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刻,張新麾下的將領全部來到。
眾將看到徐和後,一臉好奇的打量著他。
這人誰啊?
怎麼披頭散發的就站在這裡?
張新互相介紹了一下,告訴他們,徐和已降,日後需得和諧共處。
眾將一一與徐和見禮。
無論他們的心裡怎麼想,但麵子上的和諧還是要有的。
徐和也一一回應。
張新趁此時機,看著自己麾下的將領,心中意氣風發。
張牛角、左豹、楊毅、徐和、高順、張遼、太史慈、管見,徐晃、朱靈、樂進
還有荀攸、典韋、王淩等人。
可謂是人才濟濟。
有這樣的陣容,何愁青州不定?
待到眾人見禮完畢,張新看向荀攸。
“公達,昨日所俘黃巾之兵,數量幾何?”
荀攸道“有九千三百餘眾。”
徐和的萬餘大軍,昨日被張新殺傷了近三千,算上跑掉的,差不多就是這個數字。
張新略微沉思,隨後下達命令。
九千三百餘俘虜隻留八千,與剩下的兩千河內兵整編到一起。
那些河內兵昨日多有戰功,此時正好將他們提拔為什長、伍長等基層軍官,掌控這支部隊。
這一萬人,張新將他們分成了五部,每部兩千人。
張新親自統帥一部,作為中軍,以典韋為副。
張牛角統領一部,以徐和為副。
張遼統領一部,以樂進為副。
高順統領一部,以王淩為副。
最後一部,張新給徐晃封了個兵曹從事,讓他擔任主將,以朱靈為副。
這些兵馬,又以高順為總教官,總督訓練事宜。
左豹、楊毅照舊統領黃巾舊部的騎兵。
太史慈與管見也一樣繼續負責水軍。
現在手頭上的兵馬多了,也該給這些名將們一支兵馬,鍛煉一下他們的統兵能力了。
至於裁汰下來的一千三百多俘虜,加上平原郡兵,大約有兩千餘人。
這兩千餘人,張新全部交給了荀攸統帥。
怎麼說荀攸的官職也是軍師將軍,麾下應該有一支兵馬。
隻不過這支兵馬,張新並不打算用來作戰,而是讓他們負責後勤運輸,以及日後征調民夫的管理工作。
做完這些安排,張新又讓楊毅從騎兵中勻了一些戰馬到各部,作為斥候的坐騎。
黃巾舊部來的時候都是一人三馬,勻一些出來綽綽有餘。
眾將各自得了兵馬,臉上皆是喜氣洋洋。
徐晃更是感激涕零。
他沒有想到,自己區區一介黃巾降卒,竟然也能分到一部兵馬。
除去張新,其他三部的主將,張牛角是屯田校尉,高順、張遼都是偏將軍。
唯有他,是張新剛封的兵曹從事。
州府的兵曹從事,和太守府的兵曹掾差不多。
二者都是百石吏,一個負責州中軍事,一個負責郡中軍事。
他們能統多少兵,全看主官願意給多少。
因此,兵曹從事的秩雖低,但統領兩千兵馬完全合理合法。
安排完整編的事,張新開始與眾人商議收複青州事宜。
首先是河北諸縣。
這時徐和出列道“末將承蒙君侯不殺之恩,願往各縣,為君侯招降。”
“好!”張新點頭,“那你便與張牛角一起,領本部兵馬去吧。”
有徐和相助,收複河北諸縣不費吹灰之力。
“諾。”徐和應道。
隨後就是河南的問題了。
張新看向徐和,“河南黃巾情況如何,你可知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