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瞪大了雙眼,難以置信地看著張良,嘴唇顫抖著說道“子房……就連你……也背叛了我?”他的聲音充滿了絕望和憤怒。
張良麵無表情地看著劉邦,緩緩開口道“對不住了,主公。您與李世民相比,實在算不上一個善待臣子的好皇帝。”說完,他猛地抽出匕首,鮮血頓時噴湧而出,濺灑在了地上。
張良的身影漸漸模糊起來,仿佛要融入周圍的空氣之中。劉邦強忍著疼痛,努力想要抓住張良,但一切都隻是徒勞。最後,他隻能眼睜睜地看著張良在自己眼前慢慢消失不見,隻留下一片空蕩蕩的景象。
然而,在這片虛幻之中,劉邦卻隱約看到了李世民和張良並肩而立的場景。他們麵帶微笑,似乎在談論著什麼。
李世民望著倒在血泊中的劉邦,輕輕搖了搖頭,微微歎息一聲“唉,此子房兄果然沒有令我失望啊。這便是那些沉迷於爭權奪利之人最終的下場。”
項羽握緊虞姬的手,慶幸自己沒有走上這條不歸路。
而後,李世民順利登基稱帝,改國號為唐。項羽成為朝中大將,他憑借著非凡的軍事才能為大唐開疆拓土。
韓信也因功被封為侯,享受無上榮耀。
虞姬則在宮中創立了一個救助傷病之人的組織,她心懷慈悲,希望世間少些戰爭傷痛。
多年後,李世民的大唐盛世來臨,百姓安居樂業。
項羽和虞姬常常漫步在繁華的街市,回憶往昔種種,感慨萬千。
而張良在獻出那一刀後便消失不見,有人說他隱居山林,從此遠離塵世紛爭。
朝堂之上,李世民與大臣們商議國家後。
韓將軍向李世民問道,“最近子房兄不知在何處,好久沒和他一起喝酒吧,下棋”
李世民聽了韓信的話,微微抬頭望向遠方,緩緩說道“子房兄功成身退,或許正在某處逍遙自在吧。”眾臣聽聞,皆心生向往之情。
一日,項羽正在校場練兵,忽聞下屬來報,說是邊境有異動。原來周邊小國見大唐繁榮昌盛,心生嫉妒,妄圖侵擾邊境搶奪財富。項羽立刻進宮求見李世民。
李世民聽完彙報,眉頭微皺,看向項羽道“項王,此次還需勞煩你出征。”項羽抱拳領命,“陛下放心,末將必不負所托。”
項羽歸家告知虞姬此事,虞姬雖有不舍,但也鼓勵他前去。臨行前,虞姬將親手縫製的護符交給項羽。
項羽率兵前往邊境,韓信請纓同行。大軍壓境,敵軍本不以為意,可當看到項羽和韓信領軍時,陣腳大亂。
項羽和韓信配合默契,不過數月,便將敵軍打得落花流水,使之投降求和。
凱旋而歸之日,長安城內萬民歡呼。
李世民親自迎接,論功行賞自不必說。
在金碧輝煌、莊嚴肅穆的朝堂之上,唐太宗李世民身著龍袍,頭戴皇冠,氣宇軒昂地處理著國家大事。待諸事商議完畢後,他邁著沉穩有力的步伐離開了朝堂,徑直朝著自己的後宮走去。
一進入後宮,李世民便見到了自己最寵愛的嬪妃——蘇瑤(又名莉莉絲)。隻見她身姿婀娜,麵容姣好,宛如一朵盛開的鮮花般嬌豔動人。
李世民輕輕走近蘇瑤,微笑著問道“愛妃啊,朕想問問你,近日那四大文明古國中的另外三位,可有什麼新的動向?”
蘇瑤微微欠身行禮,然後柔聲回答道“陛下,臣妾聽聞這三個國家似乎有所行動。據臣妾所知,他們好像已經開始聯合起來,準備攻打吸血一族。”
李世民眉頭微皺,追問道“哦?竟是如此!那他們此舉所為何事呢?”
蘇瑤稍作思索,接著說道“回陛下,聽說是為了奪取吸血族族長德古拉的血脈,用以煉製長生不死之藥。”
說到此處,蘇瑤不禁想起了幾年前的往事。
那時,德古拉曾不遠萬裡來到大唐,隻為探望他心愛的女兒莉莉絲,也就是如今身處宮中的蘇瑤。
父女相見之時,場麵甚是感人。而自那以後,蘇瑤也對自己的身世有了更多的了解。
李世民沉思片刻後說“這三國若是得逞,恐怕天下格局將會大變。”蘇瑤依偎過來,擔憂地說“陛下,那我們該怎麼辦?”李世民目光堅定,“朕不能坐視不管,吸血族雖與常人有異,但也不應被如此掠奪。”於是,李世民召集重臣商議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