持。
在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情況下,於浩一家暫時也選擇閉門不出,
於浩的任務是在陽台上觀察街道上和小區內的動態,而他的父母則忙著通過電話,提醒親友們儘量減少外出,以保障安全。
他們一家在等一個消息,足以改變局麵的消息。
回家五天後,在電力供應尚未中斷的情況下,於國強從電視上終於等來了這個驚喜的消息——附近的一家超市被改造成了槍械武器店,開始向公眾出售武器。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普通民眾隻允許購買手槍,退伍軍人有更多選擇。
這個消息讓於浩父子感到興奮,因為擁有武器可以大大提升家人的安全,也可以讓抗疫隊伍重新組織起來。
於國強耐不住於浩的不斷催促,同意當天就去購買槍械。在對妻子(母親)一番叮囑後,父子二人帶著必要的警惕走出了家門。
出於安全考慮,於浩和於國強都選擇了各自認為能防身的物品。於浩手持一根棒球棍,而於國強則抄起了家裡的平底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