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上一次趙大郎忍住羞恥說了那一番話寬慰弟弟後,趙三郎就沉澱下來了,每天該看書看書,該做題做題,沒有了那種肉眼可見的焦慮,整個人如同被打磨過了的潤玉,透露著一股平和。
李伯慢條斯理的抽查他,練字跟答題都挑不出錯來,李伯下巴一揚這就對了嘛。
原本趙三郎就天資卓越,隻是因為過於急躁,給自己施加了極大的壓力,所以很多東西學好幾遍都不會,當他不再急切,發現讀起書來竟然事半功倍,天資就顯現了出來。
李伯怕趙三郎臨近考試緊張,像之前那樣,給自己施加的壓力過大,結果導致走進了逼窘的死胡同。
他特地溫聲開導道“此次院試不必緊張,切記戒急戒躁,小小童生,不在話下。”
趙三郎躬身稱是。
喜寶也給她三哥加油打氣“三哥,我跟小修哥哥打聽過了,今年要招五十多個考生呢。”
其實相對於彆的書院來說,青城書院招的人數是很少的,但三哥學得這麼好,怎麼著也能擠進去的。
青城書院在大朝國很有名聲,當朝首輔就是從京城的青城書院裡出來的。
青城書院的院長立誌要讓有才的寒門子弟有書可讀,於是在大朝國開辦了許多分院,分院多半是在城,縣上,在鎮上開辦青城書院還是頭一次。
據說清水鎮是院長的故鄉,青城院長早年跟老母在鎮子上受到貴人眷顧,所以才在清水鎮開辦學院,讓鄉鎮中的學子不用背井離鄉求學。
縣城的書院裡,有不少離家遠的學子,都轉到了清水鎮上的分院來,畢竟若是能離家近一些,也省的休沐日來回奔波,家人也能時常團聚了。
農家子弟若是想考功名,第一步就是去讀鄉學或者私塾,有了一定的知識儲備之後,才能去考書院。
書院也有好有壞,好壞不同,難易也不同。像是丹鶴書院的要求就低一些,青城書院的要求就相應的高一些。
同樣都是書院的童生,但是不同的書院的童生含金量也不同,時人都想有一個好的出身,學子們都擠破了頭想去有名的書院,好讓自己以後的履曆看起來好看一些。
那些有名的書院總是不缺學子,而被刷下來的學子們,隻好去那些名氣小一些的書院。
青城書院的招生考試定在了八月初二,二娃跟趙三郎準備都去試一試,由於書院就在珍湘園的對麵,二人就挑了一天抽空去報了個名,剩下的時間還能幫孟氏打打雜。
登記報名信息的是之前來店裡有過一麵之緣的杜先生,因為青城書院頗有名氣,今日前來報名的學子十分多,杜先生後麵還有兩個夫子,在書院前麵的樹蔭底下支了兩張小桌,負責收集資料跟發放小木牌。
“給,拿好了。”
杜先生把牌子遞過去道,他顯然沒認出趙三郎,隻仔細交代了趙三郎考試時間,跟需要帶的東西。
“三叔,你是幾號?”二娃拿著自己手中的木牌興奮地問道。
“我是三十六號,你呢?”
參加青城書院的考試,要去杜先生那裡報了名,登記完信息之後,會領到一個號碼牌,上麵的號碼就代表自己的編號,隻有拿著號碼牌才能進考場,試卷上也要寫清楚自己的編號。
“啊”二娃聞言有些失落
“我領了七十八號,咱們分不了一個考場了。”二人去的時間不一樣,自然領的號碼也沒挨在一起。
考場按照報名的順序排列,每個考場三十人,二娃被分在了三考場,趙三郎則是二考場。
趙三郎安慰道“沒事,在哪裡都一樣,專心答題即可。”
二娃想想也是,就沒再失落,現下最重要的是把四書五經給好好複習一番。
大槐村的村民都知道趙家發了,大兒媳婦在鎮子上開飯館,日進鬥金,連縣令家都愛吃她家的飯。
現在趙家都能送人去念書了,一送就是兩個,聽說還是考最難考的青城書院哩。
現在村人閒暇時就喜歡討論趙家的事,大家都在感歎趙家時來運轉,命真好雲雲的。
一道突兀的聲音響起來“嗬,趙家那幾個泥腿子識字嗎,還考青城書院呢。”
孫婆子掐著嗓子不陰不陽地說道,她簡直恨死趙家人了,前有趙青山把她兒子腿給弄壞了,後有趙二郎趙三郎到她家搶錢,這一群挨千刀的怎麼能日子過得這麼好,孫婆子生氣,她兒子現在掙不到錢都是趙家那幫黑心肝害的。
青城書院的名頭他們這些莊戶人家都知道,孫婆子裝作憂慮狀“不是我說話難聽,就憑他們?大字不識一個,可怎麼去考試哦。”
趙家那兩個真是可笑,什麼都沒學過,可能隻認識幾個破字就敢硬著頭皮去考頂尖書院了?真是也不撒泡尿照照鏡子。
“人家趙三郎跟著李伯學念書呢,二娃跟著趙三郎學,不一定考不上呢。”有人看不慣孫婆子一副尖酸刻薄的樣子,扭頭反駁道。
雖然這麼說,但那村人心裡也是想著這兩人肯定不行,讀書又不是喝水,哪能說考上就考上。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李伯一個赤腳醫師,估計也就隻認得兩個字,他跟著一個醫師學念書,難道不可笑嗎?”孫婆子早就撕破了小心翼翼的嘴臉,現在極儘貶低趙家人。她就是看不慣都說趙家的好話!
周圍人都知道孫婆子與趙家的官司,沒人再搭理她,招呼著都散了。
孫婆子見狀自討沒趣的撇著嘴走了,一個個都是趨炎附勢的,退一萬步說,就算考上那又怎樣,童生而已,滿大街都是,她就不信趙家還能出個秀才!
一轉眼就來到了八月初二,趙三郎跟二娃收拾好東西,拿著自己的照身貼,告彆家人就上了考場。
孟氏跟趙大郎就在珍湘園裡忙活,今天由於青城書院入門考試,來了許多陪考的人,人流量比平時多好幾倍!
考試是早上,孟氏的鮮肉湯包早早的就賣完了,但是後麵還有源源不斷的客人,孟氏不想錯過掙錢的機會,隻能硬著頭皮繼續揉麵蒸湯包。
這麼多的人連帶著這條街上的生意都忙碌起來,爹娘身體不便,三郎二娃就由喜寶跟二郎來陪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