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舒翰見楊國忠接過自己的話題,也並未在意,畢竟此事雖然由自己宣布和解釋,但是自己隻是作為一個執行者而已。
並不是這項計劃的提出者,而李隆基這幾日陸陸續續的單獨召見了,其他的幾位大臣,肯定也是將此事進行過商討。
而楊國忠身為當朝宰相,必然也是其中的一員,見楊國忠出言哥舒翰便返回了自己的站位,靜待事情的後續發展。
畢竟等一會還有自己的事情需要宣布。
楊國忠雖然剛剛任宰相一年多時間,可是同樣培植了自己的勢力。
當楊國忠出言讚同後,朝堂之上立馬響起了一片讚同之聲。
而這時候,楊國忠也提出了自己認為的第一個需要輪換之人,而其中有沒有李隆基的授意,便隻有他二人清楚了。
“啟稟陛下,既然朝廷要輪換各地邊疆將領,我認為有一人已經達到了所有輪換的要求。”
而李隆基見此,也十分願意配合楊國忠的提議,假裝不知道接下來楊國忠提議之人。
“哦!不知道宰相認為誰應該最先輪換。”
聽到李隆基的話,這時候楊國忠不由得想到前日,受到李隆基的單獨召見時的場景。
二人在經過一番閒聊後,李隆基便向楊國忠透露了此次朝會需要確定的事情。
而聽到李隆基龐大的輪換計劃的時候,楊國忠也被嚇了一跳。
要知道,自秦朝以來軍隊中的將領,很少出現如此大規模的輪換。
而且看李隆基的意思,還要將這項製度長久的執行下去,這可以說是開了一個先河。
但是通過李隆基一番解釋後,楊國忠也想通了其中的關鍵。
如果這項計劃真的可以得到全麵落實和實施,那無疑會大大的加強了朝廷對軍隊的控製。
對於消除軍隊的山頭主義,可以說是百利而無一害。
見楊國忠明白後,李隆基提出今日的朝會,希望楊國忠能夠起到帶頭作用支持這份計劃。
隨後,又希望楊國忠首先提出,對朔方節度使安思順進行輪換。
本來,楊國忠聽到輪換製度後,還想提出輪換安祿山,隻要將安祿山弄回長安,楊國忠有的是辦法收拾對方。
可是還沒等自己開口,李隆基一提出了自己想要第一個能換之人。
見此,楊國忠也不好反駁李隆基,畢竟這是對方第一次明確的提出了需要能換之人。
而楊國忠也想明白了,隻要這一項製度能夠徹底的落實,輪換安祿山這是遲早的事情。
何必在這時候,讓李隆基不痛快呢!於是便乾淨利落的答應了下來。
“微臣認為,現任朔方節度使安思順長久在朔方任職,已經滿足了所有的輪換要求。
應該調回朝廷另做他用,本來在多年前,安思順就應該調回朝廷任職。
可是因為種種原因,再加上當地百姓上書朝廷,希望他留任朔方節度使。
所以便一直留在了當地,可現在既然朝廷要開始輪換邊疆將領。
那微臣認為安思順應該服從朝廷的命令,返回長安等候其他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