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塾每日都會有朗朗讀書的聲音,這是屬於小鎮獨有的一份聲音。
葉凡每日都會來這裡接小寶瓶回家,平時這個小丫頭,就喜歡一個人穿街走巷,倒是與陳平安喜歡在山野之間穿梭,有幾分相似。
獨自坐在他專屬的位置上,閉眼舉起一根毛筆,慢慢落在,依舊是那個“凡”字。
時間過去了好幾年,他這個“凡”字依舊停留在最後一點上。
三刻鐘之後,一位儒雅的讀書人,早已經坐在他對麵,待到葉凡醒來,便看見齊靜春正看著他。
“齊先生,你這是有事。”
平日齊靜春很少與葉凡交流什麼,偶爾會給他一些不同於私塾之中的書籍,這些可都是他齊靜春對於三教的感悟與理解。
這也是算是變相的傳了葉凡本事。
“昨日,我見你已經取得了木屬性槐樹木精,我家那位弟子的事情,我也知曉了,以後希望你可以幫扶他一下,不求他大富大貴,能活著學習學問變好。”
齊靜春麵露笑容,再懷中拿出一枚印章,上麵刻著一個“齊”字。
齊字印!
葉凡倒是一驚,這是要傳道?
“齊先生,我並非儒家之人,這份大理我接不了。”
葉凡拒絕了。
齊靜春有三個本命字,正好對應他的名字。
靜,靜心得意。
代表內心的平靜安寧和專注。
春,天下迎春。
代表了春風化雨,萬物生長。
齊,眾生平等。
代表了他對平等的追求與思考。
同時也分彆代表了,儒家的教化如沐春風,道家的靜心無為,佛家的眾生平等。
對此齊靜春卻沒有在意,反而繼續說道“你可知曉你為何寫不完這個字”
“為何!”
葉凡問道。
“因為你這個字太大,世間之人,皆為凡人之人,大多出生的人,花草鳥獸,世間萬物,皆可有區分。”
“儒家練氣士所凝念的本命字,是對自身的修行,感悟,功德的一種具象化體現,當儒家修行者達到一定境界之後,便有一個字代表其修行的理念,以及精神特質以及所追求大道的字,成為自身的本命字。”
“最為關鍵便是,世間之人隻要寫到,用到,念到此字,便可為儒家聖人,增加一絲修為,這便是所謂的道之共鳴。”
“我觀你的凡字,太過龐大,並不是我儒家所有,反而是包羅萬象,無論是凡夫俗子,還是那一磚一瓦,皆為凡物,太過龐大,以你如今的修為,怕是不能駕馭,你的這個字,並不是儒家本命字。”
齊靜春點穿了葉凡的野心。
“齊先生,我現在也明白了,儒家聖人想要擁有一個本命,便是困難無比,先生擁有三個本命字,正好對應了三教道義,若先生要合道,豈不是要合那三座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