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各自支持的皇子能夠登上皇位,雙方展開了一場激烈的明爭暗鬥。
朝堂之上,他們唇槍舌劍,互相攻擊對方的政策和主張;宮廷之中,各自拉攏親信,培植勢力,試圖影響皇帝的決策。
左丞相憑借著皇後家族的深厚根基和龐大的人脈網絡,為太子出謀劃策,鞏固地位。
而右丞相則憑借著自己多年在官場積累的權謀手段和廣泛的關係,不斷給左丞相一派製造麻煩和阻礙。
在這場權力的遊戲中,雙方都不擇手段,朝堂的氣氛變得緊張而壓抑。
大臣們也被迫紛紛選邊站隊,生怕站錯了隊伍而招來殺身之禍。
整個朝廷被這場激烈的爭鬥攪得烏煙瘴氣,國家的正事被擱置一旁,而權力的爭奪卻愈演愈烈。
當李逸雲在代州府,殘忍殺害十幾萬無辜百姓的事情傳到皇宮後,瞬間引起了軒然大波,眾大臣對此爭執不一,各有所見。
一些大臣義憤填膺,強烈要求嚴懲李逸雲,以正國法,還百姓一個公道。
他們在朝堂上慷慨陳詞,指責李逸雲的殘暴行徑天理難容,若不加以處置,朝廷將失去民心,天下必將大亂。
另一些大臣則認為,此時不宜對李逸雲采取強硬措施。
他們覺得當下朝廷局勢動蕩,內有陛下重病不起,外有各方勢力虎視眈眈,若貿然對李逸雲動手,到時候可能會引發更大的動亂,甚至危及朝廷的根基。
還有一部分大臣態度曖昧,左右觀望,既不想得罪左丞相一派堅決懲治的主張,又不願觸怒右丞相一派維穩的想法,試圖在這場紛爭中明哲保身。
後宮之中,皇後聽聞此事,心急如焚,擔憂此事會處理不好,很有可能會影響太子的地位和聲譽,想要嚴懲李逸雲。
轉戀一想要是懲罰太重了,他會不會狗急跳牆,跟朝廷對著乾,到時候甚至是……
想到這裡皇後也是冷汗直冒,不可,不能把他逼急了,得這樣……
而其他嬪妃則各懷心思,有的希望借此機會打壓皇後和太子,巴不得看笑話呢?
有的則擔心牽連自身和自己的皇子,噤若寒蟬,不聞不問。
整個皇宮內,因為李逸雲在代州府的殘殺之事,人心惶惶,各方勢力的心思和盤算交織在一起,使得局勢更加撲朔迷離。
翌日,皇宮內。
經過皇後、太子和眾大臣在宮中多番的秘密商議和激烈爭論,最終達成了一個艱難的決定,那便是給予李逸雲一個從輕處罰。
然而,這處罰隻能是象征性的懲戒。
因為皇後心中充滿了憂慮和忌憚,她深知李逸雲這些年在封地悄悄訓練了一些軍隊,在地方勢力龐大。
倘若處罰過重,將他逼得走投無路,跳出來造反,那當下的局麵就會變得更加難以收拾。
皇後坐在宮中,麵色凝重地對著太子和大臣們說道“如今朝廷局勢複雜,內憂外患,我們切不可因一時之怒而引發更大的禍端。
對李逸雲,隻能小懲大誡,先穩住他,待日後局勢穩定,再從長計議。”
太子雖心有疑惑,認為如此輕罰不足以平民憤,但在皇後的苦口婆心和大臣們的分析勸說下,也隻能無奈點頭。
眾大臣們也紛紛表示讚同,他們清楚此時不宜與李逸雲徹底決裂,否則一旦引發戰亂,受苦的還是天下百姓。
於是,一份象征性的處罰詔書匆匆擬就,準備發往李逸雲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