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張蒼是陽武人,他非常喜歡圖書、樂津及曆法。在秦朝時,他曾擔任過禦史,掌管宮中的各種文書檔案。後來因為犯罪,便逃跑回家了。等到沛公攻城略地經過陽武的時候,張蒼就以賓客的身份跟隨沛公攻打南陽。後來張蒼因為犯法應該斬首,脫下衣服,伏在刑具上時,身體又高又大,同時還有一身如同葫蘆籽一樣肥碩白皙的皮膚,湊巧被王陵看見,驚歎張蒼長得好。因此,王陵就向沛公說情,赦免了他的死罪。這樣,張蒼便跟隨沛公向西進入武關,到達鹹陽。沛公被立為漢王,進入漢中,不久又還師平定三秦。陳餘打跑常山王張耳,張耳投歸漢王,漢王就任命張蒼為常山的郡守。又跟隨韓信攻打趙國,張蒼擒獲陳餘。趙地被平定之後,王任命張蒼為代國相國,防備邊境敵寇。不久,又被調任趙國相國,輔佑趙王張耳。張耳死後,輔佐趙王張敖。然後又調任代國相國,輔佑代王。燕王臧荼謀反時,高祖帶兵前去攻打,張蒼以代國相國的身份跟隨高祖攻打臧荼有功,在高祖六年(前101novel.com1)中被封為北平侯,食邑一千二百戶。
後來,張蒼被升任為管理財政的計相。改為以列侯的身份擔任主計,他擔任這個職務達四年之久。此時蕭何擔任相國,而張蒼是從秦時就擔任柱下史,非常熟悉天下的圖書和各種簿籍,再加上他很精通計算、樂律和曆法,因此就命令他以列侯的身份留在相府裡,負責管理各郡國交上來的會計帳簿。黥布謀反未成而逃跑,漢高祖就立他的兒子劉長作淮南王,命令張蒼為相國來輔佐他。十四年(應為十六年)之後,張蒼升為禦史大夫。
周昌是沛縣人,他和堂兄周苛都在秦時擔任泗水卒史。等到漢高祖在沛縣起兵的時候,打敗了泗水郡的郡守、郡監,這樣,周昌、周苛兩兄弟便以卒史的資曆追隨沛公,沛公命周昌擔任一名管旗幟的職誌,周苛暫時在帳下當賓客。後來他們都跟從沛公入關,推翻強秦的統治。沛公被封為漢王,漢王任命周苛為禦史大夫,周昌為中尉。
漢王四年(前101novel.com3),楚軍在滎陽把漢王團團圍住,情況緊急,漢王悄悄逃跑出圍,命令周苛留守滎陽城。楚軍攻破了滎陽,想任命他為將領,周苛痛斥道“你們這些人應該趕快投降漢王,不然的話,很快地就要做俘虜了!”項羽聽罷大怒,立刻就烹殺了周苛。於是,漢王就拜周昌為禦史大夫。周昌經常跟隨漢王,並且多次擊敗項羽軍。因此,在高祖六年(前101novel.com1)時,周昌和蕭何、曹參一起受封,周昌被封為汾陰侯,周苛的兒子周成因父親為國捐軀的原因,也被封為高景侯。
周昌為人堅忍剛強,敢於直言不諱。像蕭何、曹參等人對周昌都是非常敬畏。周昌曾經有一次在高帝休息時進宮奏事,高帝正摟抱著戚姬,周昌見此情景,回頭便跑,高帝連忙上前追趕,追上之後,騎在周昌的脖子上問道“你看我是什麼樣的皇帝?”周昌挺直脖子,昂起頭說“陛下您就是夏桀、商紂一樣的皇帝。”高帝聽了哈哈大笑,但是卻由此最敬畏周昌。等到高帝想廢掉太子,立戚姬之子如意為太子時,許多大臣都堅決反對,但是都未奏效。後來,幸好張良為呂後定下計策,使高帝暫時打消了這個主意。而周昌在朝上諫諍時,態度強硬。高帝問他理由何在,因為周昌本來就有口吃的毛病,再加上是在非常氣憤的時候,也就口吃得更加厲害了,他說“我的口才雖然不太好,但是我期……期……知道這樣做是不行的。陛下您雖然想廢掉太子,但是我期……期……堅決不能接受您的詔令。”高帝聽罷,高興得笑了起來。事過之後,呂後因為在東廂側耳聽到上述對話,她見到周昌時,就跪謝說“若不是您據理力爭的話,太子幾乎就被廢掉了。”
此後,戚姬的兒子如意立為趙王,年紀十歲,高祖擔心如果自己死後,趙王會被人殺掉。當時有一個名叫趙堯的人,年紀輕輕,他的官職是掌管符璽的禦史,趙國人方與公對禦史大夫周昌說“您的禦史趙堯,年紀雖輕,但他卻是一個奇才,您對他一定要另眼相待,他將來要代替您的職位。”周昌笑著說“趙堯年輕,隻不過是一個刀筆小吏罷了,哪裡會到這種地步!”過了不久,趙堯去侍奉高祖。有一天,高祖獨自悶悶不樂,悲傷地唱起歌來,滿朝文武不知道皇帝為什麼會這樣。趙堯上前請問道“陛下您悶悶不樂的原因,莫非是為趙王年輕,而戚夫人和呂後二人又不和睦嗎?是擔心在您萬歲之後,趙王不能保全自己嗎?”高祖說“對。我私下裡非常擔心這些,不知道怎麼辦。”趙堯說“您最好為趙王派去一個地位高貴而又堅強有力的相國,這個人還得是呂後、太子和群臣平素都敬畏的人才行。”高祖說道“對。我考慮此事是想這樣,但是滿朝群臣誰能擔此重任呢?”趙堯說道“禦史大夫周昌,這個人堅強耿直,況且從呂後、太子到滿朝文武,人人對他都一直敬畏,因此,隻有他才能夠擔此重任。”高祖說“好。”於是高祖就召見了周昌,對他說“我想一定得麻煩您,您無論如何也要為我去輔佐趙王,您去擔任他的相國。”周昌哭著回答“我從一開始就跟隨陛下,您為什麼單單要在半路上把我扔給了諸侯王呢?”高祖說“我深知這是降職,但是我私下裡又實在為趙王擔心,再三考慮,除去您之外,其他人誰也不行。真是迫不得已,您就為我勉強走一遭吧!”於是禦史大夫周昌就被調任趙國相國。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周昌走了以後,過了很長一段時間,高祖手拿著禦史大夫的官印,輕輕地撫弄著說“誰才是禦史大夫最合適的人選呢?”然後仔細地看了看趙堯,說道“沒有人比趙堯更合適了。”這樣,就任命趙堯為禦史大夫。趙堯在以前也有軍功和食邑,等到他以禦史大夫之職跟隨攻打陳豨立了功,被封為江邑侯。
高祖去世之後,呂太後派使臣召趙王入朝,相國周昌讓趙王推說身體不好,不能前往。使者往返去了三次,周昌都一直堅持不送趙王進京。於是呂後很是憂慮,就派使者召周昌進京。周昌進京之後,拜見呂後,呂後非常生氣地罵他“難道你還不知道我非常恨戚夫人嗎?而你卻不讓趙王進京,為什麼?”周昌被召進京城之後,呂後又派使者召趙王,不久,趙王果然來到了京城。他到長安一個多月,就被迫喝下毒藥死去了。周昌因此也就稱病引退,不再上朝拜見太後。三年之後,他也去世了。
五年之後,高後聽說禦史大夫江邑侯趙堯在高祖時定下了保全趙王如意的計策,於是就除去他江邑侯爵位以抵其罪,並讓廣阿侯任敖擔任了禦史大夫。
任敖這個人,原來是沛縣的一名獄吏。高祖還是一名普通百姓時,曾躲避官司,獄吏找不到高祖本人,便抓走了呂後,並對她不尊重。而任敖一直和高祖很要好,見此情景非常生氣,就打傷了拘管呂後的那位獄吏。等到高祖開始起兵的時候,任敖就以賓客的身份跟隨,後來擔任禦史,駐守豐邑兩年。高祖立為漢王,向東進擊項羽,任敖升為上黨郡守。在陳豨造反的時候,任敖堅守城池,未被叛軍攻陷,因功被封為廣阿侯,食邑一千八百戶。高後時,擔任禦史大夫。三年後被免職,任命平陽侯曹窋為禦史大夫。高後去世之後,曹窋和大臣們共同誅殺呂祿等人,後被免去官職,又任用淮南王的相國張蒼擔任禦史大夫。
張蒼和絳侯周勃等人共同尊立代王為孝文皇帝。文帝四年(前176),丞相灌嬰去世,張蒼繼任為丞相。
從漢朝建立到孝文帝已有二十多年時間,當時正處在天下剛剛平定的時候,朝廷中的文武百官都是軍人出身,而唯獨張蒼從擔任計相時起,就致力於探討、訂正音律和曆法的工作。因為高祖是在十月裡入關,滅秦到達霸上的,所以原來秦代以十月為一年開端的舊曆法依然沿襲。他又推求金、木、水、火、土五德運轉的情形,認為漢朝正值水德旺盛的時期,所以仍然像秦朝那樣崇尚黑色。張蒼還吹奏律管,調整樂調,使其合於五聲八音,以此推類其它,來製定律令。並且由此製定出各種器物的度量標準,以作為天下百工的規範。在他擔任丞相一職時期,終於把這一切都完成了。所以整個漢代研究音律曆法的學者,都師承張蒼。而張蒼這個人又本來就喜歡圖書,再加上他什麼書都讀,什麼學問都精通,而尤其擅長音律和曆法。
張蒼對於曾經救過自己性命的王陵感恩戴德。王陵就是安國侯。等到張蒼顯貴之後,經常把王陵當作父親一般侍奉。王陵死後,張蒼當了丞相,但是每逢五天一休假的時候,總是先拜見王陵夫人,獻上美食之後,然後才回家。
張蒼擔任丞相十幾年之後,魯國有個人叫公孫臣,他上書給皇帝,說漢朝屬於土德旺盛時期,其征兆是不久將要有黃龍出現。皇帝下詔把此議交給張蒼審鑒,張蒼認為並非這樣,把這件事扔在了一邊。但是後來黃龍果然出現在天水郡的成紀縣於是文帝就把公孫臣召到了朝廷,並任命他為博士,讓他負責草擬順應土德的曆法製度。同時,改定元年。丞相張蒼也就因此自行引退,推說年過多病,不再上朝。張蒼曾保舉某人作中侯官,但這個人利用職權大乾貪贓枉法之事,皇帝以此責備張蒼,張蒼就告病退職了。前後算起來,張蒼總共做了十五年的丞相才去職。張蒼在孝景帝前元五年(前152)時去世,諡號為文侯,兒子康侯繼承侯位,八年之後去世。康侯的兒子張類繼承侯位,又過了八年,因為犯下了參加諸侯的喪禮後就位不敬的罪名,爵位封邑都被撤消。
從前,張蒼的父親身高不足五尺,等到生下張蒼,張蒼卻身高八尺,被封為侯,又做了丞相。張蒼的兒子也很高大,到了孫子張類卻又身高六尺多一點,因為犯法而失去爵位。張蒼在免去丞相職務以後,年歲已經很大了,嘴裡沒有牙齒,隻能靠吸食乳汁度日,用青年婦女當他的乳母。他的妻妾眾多,達百人左右,凡是曾經懷孕生育過的就不再被寵幸。張蒼最後活到一百零幾歲時才去世。
丞相申屠嘉是梁地人。他以一個能拉強弓硬弩的武士的身份,跟隨高帝,攻打項羽,因軍功升任一個叫做隊率的小官。跟隨高帝攻打黥布叛軍時,升任都尉。在孝惠帝時,升任淮陽郡守。孝文帝元年(前179),選拔那些曾經跟隨高帝南征北戰,現年俸在二千石的官員,一律都封為關內侯的爵位,得封此爵的共二十四人,而申屠嘉得到五百戶的食邑。張蒼任丞相之後,申屠嘉升任為禦史大夫。張蒼免去丞相之後,孝文皇帝想任命皇後的弟弟竇廣國為丞相,但是又說“我很害怕這樣做會使天下人認為我偏愛廣國。”竇廣國這個人很有才能,而且品德也好,因此皇上才想任命他為丞相。但是孝文帝經過長時間考慮之後,還是認為他不合適。而高帝時候的大臣又多已死去,活著的人當中看來也沒有合適的人選,所以就任命申屠嘉為丞相,就以原來的食邑封他為故安侯。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申屠嘉為人廉潔正直,在家裡不接受私事拜訪。當時太中大夫鄧通正是最受寵幸的時候,皇帝賞賜給他的錢財已達萬萬。漢文帝曾經到他家飲酒作樂,由此可見皇帝對他寵愛的程度。當時丞相申屠嘉入朝拜見皇帝,而鄧通站在皇帝的身邊,禮數上有所怠慢。申屠嘉奏事完畢,接著說道“皇上您喜愛您的寵臣,可以讓他富貴,至於朝廷上的禮節,卻是不能不嚴肅對待的。”皇帝說道“請您不要再說了,我對鄧通就是偏愛。”申屠嘉上朝回來坐在相府中,下了一道手令,讓鄧通到相府來,如果不來,就要把鄧通斬首。鄧通非常害怕,進宮告訴了文帝。文帝說“你儘管前去無妨,我立刻就派人召你進宮。”鄧通來到了丞相府,摘下帽子,脫下鞋子,給申屠嘉叩頭請罪。申屠嘉很隨便地坐在那裡,故意不以禮節對待他,同時還斥責他說“朝廷嘛,是高祖皇帝的朝廷。你鄧通隻不過是一個小臣,卻膽敢在大殿之上嬉戲,犯有大不敬之罪,應該殺頭。來人哪,現在就執行,把他斬了!”鄧通磕頭,頭上碰得鮮血直流,但申屠嘉仍然沒有說饒了他。文帝估計丞相已經讓鄧通吃儘了苦頭,就派使者拿著皇帝的節旄召鄧通進宮,並且向丞相表示歉意說“這是我親狎的臣子,您就饒了他吧!”鄧通回到宮中之後,哭著對文帝說“丞相差點殺了我!”
申屠嘉擔任丞相五年之後,孝文帝去世了,孝景帝即位。景帝二年(前155),晁錯擔任內史,因為受皇帝寵愛,地位很高,權利很大,許多法令製度他都奏請皇帝變更。同時還討論如何用貶謫處罰的方式來削弱諸侯的權力。而丞相申屠嘉也有感於自己所說的話不被采用,因此忌恨晁錯。晁錯擔任內史,內史府個大門本來是由東邊通出宮外的,使他進出多有不便,他就自作主張改鑿一道牆門向南通出。而向南出的門所鑿開的牆,正是太上皇宗廟的外牆,申屠嘉聽說之後,就想借晁錯擅自鑿開宗廟圍牆為門這一理由,把他治罪法辦,奏請皇上殺掉他。但是晁錯門客當中有人把這件事告訴了他。晁錯非常害怕,連夜跑到宮中,拜見皇上,向景帝自首,說明情況。到了第二天早朝的時候,丞相申屠嘉奏請誅殺內史晁錯。景帝說道“晁錯所鑿的牆並不是真正的宗廟牆,而是宗廟的外圍短牆,所以才有其他官員住在裡麵,況且這又是我讓他這樣做的,晁錯並沒有什麼罪過。”退朝之後,申屠嘉對長史說“我非常後悔沒有先殺了晁錯,卻先報告皇帝,結果反被晁錯給欺騙了。”回到相府之後,因氣憤吐血而死,諡號為節侯。兒子共侯申屠蔑繼承侯位,三年之後去世。共侯之子申屠去病繼承侯位,三十一年之後去世。申屠去病的兒子申屠臾繼承侯位,六年之後,由於身為九江太守接受原任官員送禮而犯了罪,封國被撤消。
自從申屠嘉死去之後,景帝時開封侯陶青,桃侯劉舍先後擔任丞相之職。到當今皇室時,柏至侯許昌,平棘侯薛澤,武強侯莊青翟、高陵侯趙周等人相繼為丞相,他們都是世襲的列侯,平庸無能,謹小慎微,當丞相隻不過是濫竽充數而已。沒有一個人是以貢獻傑出、功名顯赫而著稱於世的。
太史公說張蒼的文章學問、音樂曆法都很精通,是漢朝的一代名相。但是他卻把賈生、公孫臣等人提出的采用正朔、改變服色的主張拋在了一邊,而不加以實行,卻偏偏采用秦朝所實行的顓頊(zhuānxu)曆,這是為什麼呢?周昌這個人質樸、剛強、正直,是個像木石一般倔強的人。而任敖則是靠舊日他對呂後有恩德才被重用。申屠嘉可以說是剛正堅毅、品德高尚的人,但是他卻既不懂權術又沒有學問,和蕭何、曹參、陳平這些前輩丞相相比,恐怕就要遜色一些啦。
漢武帝時丞相很多,就不一一記名了,也不記錄他們的出身、籍貫、生卒年以及品行、事跡等等,暫且記下武帝征和年間以來的丞相。
車千秋丞相是長陵人,他去世之後由韋丞相接替。韋丞相名賢,是魯國人。他因為諳於讀書而擔任小吏,然後逐漸升官到大鴻臚之職。曾經有相麵的人給他相麵,說他可以官至丞相。他有四個兒子,也讓相麵的人給他們相麵,相到第二個名叫韋玄成的兒子時,相麵的人說“這個孩子有貴相,日後可以封侯。”韋丞相說道“即使我當了丞相,被封為侯,繼承侯位的是大兒子,這二兒子怎麼會封侯呢?”後來,韋玄果然當了丞相,因病逝失,而他的大兒子因為犯罪,按照當時的法律,是不能繼承侯位的,因此立韋玄成。韋玄成當時假裝精神失常,不肯為繼承人,但是最終朝廷還是讓他繼承了侯位,還贏得了封侯將臨而讓給彆人的好名聲。後來因為騎著馬徑直闖進宗廟,被判為不敬之罪,皇帝下詔,降爵一級,成為關內侯,失去了列侯的爵位,但以前的封邑依然享有。在韋丞相去世之後,由魏丞相接替他的職位。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魏丞相名字叫魏相,是陰濟人。由文職小吏升到丞相之職,但是他這人喜好,他要求自己的部下都要佩帶寶劍,並且規定隻有佩帶著寶劍才能上前奏事。若是有沒帶寶劍的下屬官吏,有事需要入內彙報,以至於要向他人借一把寶劍帶上,才敢進府。當時的京兆尹是趙君廣漢,魏丞相上奏皇帝,說趙廣漢犯了應該撤職的罪過,趙廣漢派人挾製魏丞相,想得到免罪的許諾,但是魏丞相堅決不答應。然後趙廣漢又派人威脅魏丞相,把丞相夫人涉嫌殺死侍從婢女一事抬了出來,私下裡奏請重新追查,並且派遣下屬官吏士卒到丞相住宅,逮捕丞相府的家奴婢女嚴刑拷打,追查此事。最後問出的結果是死去的婢女並非是魏夫人用利器所殺。這樣,丞相的司直繁先生就上奏皇帝,說京兆尹趙廣漢威脅丞相,誣告丞相夫人殘殺婢女,派遣官吏士卒包圍搜查丞相住宅,逮捕丞相家人,犯下了殘害無辜的不道之罪。同時又查出趙廣漢擅自逐遣騎士的情事。因罪行重大,趙廣漢被判處腰斬的死刑。其後又有掾使陳平等人揭發檢舉中尚書,涉嫌擅自劫持、威脅當事人,被判為不敬之罪,致使長史以下數名官員都被處死,還有一些人被處以宮刑,下蠶室。而魏丞相最後在丞相的職位上因病去,他的兒子繼承了爵位,後來也是因為騎馬闖進宗廟,犯下了不敬之罪,皇帝下詔,降爵一級,成為關內侯,失去了列侯的爵位,但依然享有以前的故地封邑。魏丞相死去之後,禦史大夫邴(bg)吉接替了他的職位。
邴丞相的名字叫邴吉,是魯國人。因為喜歡讀書和好法令而官至禦史大夫。在孝宣帝時,因為和皇帝有故舊的情誼,被封為列侯,接著又做了丞相。他明事理,而且有超乎常人的聰明和智慧,被後世所稱頌。他在擔任丞相期間因病去世,兒子邴顯繼承了爵位。後來邴顯也是因為騎馬闖進宗廟,犯下了不敬之罪,皇帝下詔,降爵一級,成為關內侯,失去列侯的爵位,但依然享有以前的故地封邑。邴顯做官一直到太仆之職,因為為官昏亂不明,自己和兒子都有營私舞弊、貪贓不法的行為,被免官,降為平民。
邴吉丞相去世以後,由黃丞相接替他的職務。從前長安城中有個善於看麵相的人,名字叫田文,他和當時都未做高官的韋丞相、魏丞相、邴丞相在一家作客時見了麵,田文說道“現在這裡的三位先生,將來都能做丞相。”後來,這三個人果然相繼為丞相。這人怎會有如此先見之明啊!
黃丞相名字叫黃霸,是淮陰人。因為喜歡讀書做了官,官至潁川太守。治理潁川時,用禮義條例和教令來教喻感化百姓。若是犯有重罪應當斬首的,曉之以理讓他自殺。教化大行於世,名聲遠近皆知。孝宣帝特意為此下了一道製書,稱“潁川太守黃霸,用宣傳法令治理百姓,因而路上遺物無人拾取,男女各行其道,在監獄之中沒有犯重罪的囚犯這種地步。特賜給關內侯的爵位,黃金一百斤。”這樣,他就被皇帝征調到京城任京兆尹,後來官至丞相。在擔任丞相期間,還是以禮義治理國家,最後病死在丞相任上。死後,他的兒子繼承了爵位,後來被封為列侯。黃丞相去世之後,皇帝任命禦史大夫於定國接替了他的職位。於定國丞相已經有廷尉傳,在《張廷尉》一傳的敘述之中。於丞相去職以後,禦史大夫韋玄成接替了他的職位。
韋玄成丞相,就是前邊所說的那個韋賢丞相的兒子。他繼承了父親的封爵,後來因犯法失去了列侯的爵位。韋玄成從小就喜歡讀書,對於《經》和《論語》都很精熟。做官到衛尉之職時,升任為太子太傅。禦史大夫薛先生被免職之後,韋玄成擔任了禦史大夫。在於丞相請求告老還鄉,皇帝答應他離職之後,韋玄成又成為丞相。皇帝以他舊日的封邑扶陽為名,封他為扶陽侯。數年之後,因病去世,孝元帝親自參加他的喪禮,給與的賞賜特彆豐厚。韋玄成治理國家和同不立異,能夠隨從世俗、上下浮沉,但是有人稱他是阿諛奉承,投機取巧。相麵的人很早就說他應當代替其父,繼承侯位,但是他得到侯位之後又失去了。接著,他又再次遊宦,東山再起,官至丞相。同時,他們父子兩個人都做丞相。他們父子都為丞相,當時人們都傳為美談,這難道不是命運的安排嗎?相麵的人事先就知道會有這樣的事情。韋丞相去世之後,禦史大夫匡衡接替了他的職位。
丞相匡衡是東海人。他愛好讀書,曾經跟隨博士學習《詩經》。因家境貧寒,需要靠給人做工來糊口。他才能低下,多次參加朝廷選拔人才的考試,但是都沒考中,等考到第九次時才湊合著考中了丙科。對於經書,由於他多次應考不中的緣故,所以非常諳熟。後來,他做了候補平原郡文學卒史。又過了好幾年,郡裡的人都對他不尊敬。這時,禦史征調他進京,以候補百石官屬的身份被薦舉做郎官,補做博士,拜為太子少傅,侍奉孝元帝。孝元帝喜歡《詩經》,就升任匡衡為光祿勳,讓他在宮中擔任老師,教授皇帝的侍臣,而皇帝也坐在他的身邊聽講,非常讚賞他,因此,他的地位也就一天比一天高貴起來。禦史大夫鄭弘因為犯法被免官,匡衡先生就繼任為禦史大夫。一年多之後,韋玄成丞相逝世,匡先生又繼任為丞相,被封為樂安侯。在十年之間,他不出長安城門而官至丞相,這難道不是遇到好機會和命中注定嗎?
太史公說我曾經反複地思索,讀書人四海遊宦,以求取高官厚祿,但是能夠得到封侯的人實在太少了!大多數人做到了禦史大夫這個職位也就下台了事。這些人已經做了禦史大夫,離丞相的位置就還有一步之遙了,他們心裡希望丞相立刻死去,自己好取而代之。還有些人大搞陰謀詭計,暗中詆毀中傷,想以此來登上相位。但有的人等了好久,卻得不到它;而有的人沒等多久就登上相位,被封為列侯這也許真是命運的安排吧!禦史大夫鄭先生等了許多年沒有登上相位,而匡先生卻擔任禦史大夫未滿一年,韋丞相就去世了,立刻他就取而代之,難道這個位置是可以用智巧得到的嗎?而那些有聖賢一般才能的人,窮困潦倒多年而不受用,這實在是太多了!
張蒼擔任主計,為天下立法度,做準則;公孫臣被罷免後,秦國仍在沿用他的曆法。禦史大夫職位僅次於丞相,丞相的職責是治理國家。正直的申屠嘉在當麵批評鄧通,周昌在朝廷上諫諍。其它官員則拘謹平庸,沒有什麼建樹。
喜歡答題從始皇開始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答題從始皇開始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