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頗是趙國優秀的將領。趙惠文王十六年,廉頗作為趙國的將領去攻打齊國,大敗齊軍,奪取了陽晉,被任命為上卿,憑借勇猛無畏在諸侯中聞名。藺相如則是趙國人,是趙國宦官頭目繆賢的門客。
在趙惠文王時期,趙國得到了楚國的和氏璧。秦昭王聽說後,派人送信給趙王,說願意用十五座城來換取和氏璧。趙王與大將軍廉頗以及各位大臣商議要是把和氏璧給秦國,恐怕秦國的城池得不到,白白被欺騙;要是不給,又擔心秦國出兵攻打。計策還沒定下來,想找一個可以出使回複秦國的人,也沒找到。宦官頭目繆賢說“我的門客藺相如可以出使。”趙王問“你怎麼知道他能行呢?”繆賢回答說“我曾經犯了罪,私下打算逃到燕國去,我的門客藺相如阻止我說‘您怎麼了解燕王的呢?’我告訴他‘我曾經跟隨大王在邊境上和燕王會麵,燕王私下握著我的手說“願意和您結交為朋友”。因此我了解他,所以想去燕國。’藺相如對我說‘趙國強大而燕國弱小,您又受趙王寵幸,所以燕王想和您結交。現在您要是從趙國逃到燕國去,燕國畏懼趙國,這種形勢下燕王必定不敢收留您,反而會把您捆綁起來送回趙國。您不如袒露上身,伏在斧質上請求大王處罰,或許還能僥幸得到赦免。’我聽從了他的計策,大王也幸好赦免了我。我私下認為這個人是個勇士,有智謀,應該可以出使秦國。”於是趙王召見藺相如,問他“秦王用十五座城請求換取我的和氏璧,能不能給他呢?”藺相如說“秦國強大而趙國弱小,不能不答應。”趙王又問“要是秦國拿走了我的和氏璧,卻不給我城池,怎麼辦呢?”藺相如說“秦國用城池來求璧,趙國如果不答應,理虧的是趙國。趙國給了璧而秦國不給趙國城池,理虧的就是秦國。比較這兩種對策,寧可答應秦國,讓它承擔理虧的責任。”趙王問“誰可以出使呢?”藺相如說“大王如果實在找不到人,我願意捧著和氏璧出使秦國。城池劃歸趙國,和氏璧就留在秦國;城池如果不能劃歸趙國,我保證把和氏璧完好無損地帶回趙國。”趙王於是就派藺相如捧著和氏璧向西進入秦國。
秦王坐在章台宮接見藺相如,藺相如捧著和氏璧呈獻給秦王。秦王非常高興,把和氏璧傳給姬妾和身邊的侍從們看,侍從們都高呼萬歲。藺相如看出秦王沒有把城池補償給趙國的意思,就上前說“和氏璧上有瑕疵,請讓我指給大王看。”秦王把和氏璧交給藺相如,藺相如於是拿著和氏璧退後幾步站定,背靠著柱子,憤怒得頭發都豎起來頂起了帽子,對秦王說“大王想要得到和氏璧,派人送信給趙王,趙王召集所有大臣商議,大家都說‘秦國貪婪,倚仗它的強大,想用空話來騙取和氏璧,補償的城池恐怕是得不到的’。商議的結果是不想把和氏璧給秦國。我認為平民之間的交往尚且不互相欺騙,何況是大國之間呢!而且因為一塊和氏璧的緣故去忤逆強大的秦國的好意,這也不合適。於是趙王齋戒了五天,派我捧著和氏璧,在朝堂上恭敬地拜送國書。為什麼要這樣呢?是為了表示對大國的尊重,修明禮敬呀。現在我來到秦國,大王卻在一般的宮殿裡接見我,禮節很傲慢;拿到和氏璧後,傳給姬妾們觀看,這是在戲弄我。我看大王沒有把城池補償給趙王的意思,所以我又取回了和氏璧。大王如果一定要逼迫我,我的頭現在就和和氏璧一起撞碎在這柱子上!”藺相如拿著和氏璧斜視著柱子,做出要撞擊柱子的樣子。秦王怕他撞碎和氏璧,就婉言道歉,堅決請求藺相如不要這樣做,還召來負責的官吏查看地圖,指明從某地到某地的十五座城劃給趙國。藺相如估計秦王隻不過是用欺詐手段假裝要給趙國城池,實際上是不可能得到的,就對秦王說“和氏璧是天下公認的寶物,趙王害怕秦國,不敢不獻出來。趙王送和氏璧的時候,齋戒了五天,現在大王也應該齋戒五天,在朝堂上設下‘九賓’的禮儀,我才敢獻上和氏璧。”秦王估量了一下,終究不能強行奪取,就答應齋戒五天,把藺相如安置在廣成賓館裡住下。藺相如估計秦王雖然齋戒了,但必定會違背約定不給趙國城池,就派他的隨從穿著粗布衣服,懷揣著和氏璧,從小路逃走,把和氏璧送回了趙國。
秦王齋戒五天後,就在朝堂上設下“九賓”之禮,延請趙國使者藺相如。藺相如來到後,對秦王說“秦國自從秦穆公以來的二十多位君主,不曾有一個是堅守信約的。我實在怕被大王欺騙而對不起趙國,所以派人拿著和氏璧回去了,現在和氏璧已經從小路回到趙國了。況且秦國強大而趙國弱小,大王隻要派一個小小的使者到趙國,趙國立刻會捧著和氏璧送來。現在憑著秦國的強大,先割讓十五座城給趙國,趙國難道敢留下和氏璧而得罪大王嗎?我知道欺騙大王的罪過應當處死,我請求受湯鑊之刑,隻希望大王和各位大臣仔細商議這件事。”秦王和群臣麵麵相覷,發出苦笑的聲音。侍從有人想要拉藺相如離開朝堂去處死,秦王就說“現在殺了藺相如,終究還是得不到和氏璧,反而斷絕了秦趙兩國的友好關係,不如趁此機會好好款待他,讓他回趙國,趙王難道會因為一塊和氏璧的緣故欺騙秦國嗎!”最後秦王還是在朝堂上接見了藺相如,完成接見的禮節後送他回國。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藺相如回國以後,趙王認為他是個賢能的大夫,出使外國能不被諸侯欺辱,就任命藺相如為上大夫。秦國也沒有把城池給趙國,趙國最終也沒有把和氏璧給秦國。
後來秦國攻打趙國,攻克了石城。第二年,秦國再次進攻趙國,殺了兩萬人。
秦王派使者告訴趙王,想和趙王在西河外的澠池進行友好會見。趙王畏懼秦國,想不去。廉頗、藺相如商議說“大王如果不去,就顯得趙國既軟弱又膽小。”趙王於是決定前去,藺相如隨行。廉頗送到邊境上,和趙王告彆說“大王此行,估計路上行程以及會見的禮節完畢,再回來,不會超過三十天。如果三十天還沒回來,就請允許我們擁立太子為王,以斷絕秦國要挾的念頭。”趙王答應了,就和秦王在澠池相會。秦王喝酒喝到暢快的時候,說“我私下聽說趙王喜好音樂,請趙王彈彈瑟吧。”趙王就彈起了瑟。秦國的史官走上前來寫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與趙王會飲,命令趙王彈瑟。”藺相如走上前去說“趙王私下聽說秦王擅長演奏秦地樂曲,請允許我獻上盆缻給秦王,借此互相娛樂吧。”秦王發怒,不答應。於是藺相如上前獻上盆缻,並跪下請求秦王演奏。秦王不肯擊打盆缻。藺相如說“我和大王相距在五步之內,我藺相如能夠用脖頸裡的血濺到大王身上了!”秦王身邊的侍從想要用刀殺藺相如,藺相如瞪大眼睛嗬斥他們,侍從們都被嚇退了。於是秦王很不高興,為趙王敲了一下缻。藺相如回頭召喚趙國的史官寫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為趙王擊缻。”秦國的大臣們說“請趙王用趙國的十五座城為秦王獻禮。”藺相如也說“請秦王用秦國的鹹陽為趙王獻禮。”直到酒宴結束,秦王始終未能占趙國的上風。趙國也部署了大量軍隊來防備秦國,秦國不敢輕舉妄動。
澠池之會結束後回國,因為藺相如功勞大,趙王任命他為上卿,職位在廉頗之上。廉頗說“我作為趙國的將領,有攻城野戰的大功,而藺相如隻不過靠能說會道立了點功勞,可是他的職位卻在我之上,況且藺相如本來是卑賤之人,我感到羞恥,不甘心位居他之下。”並且揚言說“我碰見藺相如,一定要羞辱他。”藺相如聽說後,不肯和廉頗會麵。藺相如每次上朝時,常常推說有病,不想和廉頗去爭位次先後。過了些時候,藺相如外出,遠遠望見廉頗,就掉轉車子回避。於是藺相如的門客們一起勸諫說“我們之所以離開親人來侍奉您,隻是仰慕您高尚的品德呀。現在您和廉頗職位相同,廉將軍口出惡言,而您卻害怕躲避他,怕得太過分了,就是普通人對此也會感到羞恥,更何況是身為將相的人呢!我們這些人沒有出息,請讓我們告辭吧!”藺相如堅決挽留他們,說“你們看廉將軍與秦王相比,誰更厲害?”門客們回答說“廉將軍不如秦王厲害。”藺相如說“以秦王那樣的威勢,我藺相如敢在朝堂上嗬斥他,羞辱他的群臣,我雖然無能,難道會唯獨害怕廉將軍嗎?不過我想到,強大的秦國之所以不敢對趙國用兵,就是因為有我們兩人在呀。現在如果兩虎相鬥,勢必不能都生存下去。我這樣做的原因,是以國家的急難為先,而把個人的私仇放在後麵。”廉頗聽說了這些話,就袒露上身,背著荊條,由賓客引領,來到藺相如的門前請罪,說“我是個粗野卑賤的人,想不到將軍您是如此的寬厚啊!”兩人終於和好,成為誓同生死的好朋友。
這一年,廉頗向東攻打齊國,打敗了齊國的一支軍隊。過了兩年,廉頗再次攻打齊國的幾邑,攻克了它。又過了三年,廉頗攻打魏國的防陵、安陽,攻克了這兩座城。又過了四年,藺相如領兵攻打齊國,攻到平邑就收兵了。第二年,趙奢在閼與城下大敗秦軍。
趙奢是趙國征收田租的官吏。在收租稅的時候,平原君家不肯繳納,趙奢依法處治,殺了平原君家九個當權管事的人。平原君大怒,要殺趙奢。趙奢趁機勸說道“您在趙國是貴公子,現在要是縱容您家而不奉公守法,那麼法令就會削弱,法令削弱了國家就會衰弱,國家衰弱了諸侯就要出兵侵犯,諸侯出兵侵犯趙國就會滅亡,您還怎能保有這些財富呢?以您的尊貴地位,帶頭奉公守法,那麼上下就會公平,上下公平就能使國家強盛,國家強盛了趙氏的政權就會穩固,而您身為趙國貴戚,難道還會被天下人輕視嗎?”平原君認為他很賢能,就把他推薦給趙王。趙王任用他掌管全國的賦稅,全國賦稅非常公平合理,百姓富裕,國庫充實。
秦國進攻韓國,軍隊駐紮在閼與。趙王召見廉頗問道“能不能去救援呢?”廉頗回答說“道路遠,而且又艱險又狹窄,很難救援。”趙王又召見樂乘詢問,樂乘的回答和廉頗一樣。趙王又召見趙奢詢問,趙奢回答說“那條道路遠,而且又艱險又狹窄,這就好比兩隻老鼠在洞裡爭鬥,哪個勇猛哪個就能獲勝。”趙王於是就命令趙奢領兵,去救援閼與。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軍隊離開邯鄲三十裡,趙奢就向軍中下令說“有誰來為軍事進諫的就處死。”秦軍駐紮在武安西邊,秦軍擊鼓呐喊的練兵之聲,把武安城中的屋瓦都震動了。軍中偵察敵情的候卒有一個人建議緊急援救武安,趙奢立即把他斬首。趙軍堅守營壘,停留了二十八天不向前進發,反而又加築營壘。秦軍間諜潛入趙軍營地,趙奢好好款待後把他遣送回去。間諜把情況報告給秦軍將領,秦軍將領大喜,說“距離國都三十裡軍隊就不前進了,還加築營壘,閼與不會再是趙國的地盤了。”趙奢遣送秦軍間諜之後,就下令士兵卸下鎧甲,快速向閼與進發,兩天一夜就趕到了,接著讓善於射箭的士兵在距離閼與五十裡的地方紮營。軍營築成後,秦國人聽說了,就全軍趕來。軍士許曆請求為軍事進諫,趙奢說“讓他進來。”許曆說“秦國人原本沒料到趙軍會來到這裡,現在他們趕來,士氣很旺盛,將軍一定要集中兵力嚴陣以待。不然的話,必定會失敗。”趙奢說“我接受你的建議。”許曆說“我請求接受死刑。”趙奢說“等回到邯鄲以後再說吧。”許曆又請求進諫,說“先占據北麵山頭的就能取勝,後到的就會失敗。”趙奢答應了,立即派出一萬人迅速奔上北麵山頭。秦兵後到,與趙軍爭奪北山但沒能攻上去,趙奢指揮士兵發動攻擊,大敗秦軍。秦軍解圍逃跑,於是閼與之圍被解除,趙軍回國。
趙惠文王賜給趙奢封號為馬服君,任命許曆擔任國尉。趙奢從此與廉頗、藺相如職位相同。
過了四年,趙惠文王去世,他的兒子孝成王即位。孝成王七年,秦國和趙國的軍隊在長平對峙,當時趙奢已經去世,藺相如也病得很重,趙王派廉頗領兵攻打秦國,秦軍多次打敗趙軍,趙軍便堅守營壘不出戰。秦軍屢次挑戰,廉頗都不理睬。趙王聽信了秦國的間諜的話。秦國間諜說“秦國所忌憚的,隻是怕馬服君趙奢的兒子趙括擔任將領罷了。”趙王於是就任命趙括為將領,替代廉頗。藺相如說“大王隻憑名聲來任用趙括,就好像用膠粘住調弦的短木再去彈瑟一樣啊。趙括隻會讀他父親留下的兵書,不懂得靈活應變。”趙王不聽,還是任命他為將領。
趙括從小就學習兵法,談論軍事,認為天下沒有人能抵擋他。他曾經和父親趙奢談論用兵之事,趙奢也難不倒他,可是並不說他好。趙括的母親問趙奢其中的緣故,趙奢說“用兵打仗是關乎生死的事,而趙括把它說得很輕易。假使趙國不用趙括為將也就罷了,如果一定要讓他為將,使趙軍失敗的一定是趙括。”等到趙括將要出征的時候,他的母親上書給趙王說“趙括不可以被任命為將領。”趙王問“為什麼呢?”趙括母親回答說“當初我侍奉他父親,那時他父親做將領,親自捧著飲食侍候吃喝的有幾十人,所結交的朋友有幾百人,大王和王族們賞賜的東西他全都分給軍吏和僚屬,接受命令的那天起,就不再過問家事。現在趙括一旦做了將領,就麵向東接受朝拜,軍吏們沒有一個敢抬頭看他的,大王賞賜的金銀財寶,他都帶回家收藏起來,而且天天尋找可以買的便宜的田地房屋。大王認為他哪一點像他父親呢?他們父子的心地不同,希望大王不要派他領兵。”趙王說“您就彆管了,我已經決定了。”趙括母親於是說“大王一定要派他去,要是他有不稱職的情況,我能不受牽連嗎?”趙王答應了她。
趙括代替廉頗之後,把原有的規章製度全都改變了,把原來的軍吏也撤換了。秦將白起聽說以後,便調遣奇兵,假裝敗退,又截斷了趙軍的糧道,把趙軍分割成兩部分,趙國士兵軍心渙散。過了四十多天,趙軍饑餓難耐,趙括派出精銳的士兵親自上陣搏鬥,秦軍射死了趙括。趙括的軍隊大敗,幾十萬大軍於是投降了秦國,秦國把他們全部活埋了。趙國前後損失的兵力總共四十五萬。第二年,秦軍就包圍了邯鄲,一年多,趙國幾乎不能保全。依靠楚國、魏國等諸侯來救援,才解除了邯鄲之圍。趙王也因為趙括的母親事先有言在先,最終沒有誅殺她。
邯鄲之圍解除五年後,燕國采用栗腹的計謀,說“趙國強壯的人都死在長平了,他們的兒子還沒長大”,於是發兵攻打趙國。趙王派廉頗領兵反擊,在鄗地大敗燕軍,殺了栗腹,接著包圍了燕國。燕國割讓五座城請求講和,趙國才答應。趙國把尉文封給廉頗,封他為信平君,還讓他代理相國的職位。
廉頗從長平免職回來後,在他失去權勢的時候,原來的門客都離他而去了。等到他又被重新任用為將領,門客們又都回來了。廉頗說“你們都回去吧!”門客們說“哎呀!您的見識怎麼這樣落後呢?天下之人都是用市場交易的道理來交往的,您有權勢,我們就跟從您,您失去權勢我們就離開,這本來就是很自然的道理,您又有什麼可怨恨的呢?”過了六年,趙國派廉頗去攻打魏國的繁陽,攻克了它。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趙孝成王去世後,他的兒子悼襄王即位,派樂乘替代廉頗。廉頗大怒,攻打樂乘,樂乘逃走了。廉頗於是逃到魏國的大梁。第二年,趙國就任命李牧為將領去攻打燕國,攻克了武遂、方城。
廉頗在大梁住了很久,魏國並不信任重用他。趙國因為多次被秦國的軍隊圍困,趙王想重新起用廉頗,廉頗也想再被趙國任用。趙王派使者去看廉頗是否還能任用。廉頗的仇人郭開用重金賄賂使者,讓使者詆毀廉頗。趙國使者見到廉頗後,廉頗當著使者的麵一頓飯吃了一鬥米,十斤肉,披上鎧甲騎上馬,來顯示自己。趙國使者回去向趙王報告說“廉將軍雖然年事已高,但飯量還很不錯,不過和我坐著交談時,一會兒工夫就去了三次廁所。”趙王認為廉頗老了,於是就沒有召回他。
楚國聽說廉頗在魏國,暗中派人去迎接他。廉頗做了楚國的將領後,沒戰功,他說“我還是想指揮趙國的士兵啊。”廉頗最終在楚國的壽春去世。
李牧是趙國北部邊境的優秀將領,常年駐守在代地雁門郡,防備匈奴。他有權根據實際情況設置官吏,把征收的市場租稅都送入幕府,作為士兵的費用。每天宰殺幾頭牛犒賞士兵,讓士兵練習射箭、騎馬,謹慎地看守烽火台,多派偵察人員,優厚地對待戰士。他立下規定說“匈奴如果入侵搶掠,要趕快收攏人馬退入營壘堅守,有膽敢去捕捉敵人的斬首。”匈奴每次入侵,烽火台就嚴謹地報警,軍隊總是馬上進入營壘防守,不敢出戰。像這樣過了好幾年,也沒有什麼損失。然而匈奴認為李牧膽小,就連趙國守邊的士兵也覺得自己的主將怯懦。趙王責備李牧,李牧依然如故。趙王發怒了,把他召回,派彆人替代他領兵。
一年多以後,匈奴每次來犯,新將領就出兵迎戰。出戰多次,都不順利,損失傷亡很多,邊境地區也不能正常耕田放牧了。趙王隻好又去請李牧。李牧閉門不出,堅持稱病。趙王就強行起用他,讓他領兵。李牧說“大王一定要任用我,我還得像以前那樣做,才敢接受命令。”趙王答應了他。
李牧回到軍中,還按原來的規定行事。匈奴好幾年都一無所獲,始終認為李牧膽小怕事。守邊的士兵每天都能得到賞賜卻沒有作戰任務,都盼望著能打一仗。於是李牧就準備了精選的戰車一千三百輛,精選的戰馬一萬三千匹,曾獲得百金之賞的勇士五萬人,善射箭的士兵十萬人,全部組織起來訓練作戰。李牧又大規模地放牧,讓百姓布滿原野。匈奴小股兵力入侵時,李牧假裝敗退,把幾千人丟棄給匈奴。匈奴單於聽到這個消息後,就率領大批人馬入侵。李牧布下許多奇特的戰陣,張開左右兩翼包抄反擊匈奴,大敗匈奴,斬殺匈奴十多萬騎兵。消滅了襜襤,打敗了東胡,使林胡投降,匈奴單於逃跑了。此後十多年,匈奴不敢接近趙國邊境的城邑。
趙悼襄王元年,廉頗已經逃到魏國,趙國派李牧攻打燕國,攻克了武遂、方城。過了兩年,龐暖打敗燕軍,殺了劇辛。又過了七年,秦國在武遂打敗並殺死了趙國將領扈輒,斬殺十萬人。趙國於是任命李牧為大將軍,在宜安攻擊秦軍,大敗秦軍,趕走了秦將桓齮。趙王封李牧為武安君。又過了三年,秦國攻打番吾,李牧擊退了秦軍,向南抵禦韓國、魏國。
趙王遷七年,秦國派王翦攻打趙國,趙國派李牧、司馬尚抵禦秦軍。秦國送給趙王的寵臣郭開很多金錢,施行反間計,造謠說李牧、司馬尚想要謀反。趙王於是派趙蔥以及齊國將領顏聚替代李牧。李牧不接受命令,趙王派人暗中逮捕了李牧,並把他殺了。廢掉了司馬尚。此後三個月,王翦趁機急速進攻趙國,大敗趙軍,殺了趙蔥,俘虜了趙王遷以及他的將領顏聚,於是滅掉了趙國。
太史公說知道將死而不畏懼,這是勇敢的表現,死本身並不難,難的是如何麵對死亡。當藺相如手持和氏璧斜視柱子,以及嗬斥秦王身邊的侍從時,從形勢上看最多不過是被誅殺罷了,然而有的士人卻因為怯懦而不敢這樣做。藺相如一旦振奮起他的勇氣,聲威就震懾了敵國,回國後又對廉頗退讓,名聲比泰山還重,他在處理事情上表現出的智慧和勇氣,可以說是兼而有之了。
清正剛直令人敬畏,豪邁氣概如烈火熊熊。各位都竭儘忠誠與大義,交替展現出非凡的才能。和氏璧完好無損地回歸趙國,澠池會上兩國友好往來。廉頗背負荊條知曉過錯,藺相如委屈自己彰顯功勞。安定邊疆、製定策略,那是廉頗、李牧的功勞啊。
喜歡答題從始皇開始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答題從始皇開始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