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裴鬆之_答題:從始皇開始_思兔 
思兔 > 曆史軍事 > 答題:從始皇開始 > 第164章 裴鬆之

第164章 裴鬆之(1 / 2)

裴鬆之(372451),字世期,河東聞喜人。是東晉末年及劉宋時期著名的史學家、政治家。

一、生平經曆

1早年時期

出生於士族官僚家庭,從小就展現出對書籍的熱愛。八歲的時候,就能夠熟練背誦《論語》《詩經》等經典著作。在晉孝武帝太元十六年(391),擔任殿中將軍。

晉安帝隆安二年(398),他的舅父庾楷推薦他擔任新野太守。不過,他考慮到當時局勢動蕩,風險較大,就沒有前往任職。後來庾楷死於桓玄之亂,他因此躲過了一場殺身之禍。

2義熙年間經曆

義熙初年,裴鬆之先後擔任員外散騎侍郎、吳興故鄣縣縣令等職位。之後又被調回朝廷,擔任尚書祠部郎。

義熙十二年(416),太尉劉裕率領軍隊北伐,裴鬆之擔任司州主簿,跟隨軍隊一同北上。在這個過程中,他憑借自己的才能得到劉裕的賞識,被轉任為治中從事史。當晉軍占領洛陽之後,他又擔任封國世子洗馬。

3劉宋時期經曆

南朝宋代晉以後,裴鬆之的仕途依舊活躍。他曆任零陵內史、國子博士等職位。宋文帝時期,他被召回擔任太子冼馬,之後又擔任中書侍郎等職。

元嘉三年(426),他被派往湘州。在那裡,他認真考察當地的吏政民情,歸來後將相關情況歸納為二十四項條款。

晚年時期,他還先後出任永嘉太守等職位。在65歲的時候,他退休(致仕)。之後又被拜為中散大夫等,最後進位太中大夫。

二、主要成就

1《三國誌注》

他一生最重要的貢獻就是為《三國誌》作注。宋文帝認為《三國誌》的內容太過簡略,於是命令裴鬆之作注。

他收集了大量的各家史料,采用補闕、備異、懲妄、辯論四大原則來作注。《四庫提要》把他的注釋方法進一步分析為引諸家之論以辯是非、參諸家之說以核偽異等六類。

他作注所依據的史料,能夠考證出來的就多達一百四十餘種,這些內容比《三國誌》原書多出三倍,極大地豐富了原書的內容,使《三國誌》在內容上更加完整,他的注釋也成為後來版本《三國誌》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三、著作

1除了《三國誌注》之外,他還著有《晉紀》。

2還有《裴氏家傳》。

3以及《集注喪》(此書可能未完整流傳下來)。

《三國誌注》

一、創作背景

宋文帝覺得陳壽所著的《三國誌》在記事方麵太過簡略,存在不少內容上的脫漏之處,所以下達詔令讓裴鬆之來為《三國誌》作注,以便能讓這部史書的內容更加詳實完整。

二、內容特點

(一)廣征博引方麵

裴鬆之為了做好《三國誌》的注釋工作,他廣泛收集各類資料。總共收集了多達一百五十多種三國時期的原始材料,所引的書籍數量更是達到了二百一十家之多。而且注釋的文字數量相當可觀,大約超過了《三國誌》原文的三倍。特彆要提到的是,他所引用的這些書籍大部分在如今已經亡佚了,這就使得他的注文本身具備了極為珍貴的史料價值,為後人研究三國曆史保留了很多難得的資料。

(二)補闕糾謬方麵

其注釋的重點在於對史實進行增補以及考訂。一方麵,他補充了《三國誌》原書中遺漏掉的很多重要事件、人物以及相關文獻等內容,比如曹操的《明誌令》就是通過他的注釋得以補充呈現的。另一方麵,他還會針對陳壽書中出現的錯誤以及一些不太恰當的表述之處,認真地予以糾正,並且會給出相應的評論,讓讀者能更準確地了解史實情況。

(三)備異懲妄方麵

當遇到同一件事情在不同的書籍中有不同記載的情況時,裴鬆之會把各本書中的不同記載都抄錄下來,以此作為參考備考的資料。然後,他會依據《三國誌》本身或者其他相關書籍的記載,對這些不同記載進行細致的辨析和矯正。同時,他對於同期的其他史書也會有所品評和總結,幫助讀者更好地甄彆不同史書的記載內容。

三、史學貢獻



最新小说: 快穿之改寫命運 王者:爆殺全網高手穩居巔峰榜一 快穿:所有人都瘋了 美漫:完蛋,我被父愁者包圍了! 重生1980:在深山打獵邂逅嬌妻 暴打忍者,你管這玩意叫黃皮耗子 霸道隊長心尖寵:大師萌妻超會撩 我拔刀造反,你說我是當朝太子? 明日方舟:我媽竟然是海嗣神? 重生80,天天吃肉,饞哭鄉親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