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大家的心情都比較焦急,現在被吳畏這樣一吊胃口,瞬間更加焦急了。
畢竟大家仿佛走到了一個死胡同一樣。
儘管這一步走過來不容易,但是50分與10分的標準都是不及格。
如何進行同一個人的身份認定是擺在大家麵前最大的攔路虎。
接著,吳畏環顧一周說道“我所說的動態物證軌跡比對,是對這個男人的走路姿態進行比對。”
“走路的姿態進行比對?”
“這是啥玩意?”
“我們都是第一次聽說。”
“這個名詞真的是太先進了,走路的姿勢還能進行比對?”
儘管很多人的心中都在打鼓,畢竟這方麵的比對鑒定,大家都是第一次聽說。
在大家的心目中,公安相關的手段有進行足跡鑒定。
有進行指紋鑒定。
還有進行基因鑒定。
但是,沒有人聽說過使用進行人體運動軌跡鑒定。
如果說這是現在常用的手法,為什麼這裡的人都不知道呢?
最為關鍵的是,這裡不僅僅有寧安市的刑偵人員,還有江城刑偵人員。
兩個地方的人都沒有聽到,這就不是孤陋寡聞的範疇了。
如果是一般人提出這個觀點,估計大家都覺得這是扯淡。
但是,這是吳畏提出的觀點。
這可是刑偵界內的明日之星。
曾經被兩個警界大佬認可的刑偵專家。
就連蘇隊長、張隊長兩個人對他都是敬佩三分。
他的觀點,即使有人心中有疑問,但還沒有達到直接反駁的程度。
看著大家不解的表情,吳畏上前一步,轉身在辦公室內走了兩圈。
隨即,吳畏說道“李師兄,請你也沿著我剛才走的路線,走兩圈。”
小李被整的一頭霧水,不過在這個時候,他也隻好配合他。
隻見,小李沿著剛才吳畏移動的過程,走了兩圈,他邊走路邊心裡打鼓。
最後,小李停在了吳畏的身邊。
當小李站定之後,吳畏說道“其實,這是一個偵查實驗,剛才我和李師兄兩個人各自走了兩圈,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我們兩個走路的姿勢,走路的步態有很大的區彆。”
經過吳畏這樣一指點,所有人都瞬間明白。
小李也恍然大悟的說道“我知道了,原來是這樣啊,也就是說通過我們每個人走路的姿態進行區彆。”
吳畏聽了之後,輕輕的點了點頭。
“就是這個原理,不過,我們兩個之間隻能進行區彆,但是要做到比對認定,必須要有本人之前走路的姿態。”
“就比如說,在一段監控視頻中,你們看到有個男人與我很像,但如何認定是我呢?”
“那就必須找到我之前走路的視頻,進行統一的比對認定。”
話音剛落,寧安刑偵的一個刑偵人員說道“這的確是個很好的方式,但是我們現在去哪裡找王勇生前的走路視頻呢?”
“就是啊!這個事情現在都已經過去這麼長時間了,就算有監控視頻,也不見得會保存這麼長時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