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淩煙閣二十四功臣(1)_答題:從始皇開始_思兔 
思兔 > 曆史軍事 > 答題:從始皇開始 > 第131章 淩煙閣二十四功臣(1)

第131章 淩煙閣二十四功臣(1)(1 / 2)

淩煙閣二十四功臣分彆是

1趙國公長孫無忌

2河間元王李孝恭

3萊國成公杜如晦

4鄭國文貞公魏徵

5梁國公房玄齡

6申國公高士廉

7鄂國公尉遲敬德

8衛國公李靖

9宋國公蕭瑀

10褒忠壯公段誌玄

11夔國公劉弘基

12蔣忠公屈突通

13鄖節公殷開山

14譙襄公柴紹

15邳襄公長孫順德

16鄖國公張亮

17陳國公侯君集

18郯襄公張公謹

19盧國公程知節

101novel.com文懿公虞世南

21渝襄公劉政會

22莒國公唐儉

23英國公李積

24胡壯公秦叔寶

長孫無忌(?—659年),字輔機,河南洛陽人,鮮卑族,唐朝外戚、宰相,位居淩煙閣二十四功臣之首。以下是對他的具體介紹

1出身及早期經曆

長孫無忌是隋朝右驍衛將軍長孫晟之子,母親是北齊樂安王高勵之女。父親早逝,他與妹妹一同在舅舅高士廉家中長大,自幼好學。他和唐國公李淵的次子李世民年齡相仿,自幼時起便是朋友,後來高士廉將長孫無忌的妹妹嫁與李世民,兩人關係更加親密。

隋朝大業十三年(617年),李淵父子於太原起兵,長孫無忌隨李世民征戰。李淵率領起義軍渡過黃河時,長孫無忌前往長春宮覲見,被任命為渭北道行軍典簽。

2參與玄武門之變唐朝建立後,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之間爭奪皇位矛盾突出。李世民的心腹幕僚房玄齡、長孫無忌與杜如晦等人勸說李世民采取行動。武德九年(626年)六月四日,李世民親率長孫無忌等十人,在玄武門成功伏殺了李建成、李元吉。玄武門之變後,唐高祖冊立李世民為皇太子,長孫無忌任太子左庶子,李世民登基即位後,他升任左武侯大將軍。

3為官經曆

貞觀年間唐太宗貞觀元年(627年),長孫無忌改任吏部尚書,因功勞第一晉封為齊國公,實封一千三百戶。他頗得唐太宗寵信,可進出唐太宗臥室。後被任命為尚書右仆射,但因多次懇切辭讓及長孫皇後的勸說,唐太宗免去其右仆射職務,授予開府儀同三司之職。貞觀五年,他和房玄齡、杜如晦、尉遲敬德四人因是開國元勳,一人有一個兒子被封為郡公。貞觀七年,太宗授予他司空職務,他堅決辭謝不受。貞觀十七年,唐太宗將二十四位功臣的畫像掛入淩煙閣,長孫無忌位列第一。

高宗時期貞觀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病逝,臨終前命長孫無忌與褚遂良輔政。同年六月,太子李治繼位,封長孫無忌為太尉、同中書門下三品,兼任揚州都督,對於他的進言,唐高宗每次都優先采納。

4主要貢獻

主持修法主持修撰《貞觀律》《唐律疏議》,是唐代法治建設進程中的重要人物。經過十餘年努力,對高祖武德年間倉促製定的《武德律》進行修改,定令一千五百九十條,為三十卷,是為《貞觀律》。高宗登基後,他又領銜對建國以來的律令格式進行係統清理審查,修成《永徽律》十二卷等法令,並編撰《律疏》,解釋專門術語,補充疏漏之處,《永徽律》與《律疏》合體為《永徽律疏》,後世稱為《唐律疏議》,成為法官斷案的標準和依據。

5晚年遭遇永徽六年(655年),唐高宗決定廢掉王皇後,改立武則天為皇後,長孫無忌始終未同意廢後之事。武則天因此對其懷恨在心。顯慶四年(659年),武則天的親信許敬宗誣陷長孫無忌圖謀造反,唐高宗便命許敬宗與侍中辛茂將一同審查此案。隨後,長孫無忌被撤去官職爵位,流放黔州,最終自縊而亡。上元元年(674年),唐高宗追複長孫無忌官爵,並將其墓遷至昭陵。

李孝恭(公元591年~公元640年),隴西成紀人,唐初名將,淩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以下是對他的具體介紹

1出身背景

李孝恭是唐宗室子弟,隋朝柱國大將軍李安之子,係唐高祖李淵堂侄,唐太宗李世民堂兄。其祖父是北周朝朔州行軍總管李蔚,李蔚是唐國公李虎的第七個兒子。



最新小说: 快穿:所有人都瘋了 美漫:完蛋,我被父愁者包圍了! 重生1980:在深山打獵邂逅嬌妻 暴打忍者,你管這玩意叫黃皮耗子 霸道隊長心尖寵:大師萌妻超會撩 我拔刀造反,你說我是當朝太子? 明日方舟:我媽竟然是海嗣神? 重生80,天天吃肉,饞哭鄉親們 明月依舊照山河 木筏求生:唯有我萬倍返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