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杏林村,驕陽似火,田野裡的莊稼在陽光的照耀下茁壯成長。
鄉村旅遊的蓬勃發展讓杏林村聲名遠揚,村民們的生活也愈發紅火。
然而,方大海並未滿足於此,他深知農業作為村子的根基,若要實現可持續的繁榮,必須引入科技的力量,進行農業革新。
清晨,方大海早早地來到農田,看著眼前這片孕育著希望的土地,心中滿是對未來的憧憬。
此時,小虎哼著小曲兒朝他走來,遠遠地就喊道“方村長,可算找到您了!”
方大海轉過身,笑著問“小虎,這麼著急,是不是又有啥好消息啦?”
小虎跑到跟前,興奮地說“您還真猜對了!我剛從鎮上回來,聽說省裡要開展科技下鄉活動,專門針對咱們農村的農業生產,新技術、新設備,還會派農業專家來指導呢!”
方大海眼睛一亮,激動地拍了拍小虎的肩膀“太好了!這對咱們村的農業發展來說,簡直是雪中送炭啊!走,咱們趕緊回去和大夥商量商量。”
回到村裡,方大海立刻召集村民們在村委會集合。
大家圍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語地討論著。
老張皺著眉頭,有些擔憂地說“大海啊,這科技下鄉聽起來是不錯,可咱都是土生土長的農民,能擺弄得了那些高科技玩意兒嗎?”
方大海耐心地解釋道“張叔,您彆擔心。專家們會來手把手教咱們的。這些新技術、新設備能大大提高咱們的生產效率,減輕勞動強度,還能讓咱們的莊稼長得更好,收成更高。這可是難得的好機會啊!”
李嬸也在一旁附和“是啊,大海說得對。咱們不能老是守著老一套種地,也得跟上時代的步伐。”
經過一番討論,村民們逐漸消除了顧慮,紛紛表示願意嘗試。
方大海趁熱打鐵,讓小虎聯係鎮上,了解科技下鄉的具體安排和對接事宜。
幾天後,一輛輛滿載著農業新設備的卡車緩緩駛入杏林村。
村民們圍在卡車旁,好奇地打量著這些從未見過的“大家夥”。
有先進的灌溉設備、智能的播種機、高效的收割機,還有各種土壤檢測儀器。
農業專家王教授也隨車隊一同來到了村裡。
王教授是農業領域的資深專家,有著豐富的實踐經驗和深厚的專業知識。
他一下車,就被熱情的村民們團團圍住。
方大海連忙迎上去,握住王教授的手說“王教授,您可算來了!我們全村人都盼著您來給我們傳授新技術呢!”
王教授笑著說“方村長,彆客氣。我也很高興能來到杏林村,和大家一起為農業發展出份力。咱們先去田裡看看情況吧。”
在方大海的帶領下,王教授來到農田。
他仔細觀察了土壤、莊稼的生長狀況,又詢問了村民們以往的種植習慣和遇到的問題。
隨後,他開始向村民們介紹新設備的使用方法和新技術的要點。
“大家看,這台智能播種機,操作簡單,而且播種均勻、深度一致,能大大提高種子的發芽率和成活率。”
王教授一邊演示,一邊講解。
村民們聚精會神地聽著,眼睛裡充滿了好奇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