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淩煙閣二十四功臣(5)_答題:從始皇開始_思兔 
思兔 > 曆史軍事 > 答題:從始皇開始 > 第135章 淩煙閣二十四功臣(5)

第135章 淩煙閣二十四功臣(5)(1 / 2)

侯君集(?-643年)是唐朝初期的名將,也是“淩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以下是對他的具體介紹

1出身及早期經曆

侯君集出身官宦之家,是豳b州三水人,為東漢司徒侯霸的後人,後燕散騎常侍侯龕的十世孫,北周驃騎大將軍、肥城郡公侯植之孫,潞國太夫人竇娘子第五子。他少時以勇武自稱,唐朝建立後加入秦王府,跟隨秦王李世民東征西討,因功累遷左虞侯和車騎將軍,爵封全椒縣子。

2主要功績

參與玄武門之變武德九年(626年),突厥攻打唐朝邊境,太子李建成與齊王李元吉欲舉事除掉秦王李世民。侯君集與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尉遲敬德等人勸說李世民,並幫助其製定行動方案。六月四日,侯君集參與了“玄武門之變”,輔佐李世民殺死太子李建成及齊王李元吉。李世民繼位後,論功行賞,侯君集與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尉遲敬德五人功居第一,晉升為左衛將軍,爵封為潞國公,賜食邑一千戶。

征討吐穀渾貞觀八年(634年)十二月,吐穀渾進犯唐朝邊疆,侯君集輔佐西海道行軍大總管李靖出征吐穀渾。李靖采納侯君集之策,兵分兩路,最終攻滅吐穀渾。此役後侯君集因功改封陳國公,轉任吏部尚書,授予光祿大夫。

攻滅高昌貞觀十三年(639年),高昌王麹文泰阻斷西域商路,太宗李世民任命侯君集擔任交河道行軍大總管攻滅高昌。他指揮唐軍一路攻破高昌的多座城池,俘獲麹智盛及其高昌國官吏,刻石記功後班師回朝。

3性格特點與結局

侯君集本為武將,不好讀書,受到太宗李世民重用後才開始讀書。主持官員選舉與考核時,出將入相,皆被稱讚,但他也逐漸變得居功自傲。在攻滅高昌後,他未經請示便私自發配無罪之人,又私分高昌國的珍寶,還不能製止手下將士偷盜寶物,返回長安後被人彈劾而下獄。雖經中書侍郎岑文本上書求情獲釋,但他內心非常不快。

貞觀十七年(643年),太子李承乾謀反事發,侯君集因與李承乾密謀被殺。太宗李世民念其有大功於社稷,特赦其妻及一子以祭祀。侯君集的畫像曾與長孫無忌等人一同圖形於淩煙閣,但後來李世民因不忍看到他的畫像,不再登上淩煙閣。

總的來說,侯君集是唐朝初期一位有勇有謀、戰功赫赫的將領,但他的性格缺陷和不當行為導致了最終的悲劇結局。他的經曆也成為了唐朝曆史上的一個重要事件,為後人所研究和反思。

侯君集謀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麵

1個人心態失衡

滅高昌後的牢獄之災使其心生不滿貞觀十三年,侯君集攻滅高昌後,未經請示便私自發配無罪之人,又私分高昌國的珍寶。班師回朝後,他因此事被人彈劾而下獄。雖然後經中書侍郎岑文本上疏求情被釋放,但侯君集自以為攻滅高昌立下大功,卻因這些“小事”受到下獄的待遇,內心非常不快,認為皇上賞罰不公,對唐太宗產生了怨恨。這種不滿情緒長期積累,使得他對朝廷的忠誠度逐漸降低。

性格桀驁不馴,不知進退侯君集出身官宦之家,少時以勇武自稱,性格中帶有一定的自負和傲慢。在獲得戰功後,他更加居功自傲,不能正確認識自己的行為和地位。這種性格特點使得他在遇到挫折和不如意時,容易產生偏激的想法和行為。

2外部環境的影響

太子李承乾的拉攏貞觀十七年太子李承乾擔憂自己被廢,知曉侯君集心有怨恨,於是與其私下交往謀劃。李承乾的女婿賀蘭楚石擔任太子府千牛衛,多次帶領侯君集進入東宮。侯君集覺得李承乾懦弱無能,認為如能扶助其即位,自己就可登上攝政寶座,於是便參與到李承乾的謀反計劃中。

朝廷內部的政治鬥爭唐朝初期,朝廷內部存在著各種政治勢力的鬥爭。侯君集可能感受到了自己在朝廷中的地位受到了威脅,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和地位,選擇了謀反這條極端的道路。

總之,侯君集謀反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既有個人性格和心態的問題,也有外部環境的影響。他的謀反行為最終導致了自己的悲劇結局,也給唐朝的政治穩定帶來了一定的衝擊。

張公瑾(594年632年),字弘慎,魏州繁水人。他是唐朝初期的重要將領,在淩煙閣二十四功臣中名列第十八位。以下是他的一些主要經曆

1早年經曆

張公瑾原是王世充的部下,擔任洧州長史一職。李淵建唐之後,張公瑾與洧州刺史崔樞一起獻城投降唐朝,被任命為鄒州彆駕,後累遷右武候長史。

後來徐圓朗叛軍攻陷楚丘,企圖圍攻虞城。河南道安撫大使任瑰命崔樞、張公謹率領各州豪強作質子的子弟一百多人去守衛虞城。儘管有人擔心他們會叛變,但張公謹二人堅守虞城,使叛軍難以攻破,最終撤軍。這一事件讓張公瑾開始受到關注。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2玄武門之變

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與秦王李世民之間的矛盾日益激烈。李世民向張公瑾求取自保的辦法,張公瑾的回答合李世民心意,逐漸受到器重。

武德九年(626年),李世民對誅殺李建成與李元吉一事猶豫不決,於是請人占卜吉凶。此時張公瑾從外而入,一把搶過占卜用的龜甲扔在地上,說“占卜是為了決定猶豫不決的事情,現在事情並無疑難,為什麼還要占卜呢!如果占卜的結果不吉,難道就能夠停止行動了嗎?”這番話讓李世民下定了除掉李建成的決心。

六月初四,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張公瑾與長孫無忌等人埋伏在玄武門外,發動突襲,將李建成、李元吉二人斬殺。隨後太子府與齊王府的人率軍趕到玄武門報仇,張公瑾憑借臂力驚人,獨自關閉大門,死守玄武門,抵擋住了他們的進攻。

3討伐東突厥

李世民繼位後,張公謹升任左武侯將軍,封定遠郡公。貞觀三年(630年),張公瑾上奏朝廷,認為可以討伐東突厥,並列舉六條理由,得到唐太宗李世民的認可。

隨後,兵部尚書李靖被任命為行軍總管,張公瑾為副總管。貞觀四年(630年),張公謹隨李靖大敗東突厥,俘獲頡利可汗,東突厥滅亡,漠北之地儘皆歸屬大唐。李世民大喜,封張公謹為鄒國公,改任襄州都督。

4英年早逝貞觀六年(632年),張公瑾在襄州都督的任上因病過世,年僅三十九歲。李世民對他的離世感到哀痛,追贈左驍衛大將軍,諡號為襄。貞觀十三年(639年),唐太宗追思張公謹舊功,改封郯國公。



最新小说: 快穿:所有人都瘋了 美漫:完蛋,我被父愁者包圍了! 重生1980:在深山打獵邂逅嬌妻 暴打忍者,你管這玩意叫黃皮耗子 霸道隊長心尖寵:大師萌妻超會撩 我拔刀造反,你說我是當朝太子? 明日方舟:我媽竟然是海嗣神? 重生80,天天吃肉,饞哭鄉親們 明月依舊照山河 木筏求生:唯有我萬倍返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