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寶與阿財重新優化了一下做香皂的成本。
阿財管喜寶之前做的叫做“一代香皂”。
一代香皂的製作需要豬油,草木灰,熟石灰,以及牛乳羊乳之類的添加。這裡麵除了熟石灰可以大量購買外,其他的都不好弄。
光是牛羊乳就是個問題,中原地帶不是西域,沒有牧民圈養太多的牲畜,一隻兩隻的牛羊是無法供應這麼多人做皂的。
還有草木灰,草木灰不值錢,且家家戶戶都有,但關鍵點在於這是人們的必需品,是土地肥力的主要來源,這年頭莊稼是自己的親爹娘,草木灰大多都拿去伺候莊稼去了,村人自己的草木灰施肥都不夠用,怎麼會低價賣出去呢。
做肥皂需要浸泡草木灰水作為堿性物質與油產生皂化反應,這一步若是沒有,豬油是怎樣都不會變成香皂的。
同理,沒有羊乳,肥皂也不會產生香味。
原本喜寶與李叔想再買一台蒸餾器,兩台機器一起蒸餾出精油藥露往皂液裡麵加,但是喜寶後來發現成本消耗巨大,很不劃算,幾文錢的定價回不了本,而且一台機器188積分,可一瓶香精才一積分。
未來的香精香味濃鬱,且有多種香型薔薇、檀香、茉莉、玫瑰、草香,香味層次豐富,一滴就可以讓整桶皂液芳香四溢,188積分的香精可以足夠大朝國的人用到下輩子了。
這樣一對比,喜寶發現未來的東西是多麼的方便,她沒有糾結,果斷地從商城購買香精與皂化劑。
乳類與草木灰都是很麻煩的東西,她索性都不加了。
有了皂化劑,就不用浸泡草木灰跟熟石灰了,這樣又少了一項人工成本,而且還節省時間,皂化後的香皂第二天就可以用。
最重要的一個好處就是就算大喇喇的任由彆人仔細的查看,也沒有人能知道香皂是用什麼怎麼做出來的。
她在商城看過了,一積分就可以買好多好多皂化劑,皂化劑做肥皂時用的比例少,五積分的皂化劑足夠喜寶用到天荒地老。
用香精還有皂化劑做的肥皂就叫做“二代香皂”吧。
一代還沒賣完,可以先把一代給賣了,打出個名聲去,大家覺得好用,再順勢推出更好用更芬芳的二號。
喜寶小嘴一歪誠意滿滿,哼哼哼,還愁掙不著錢?大朝國首富指日可待。
斟酌過後的喜寶就自信滿滿的去找了李叔。
李家與趙家院子裡都種了不少花草,秋季正是賞楓葉的季節,李伯喜歡在院子裡就著幾碟小菜,小酌一杯。
年輕的時候李伯與夫人琴瑟和鳴,二人見花開要飲一杯,見落葉也要飲一杯,什麼日升日落,陰晴圓缺,都是夫婦二人對飲的借口。
李實甫小時候很是討厭兩個人天天醉醺醺傻笑著抱著他喊兒子。
但現在他看了眼院子裡空蕩蕩的石桌,老父已經很久沒獨自醉過了。
花無人戴,酒無人勸,又怕醉無人管,故而不敢醉。
他坐在窗邊收回視線,拿起旁邊的茶盞,咽了一口茶,又輕輕地翻動了一頁書。
李家老宅的東西大都搬到山上來了,李家現在沒事兒就不往山下跑了,住在山下不安全,他怕李家再來來騷擾他們,修兒把人給勸走他是知道的,能這麼乾淨利落的走了,想也是抬出了母親那邊的人。
李實甫安靜的想著事情,沒發現一隻白嫩嫩的爪子悄悄地就搭在了窗沿,喜寶探出小頭,露出一雙清澈明亮的眼睛。
“李叔。”喜寶小聲叫道。
李實甫正想事情入了神,被突如其來的一聲嚇了一跳,差點把手裡的書給扔出去,發覺到剛剛的失態,他鎮定的拍拍衣服問道“怎麼在這兒不進來?”
喜寶有些歉疚的道“我進院子看到您在窗前,就先叫了您一聲,驚嚇到李叔了”
見喜寶乖巧懂禮的樣子,李實甫哪有什麼氣,本就是他走神沒看見有人進來,他笑著“沒事,我隻是一時出神罷了,快進來,風大彆被吹著。”
見喜寶邁進來,李實甫塞給了她一塊點心,示意坐在他對麵“找李叔什麼事呀?怎麼不去找你小修哥哥遛馬?”
喜寶把手裡的點心掰成兩半,一半放到李叔麵前,一半抱著自己啃,聞言回道“一會就去呢,我先來找李叔說一下香皂的事。”
她把自己的想法給李實甫講了個明白,等講到皂化劑與香精的時候,李實甫眼睛一亮。
但隨之憂慮,照喜寶這麼說的話,這些東西必定價格不菲,特彆是香精,要是能有此等好物,他是斷斷不會拿來做香皂的,這應該賣給波斯人,以波斯人對香料的癡迷程度,可以賣出高的難以想象的價格。
他斟酌道“那這兩物價值幾何?”若是高價,香皂可就不能賣寥寥幾文了,而且一滴就能滿室生香的香精,李實甫不確定自己能不能用得起。
沒想到喜寶搖頭,說這些她自己就能解決,隻讓李叔儘快把作坊給建起來,還有豬油的供應門路也需要。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你那朋友可是縣中之人?那蒸餾器可也是他做的?”李實甫好奇道。
喜寶搖頭又點頭,神秘兮兮的說“他的身份不便透露。”
李實甫沒有被拒絕的不悅,他理解的點頭,時人認為奇淫技巧拿不上台麵,但又被多少人趨之若鶩,現身可能會引來許多麻煩,高人不願露麵是對的。
因為需要他花的錢辦的事變少了很多,李實甫想改一下與喜寶的契子,把三七分變成二八分,乾多少活兒拿多少錢。
然後就被喜寶嚴肅的拒絕了,她肅著小臉斬釘截鐵的說,她們大槐村人士講信譽,她雖年紀小,也要秉承大槐村的優良傳統,做一個講信譽的娃子!
李實甫被喜寶弄得哭笑不得,隻得答應,最後把變更了的東西寫了上去,分紅不變。心下想著得多雇些人,把作坊給弄出來了。
月餘後,三座山上的作坊都建成了,就等作坊招起人來就可以開工了。
喜寶覺得肥水不流外人田,招人這件事情就交給大哥跟爹娘去辦,反正都是往外給工錢,給村裡人比給外邊的人要好,村裡人還會稱他們一份情。
父子二人先是去找了裡正,一聽要在村裡辦作坊,招的還是村裡人,裡正激動地從炕上爬起來“可是當真?!”
真是天上掉餡餅了,這種好事裡正自然不會拒絕,這是趙家發達了,要幫襯村裡人一把呢,要是能在作坊裡做工,村民們也能有點外快,以後不說家家戶戶,起碼有不少人家裡的日子能好過一些了,不至於餓死。
聽到乾的活計輕鬆,每月還有二錢銀子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