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太宰武陵王司馬曦既廢黜歸藩,其世子左衛將軍司馬弢亦廢為庶人,流放安成,新蔡王司馬綜以供出謀逆首犯,將功補過,降封為縣侯,以侯歸第。至此桓溫欲掃清篡位障礙,已去最大對手,乃著手對付諸庾,及殷浩之子侍中殷涓等不附己者。
潁川庾氏自庾亮以帝舅、中書監輔政初繼位之成帝,嗣後雖以招致蘇峻之亂,引咎辭中書監,而之前遭庾亮排擠之丞相王導,以亂中隨被俘之成帝入石頭城,亂平後仍以丞相輔政,然不久大司馬、都督荊州等上遊八州諸軍事、長沙郡公陶侃逝世,庾亮即自請出外為荊、江、豫三州都督,遂出鎮武昌,乃掌握都城上遊,與在朝輔政之王導分庭抗禮。時庾亮幕府人才之盛,遠過朝中,便後來隱居之殷浩,與年少便有顏回之名的陳郡謝氏後起之秀謝尚,及太原王氏之王蒙,琅琊王氏之王羲之、王胡之,一時俊傑,皆入其府為僚屬。
庾亮出鎮武昌,便厲兵秣馬,聲言北伐。王導憂其北伐是假,欲東下奪其執政之權是真,便常居石頭城以備西軍。每逢西風揚塵,王丞相便以麈尾扇揮之,道“元規塵汙人!”元規,庾亮字也,其在武昌時,為執政忌憚如此。
此後雖不久庾亮亦死,其少弟庾翼,卻以荊州刺史繼承了其權位,仍鎮武昌。庾亮無軍事才,庾翼則才堪軍旅,在朝未出鎮之先,便常倡言北伐,且自請出鎮襄陽,為荊州北伐前鋒。王導恐庾氏因此益加壯大,不許。至亮卒,亮弟冰以尚書令執政,翼乃出鎮武昌,繼承其長兄權位。自此庾氏兄弟一在朝一居外,勢壓丞相王導。
王導欲引用其家族琅琊王氏子弟,奈何其從兄王敦二度反逆,家族蒙羞,雖晉帝仍然信賴,但若用王氏子弟,庾氏與朝中多有之江東本土大族如吳郡四姓顧陸朱張輩,便會出言阻止,乃著力提攜其雷氏妾外甥何充,以為百年之後抗衡庾氏之用。何充出身廬江何氏,廬江處江淮間,地望不南不北,正好既不犯南渡中原大族庾氏忌諱,亦與江東本土大族仿佛南人同儔,王導用之為繼承其權位者,南北士族豪門,便一時無言。不久王導辭世,何充便以中書令,與尚書令庾冰夾輔朝政。
何充畢竟勢單力孤,幸庾冰謙退不爭,二執政乃相安無事。後以庾翼發動北伐,率軍溯漢水至襄陽駐紮,庾冰甚而自請出鎮潯陽,以為北伐籌糧。何充自然大喜,雖假意挽留,以庾冰堅執,乃許之。而庾冰未及出鎮,便病死都中,何充遂獨攬大權。
不久庾翼亦病死於鎮所,遺命長子庾爰之暫攝權位,而以臨終上表奏報朝廷道“陛下及執政明鑒臣翼辜負重托,今病將死,古祁奚內舉不避親,臣息爰之,雖無奚子之才,亦差堪負荷。荊州負北伐之重,不當倉促易帥,俾胡虜乘隙哉!”
何充召集大臣商議,諸大臣欲庾氏與作為王氏代表之何充仍保持平衡,大抵讚成庾爰之繼承庾翼權位。何充力排眾議,道“荊州國之西閫,天下雄州,帶甲百萬,豈是爰之白麵年少可守!諸公試思其他。”
侍中劉惔尚明帝女廬陵公主,與桓溫為連襟,頗相過從,知其為人,乃道“今良荊州刺史,非徐州刺史桓溫莫屬!然若使其西上,將來必不可製!”
何充隻憂無人可西上迫庾爰之讓位,乃大喜道“正是此人!”
於是桓溫即受朝旨,遷鎮武昌為荊州刺史。庾爰之得詔書知桓溫來代,不及桓至武昌,便將印信交予長史,自乘舟東返建康。荊州遂曆庾亮、庾翼兄弟二任鎮將之後,自庾氏手中,回到了朝廷手中。
不料桓溫遷鎮武昌不久,為遠離京邑,竟上表以“武昌偏在荊州東境,臣所帶護南蠻校尉,其府在西境江陵,江南原湘州境內,近來蠻夷蠢動,恐有不虞”為由,請移鎮江陵。朝廷不疑有他,乃許其移鎮。
二
移鎮江陵越年,桓溫忽上表,請允其率師討伐割據巴蜀之成漢。何充大驚,乃召群臣議可否。
群臣皆以為“李氏雄霸益州數世,北有劍門之塞,東有峽江之險。自古於荊州入峽江攻蜀,無論漢光武征南大將軍岑彭,與成漢初起事時奉命西援益州刺史羅尚之荊州兵,皆遭敗績。如今國家府庫空虛,兵少將寡,上遊全賴荊州,若攻蜀一戰而敗,後果不堪設想!”
劉惔卻道“使桓溫攻蜀,則必勝!”
何充道“何以見得?”
劉惔道“觀桓溫樗博可知。彼無把握,便不出手,出手即中!然如是其滅蜀之後,恐不可製!”
何充不憂後患,乃許桓溫攻蜀。桓溫其時恐朝中阻撓,不待朝命答複,以“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之古義,已拜表便行,不久竟滅成漢。於是桓溫進位征西大將軍,封臨賀郡公,儼然諸侯矣!
自此之後,桓氏便為方嶽之雄,桓溫諸弟,皆為州郡武職,取代昔日庾氏之地位。庾氏則自冰、翼兄弟之喪,翼子爰之失荊州;冰長子希,為徐州刺史、北中郎將,亦以桓溫二度北伐收複舊都之後,命其協同荊州兵北上,而因患病不進失期,為桓上表彈劾,遂廢為庶人。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至上年,桓溫凡三度北伐,一伐苻健,再伐姚襄,三伐慕容氏,雖皆大抵最終敗退,然畢竟首次北伐便入關中,至於灞上;二度北伐更收複舊都,因此進位大司馬,都督中外諸軍,封南郡公,位在諸侯王上,乃位極人臣。惟去歲北伐慕容氏,實大失利,於是其欲以戰功淩駕朝廷之謀,便無法實施,遂用郗超之計,欲以廢立皇帝,達成篡位之誌。
如今廢立已行,宗室太宰武陵王司馬曦已退位歸藩,年老不足憂,其世子已廢為庶人,唯一在外為刺史之新蔡王司馬綜,亦為桓溫授意其弟桓偉,自江陵率荊州兵襲擊襄陽捕獲,屈打成招,遂供認與太宰世子謀逆,已罷官降封,亦可無憂。宗室本無多人,前湘州刺史譙閔王司馬承之子譙王司馬無忌,本在荊州為將,受桓溫提攜,在其卵翼之下,並無實力,桓不憂其為家國出頭。如今朝中,可阻撓桓溫篡位者,惟實力猶存之諸庾——潁川庾氏諸人,與殷浩任侍中之子殷涓而已。
庾氏不唯尚有數人在朝,其中庾冰次子庾倩為侍中,少子庾柔為吏部郎,尚有庾冰第三子庾崖為吳興太守,另庾亮從弟庾闡之子庾蘊,為廣州刺史,皆肘腋四肢之患,不可不除。於是,桓溫乃複與郗超計議。郗超道“仍須自太宰世子謀逆著手!可如此……”
不日,桓溫上奏,道得都中匿名投書,書中言太宰世子謀逆,侍中庾倩、殷涓,吏部郎庾柔,吳興太守庾崖,廣州刺史庾蘊,及太宰掾曹秀、左衛參軍劉韜等,實亦參與密謀;經查實確有其事,故新蔡王司馬綜供狀不儘不實,仍當罪之,請廢新蔡侯為庶人,族誅庾倩、殷涓、庾柔、庾崖、庾蘊及曹秀、劉韜。朝廷許之。
庾崖有一子,娶桓溫長弟桓豁之女。此女聞訊登車出城,至石頭城,乃散發跣足,入見桓溫。
桓溫大驚,道“賢侄何以至此?且狼狽若斯?”
桓豁女道“伯父欲殺小侄夫婿與翁父,是以來此!”
桓溫道“是庾郎意乎?”
桓豁女曰“非夫婿意,伯父殺小侄夫婿與翁父,小侄與小侄之子,安得世間為人?且庾玉台短一足,安得做賊?”
玉台為庾崖之字,庾崖天生一足短,不良於行,故其兒媳有此言。桓溫道“伯父竟失察!然庾玉台短一足,何以名峭崖高岸之崖?深不可解!”
桓豁女曰“君子如峭崖高岸,謂之玉台也!”
桓溫遂免庾崖官,而不殺其父子。早已廢為庶人,在都中閒居之庾冰長子庾希,恐禍及己,連夜率家兵出奔江北,分駕小舟,躲入長江口海陵郡沿海水網密布之灘塗蘆葦蕩中,以便桓溫命人追殺至江北,即乘泊於海港內大船,入海逃遁。
喜歡殷紅雪白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殷紅雪白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