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老杜批評教育過之後,裝備三個班級第二天一早就趕到了現場,沒有任何一個人請假。
事發地在郊區農村的一片農田之中,雖然周圍已經用警戒線圍了起來,但附近還是圍了裡三層外三層的人。
這些人多是附近的村民,他們很多人有生之年都沒有看過飛機,因此這次聽說這裡有飛機,甚至有從隔壁村跑來看的!
“這飛機在天上看著那麼小,沒想到落地真的大啊”
“就是說啊咱這輩子也算開過眼了”
圍觀的村民們隻顧著圍著飛機議論紛紛,最先發現飛機的幾個村民已經被學校裡的叫去了解情況了。
學員們擠過人群,終於抵達了核心區域,戰鬥機的機油已經漏的差不多了,機翼破損的也很是嚴重。
在當時,由於國家的航空起飛晚,技術又跟不上,執行任務的戰機和教練機還以老戰機為主。
墜落的是一架尖5戰機,那是國家第一代噴氣式飛機,雖然研發和生產的時間都在幾十年之前了,但由於國內生產和研發的局限,時至今日仍然在使用,隻不過出了兩個改良版本。
而這次的飛行員駕駛的,還是機型最老的原始版本。
老杜沉著臉帶隊走上前,那裡已經站著幾個人,是航院的幾個教官和技術專家。
在當時,航空飛行學院還沒有從國防大學裡被劃分出去,國防大學裡的兵種算是囊括海陸空,隻是其中以陸軍最多。
海院和航院由於發展的局限性,無論是資源還是力量,包括學員的人數,都相對來說較好。
但上頭的領導包括學校的長官們也都意識到了這個問題,領空的重要性體現的越來越突出,他們也打算下大力氣發展航院了。
甚至有意想要將裝備班的學員們往戰機的裝備維修方向上靠攏,說不定能為戰機的維護維修出點力。
但這些都是需要時間的事情,哪兒能推進的那麼順利,沒能他們一步步落子籌謀,就已經損失了航院的一個好苗子!
老杜看著地上焦黑的土地,還能聞到煤油燃燒的並不充分的氣味,夾雜著隱約的血腥味,有些刺鼻。他問道
“事故的原因能確定嗎?”
雖然知道原因查起來都需要很長的時間去尋找、分析,但老杜還是忍不住問了一嘴。
對麵的教授搖了搖頭,說道
“具體原因還需要查看戰機墜落前的飛行數據。但初步分析應該是戰機有些老化,保養不當導致部分元件失靈,等飛行員調整過來的時候,也已經回天乏術了”
老杜聞言握緊了拳頭,最後還是鬆開,像是確認般再次問道
“駕駛飛機的是宋宇和張青嗎?他們兩個”
老杜的話還沒說完,就看見對麵的人點了點頭,剩下的話像長了刺一般,卡在喉嚨裡怎麼也說不出來了。
他記得那兩個學生。航院每一年能培養出的飛行員都很有限,優秀的飛行員更是鳳毛麟角。
他對航院的學生每一個都記得清楚,但對那兩人的記憶更為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