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是當地人的叫法,南北走向、連綿千裡!
離村子最近的采石場有三十多裡地,采石場北邊不遠處還有個石灰廠,天天冒著濃煙燒石灰。
灰白色的石灰石經過高溫煆燒,變成雪白雪白的生石灰。
這玩意兒遇水就沸騰,小孩子對這種現象非常好奇,偷偷用它澆上水煮雞蛋,聽說很好吃!
不過被大人發現通常要挨頓揍!
因為一旦燙傷會很嚴重。
“一下子崩到眼睛裡,你就瞎啦!”
每次大人都會一邊打一邊這麼喊著!
修渠、蓋房子,都離不開這兩種材料,可運起來是真費勁。
那時候農村還沒有汽車、拖拉機,大騾子車村兒裡就兩輛,主要還是靠人力拉車!
前大街村生產大隊共分為三個生產小隊,每隊差不多都出了十多輛拉車。
每輛拉車兩個人,四十幾輛拉車八十多號人浩浩蕩蕩,天不亮就整隊出發了。
早起走精神頭兒足還不熱,大家都打算早點兒趕到那兒。
吃完饃饃休整一會兒,抓緊時間裝車再往回走,最好能在天黑前到家。
回程可不比來時,裝滿石頭的拉車有三百來斤,還都是土路。
夠這幫半大孩子們喝一壺的!
生產隊大隊長在隊伍最前頭領路,隊伍中間是一隊小隊長,最後由三隊小隊長斷後。
都是小年輕的本來就不好管,路都不熟,彆走著走著再丟倆人就壞菜了!
毛主席說過青年人就像早上七八點鐘的太陽,朝氣蓬勃!
而這群年輕人同樣如此,不過各個都懷揣一包鹹菜,踏著朝陽,奔向西山采石場。
……的白麵饃饃!
隊伍浩蕩,情緒高漲,一路上你追我趕,歡聲笑語不絕於耳。
兩個多小時過後,一個個低頭耷拉腦,不跑也不鬨了。
隊伍拉的很長,真是小毛驢兒拉車,沒長勁兒!
“這還行?都打起精神來!後邊的往前趕……保持隊形!”
大隊長叉腰站在路邊一個小土坡上,打算給鼓鼓勁兒。
“咱們平時集體勞動時怎麼喊口號來著?一隊的強!二隊的棒!三隊看誰都不讓!”
“年輕人一個個的,都給我挺起來!”
一隊的大都姓張,還有平姓。
二隊劉姓居多,加上呂姓。
三隊以齊姓為主,還有苗、孫兩姓。
各生產小隊以糧食產量比賽競爭多年,誰也不服誰,一隊贏時候得多一些。
但此時的競賽口號,早就被改成了好幾個版本!
“沒錯,一隊的吹!二隊的孬!三隊揮舞著大鐮刀!”
隊伍裡不知誰喊了一嗓子,明顯是三隊的人。
“放屁……誰在那兒放臭屁!”
三隊惹了眾怒,一隊二隊都不乾了,群情激憤起來。
“應該是一隊的孬,二隊的棒!三隊窮的吃不上!”
“你們二隊也放臭屁!應該是一隊的好!二隊的壞,三隊披著破麻袋!”
“他娘的,你們一隊二隊都操蛋!你們兩隊互相罵,乾嘛總捎上我們三隊?”
“還不是你們三隊起的頭兒!”
“一隊的狗!二隊的豬!三隊拉屎香又粗!哈哈哈哈……”
意思是一隊二隊都是吃屎的貨!
“…………”
隊伍裡罵聲四起,真是越說越下道兒!
走在人群中的閨女們都害臊地不好意思抬頭。
其實隊伍拉得太長,就中間一段兒罵的最起勁。
隊伍兩頭開始聽不太清吵吵什麼,後來知道是生產小隊名譽之戰,那還不添把火助助力?
也都各自挑平時不順眼的對罵起來。
知道的是農民去山裡拉石頭,不知道的還以為是一群響馬來殺人越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