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吳王濞列傳翻譯_答題:從始皇開始_思兔 
思兔 > 曆史軍事 > 答題:從始皇開始 > 第251章 吳王濞列傳翻譯

第251章 吳王濞列傳翻譯(1 / 1)

吳王劉濞,是漢高祖哥哥劉仲的兒子。高祖平定天下七年後,封劉仲為代王。後來,匈奴攻打代國,劉仲不能堅守,丟棄封國逃跑,抄小路跑到洛陽,向天子自首。天子因為是骨肉兄弟的緣故,不忍依法製裁,隻是廢黜王號貶他做合陽侯。高祖十一年(前196)秋,準南王英布反叛,向東兼並了荊地,挾持那個地方侯國的軍隊,向西渡過淮水,攻打楚國,高祖親自率軍誅討他。劉仲的兒子沛侯劉濞這年二十歲,強壯有力,以騎將的身分跟隨高祖打敗英布的軍隊在蘄縣西邊的會甀,英布逃走。荊王劉賈被英布殺死,沒有後嗣。皇帝擔心吳地、會稽地的人輕浮好鬥,沒有勇壯的王來鎮懾他們,自己的兒子們年齡小,就封立劉濞在沛地做吳王,統轄三郡五十三個縣。已經拜官受印,高祖讓劉濞前來,要為劉濞相麵,看後說“你的容貌有反叛之相。”同時內心後悔起來,但已經任命了,就輕拍他的後背,告誡他說“漢興立以後五十年間東南方向將有叛亂發生,難道是你嗎?然而天下同姓是一家人,你千萬不要造反!”劉濞叩著頭說“不敢。”

到孝惠帝、高後時期,天下剛剛安定,一些郡國的諸侯們各自努力安撫自己的百姓。吳國擁有豫章郡的銅礦山,劉濞就招募天下亡命之徒私下鑄錢,煮海水製鹽,因為這個緣故國家不征賦稅,而國家費用很富足。

到了孝文帝時,吳王太子入京朝見,得以陪伴皇太子飲酒下棋。吳太子的老師都是楚地人,輕浮強悍,又平素驕縱,與皇太子下棋時,為下棋發生爭執,態度不恭敬,皇太子拿起棋盤擲擊吳太子,打死了他,事後把他的遺體送回吳國埋葬。到了吳國,吳王怨怒地說“天下同姓一家,死在長安就應該葬在長安,何必送來吳國下葬呢!”又送遺體到長安下葬。吳王自此逐漸違忤藩臣所應遵守的禮節,稱病不肯入朝。京城的人知道他因兒子死了的緣故才稱病不肯入朝的,經查問確實沒有病,此後吳王的使臣一來,就拘禁詰問而治罪。吳王害怕了,更積極地策劃謀反行動。後來吳王派人進京行秋請的禮節,皇帝又詰問這個使者,使者對皇帝說“吳王確實沒有病,朝廷拘禁懲治好幾個使者,因此就稱病不來了。而且有這樣的話‘看到深潭中的魚,這是不吉利的’。現今吳王開始假稱生病,等到被朝廷察覺,遭嚴厲地詰問,就越想隱瞞自己的行為,害怕皇上誅殺他,稱病的計謀出於無可奈何。希望皇帝摒棄前嫌給吳王重新開始的機會。”於是天子就赦免吳國的使者讓他們回去,並賜給吳王幾、杖,認為他老了,可以不入京朝見。吳王得以解除他的罪過,謀反的事情也就放鬆了。然而他所在的封國因為有銅鹽的收益,百姓沒有賦稅。士兵服役發給代役金,而且給價公平。每年在一定時候去慰問有才能的人,給平民賞賜。其他郡國法吏要追捕的逃犯,吳王就收容他們而不交出。這樣做了四十多年,吳王就能支使利用他的百姓了。

晁錯做太子家令,得到太子的寵幸,多次慫恿太子說吳王有罪應削減他的封地。也多次上書勸說文帝,文帝寬厚,不忍處罰他,因此吳王更加驕橫。等到景帝即位,晁錯做禦史大夫,又勸皇帝說“從前高祖剛剛平定天下時,兄弟少,兒子年幼,就廣泛分封同姓的人,所以他的庶子悼惠王封為齊王統轄七十多個縣,異母弟劉交做楚元王統轄四十多個縣,哥哥的兒子劉濞做吳王統轄五十多個縣分封這三個人,就分去了天下的一半。現今吳王因以前有兒子被打死的嫌隙,假稱生病不肯入京朝見,依照古代法令該殺,文帝不忍心,就賞他座幾和拐杖。對他的恩德非常優厚,本當改過自新。卻更加驕橫過度,依據銅礦鑄造錢幣,煮海水製鹽,引誘天下亡命之徒,謀劃叛亂。現在削減他也是造反,不削減他也是造反。削減他,反得快,災禍小;不削減他,反得晚,災禍大。”景帝三年(前154)冬天,楚王來朝見,晁錯借這個機會說楚王劉戊去年為薄太後服喪時,在服喪住的房子裡偷偷淫亂,請求誅殺他。景帝下詔赦免了他的死罪,隻是削減東海郡作為懲罰。隨之削減了吳的豫章郡、會稽郡。還有兩年前趙王因為有罪,削減了他的河間郡。膠西王劉卬因為售賣爵位時舞弊,削減了他的六個縣。

漢朝的大臣正在討論削減吳王的土地。吳王劉濞擔心削地沒有止境,便想趁機公開自己的圖謀,要起兵發難。又想到諸侯中沒有能共同謀劃的人,知道膠西王勇壯,好逞勢鬥勝,幾個齊地的諸侯王都畏懼他,於是派中大夫應高去誘惑膠西王。不帶書信,隻是口頭通報說“吳王不才,有著很快降臨的憂慮,不敢把自己當作外人,使您明白他的好意。”膠西王說“有何指教?”應高說“現在皇帝任用臣,被邪之臣蒙蔽,喜歡眼前的利益,聽信讒言,擅自改變法令,侵奪諸侯的封地,對封國征求越來越多,誅殺懲罰善良的人,這些情形日益嚴重。俗話說‘吃完米糠就會吃到米’。吳王和膠西王是有名的諸侯,一旦被注意盯上,恐怕不能安寧自由了。吳王身患內疾,不能朝見皇帝二十多年了,曾經擔心被猜疑,又沒有辦法解釋,現在縮斂肩膀小步走路,猶且害怕不被諒解。我聽說大王因為賣爵的事而被罰罪,我聽說諸侯被削減封地,所犯罪過不該這樣處罰,這種懲罰恐怕不隻削地就能罷休的。”膠西王說“是的,有這樣的事。你說怎麼辦呢?”應高說“憎惡相同的互相幫助,愛好相同的互相留連,情感相同的互相成全,願望相同的共同追求,利益相同的死在一起。現在吳王自認為和大王有相同的憂慮,願借著時機順應事理,犧牲個人身軀為天下除害,想一想可以嗎?”膠西王吃驚地說“我哪裡敢這樣做呢?現在皇帝雖然威逼急迫,我本來就有死罪啊,怎能不擁戴他呢?”應高說“禦史大夫晁錯,迷惑天子,侵奪諸侯,蔽塞忠貞賢良的人,朝廷之臣都有憎恨怨恨之心,諸侯都有背叛之意,人臣之事他已做到極點了。現在彗星出現,蝗災不斷發生,這是萬世難逢的唯一機會,而且憂愁勞苦的時候就是聖人所以產生的時代。所以吳王想對內以討伐晁錯為借口,在外追隨大王車後,馳騁天下,使麵對著的地方投降,使手指著的地方攻克,天下沒有敢不順從的。大王您假使能夠答應我一句話,那麼吳王就率領楚王攻下函穀關,守住滎陽敖倉的糧食,抗拒漢兵。修築軍隊駐紮的房舍,等待大王的到來。大王真的能夠幸臨,那麼天下就可以並吞,兩個君主分治天下,不也是可以的嗎?”膠西王說“好。”應高回去報告吳王,吳王猶且擔心膠西王不參與起兵發難,就親自做使者,到膠西出使,當麵和膠西王訂立盟約。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膠西群臣中有的人知道了膠西王的反叛之謀,規勸說“侍奉一個皇帝,是最快樂的事。現在大王和吳王向西進兵,假使事情成功了,兩主定會有分歧爭端,災難就從這開始纏身。諸侯的土地不足朝廷各郡的十分之二,而背叛朝廷也會使太後擔憂,這不是長遠之計啊。”膠西王不聽。於是派使者聯合齊王、菑川王、膠東王、濟南王、濟北王,都答允了,而且說“城陽景王為了正義,攻打那些姓呂的,不要讓他參與起兵,事成之後分些土地給他就行了。”

諸侯近來受到削減土地的懲罰,都震驚恐懼,大多怨恨晁錯。等到削減吳國會稽郡、豫章郡的文書發到吳國,吳王首先起兵作亂,膠西王在正月丙午(23)這天殺死了朝廷派來的二千石以下的官員,膠東王、菑川王、濟南王、楚王、趙王也都如此,於是向西進軍。齊王後來後悔,服毒自殺,違背盟約。濟北王的城牆損壞沒有修好,他的郎中令劫持看守他,使他不能發兵。膠西王為首領,和膠東王、菑川王、濟南王一起率兵圍攻臨菑。趙王劉遂也反叛了,暗中派使者到匈奴商議聯合作戰的事。

七國發動叛亂的時候,吳王全部征召他的士兵,下令全國說“我年紀六十二歲,親自統率軍隊。小兒子年齡十四歲,也身先士卒。所以年紀上和我一樣,往下和我小兒子一樣的人,都要出征。”征發了二十多萬人。向南出使閩越、東越,東越也發兵跟隨吳王。

景帝三年(前154)正月甲子(22),吳王先從廣陵起兵出發。向西渡過淮河,於是和楚軍會合。派使者送給諸侯的信上說“吳王劉濞恭敬地問候膠西王、膠東王、菑川王、濟南王、趙王、楚王、淮南王、衡山王、廬江王、已故的長沙王的兒子希望得到你們的指教!因為朝廷有奸臣,無功天下,卻侵奪諸侯的土地,派法吏彈劾拘捕審訊懲治諸侯,專以侮辱諸侯為能事,不用諸侯王的禮儀對待劉氏骨肉至親,拋開先帝的功臣,提拔任用壞人,惑亂天下,想要危害國家。陛下體弱多病神誌失常,不能明察政情。我想要起兵誅討他們,我恭敬聽從各位指教。我國雖然狹小,土地也是方圓三千裡;人口雖然少,精銳的士兵也能準備五十萬人。我一向侍奉南越三十多年,他們的君主都不拒絕征召分派士兵跟隨我進兵,又可以得到三十多萬人。本人雖不才,願親自追隨各位王侯。越地和長沙接壤,他們可追隨長沙王的兒子平定長沙以北,然後向西進攻蜀地、漢中。派人告訴東越王、楚王、淮南王三位,和我一起向西進攻;齊地諸王和趙王平定河間、河內後,有的進入臨津關,有的和我在洛陽會合;燕王、趙王本來和匈奴有盟約,燕王在北方平定代郡、雲中郡,然後統領匈奴軍隊進入蕭關,直取長安,糾正天子的錯誤,來安定高祖廟。希望各為都努力去做。楚元王的兒子、淮南的淮南王、衡山王、廬江王各自心有所專注已經十多年了,怨恨深入骨髓,想要有所行動已很久了,隻是我不得知諸王的心意,不敢聽命。現在諸位王侯如能保存延續將要滅絕的國家,扶弱鋤強,來安定劉氏,這是宗廟社稷所希望的。我國雖然貧窮,我節省衣食的費用,積蓄金錢,修治兵器甲胄,積聚糧食,夜以繼日的努力,有三十多年了,都是為了今天,希望諸王努力利用這些條件。能逮捕殺死大將軍的,賞賜黃金五千斤,封邑萬戶;逮捕殺死將軍的,賞賜黃金三千斤,封邑五千戶;逮捕殺死副將的,賞賜黃金二千斤,封邑二千戶;逮捕殺死俸祿二千石的官員,賞賜黃金一千斤,食邑一千戶;逮捕俸祿一千石的官員,賞賜黃金五百斤,封邑五百戶;以上有功的人都可被封為列侯。那些帶著軍隊或者城邑來投降的,士兵有萬人,城中戶口萬戶,如同得到大將軍;士兵城中戶數五千的,如同得到將軍;士兵城中戶數三千的,如同得到副將;士兵城中戶數一千的,如同得到二千石的官員;那些投降的小官吏也依職位差彆受到封爵賞金。其他的封賞都一倍於漢朝規定。那些原有封爵城邑的人,隻會增加不會保持原狀。希望諸王明確地向士大夫們宣布,我不敢欺騙他們。我的金錢天下到處都有,不一定到吳國來取,諸王日夜使用也不能用光。有應賞賜的人告訴我,我將前往送給他。恭敬地奉告諸王。”七國反叛的書信報知天子後,天子派太尉條侯周亞夫率領三十六位將軍,去攻打吳、楚;派曲周侯酈寄攻打趙;將軍欒布攻打齊;大將軍竇嬰駐紮在滎陽,監視齊、趙的軍隊。

吳楚等反叛的書信被人們聞知時,漢朝的軍隊還沒出發,竇嬰也未出發,向皇帝稱讚過去吳王的丞相袁盎。袁盎當時正閒居在家,皇帝下詔召他進見。皇帝正和晁錯一起籌算軍隊和軍糧的事情,皇帝問袁盎說“你曾作過吳王的丞相,知道吳國臣子田祿伯的為人嗎?現在吳楚反叛,你的看法如何?”袁盎回答說“不值得憂慮,馬上就能打敗他們。”皇帝說“吳王依靠銅礦鑄造錢幣,煮海水製鹽,引誘天下豪傑,在頭發白了的時候舉兵作亂,如果沒有周全的計謀,哪裡會發動反叛呢?為什麼說他不能有所作為呢?”袁盎回答說“吳國有銅礦煮鹽之利那是確實的,哪裡能得到豪傑並且誘惑他們呢!假如吳王真能得到豪傑,也應該輔佐吳王做合乎道理的事,就不會反叛了。吳王所誘惑的都是無賴子弟,逃亡鑄錢的奸邪之徒,所以才互相勾引而反叛。”晁錯說“袁盎分析得對。”皇帝問“怎樣才能拿出好的對策呢?”袁盎說“希望屏退左右的人。”皇帝讓身邊的人退下去,隻有晁錯還在。袁盎說“我所說的,為人臣的也不能知道。”於是又屏退晁錯。晁錯急忙到東廂回避,對此十分惱恨。皇帝最後又問袁盎,袁盎回答說“吳、楚相互往來的書信說‘高祖封立劉氏子弟為王並有各自的分封土地,現在賊臣晁錯擅自貶謫責罰諸侯,削奪諸侯的土地’。他們用造反的名義,共同向西進攻聯合誅討晁錯,恢複了原來封地就會罷兵。現在的計策隻有斬殺晁錯,派使者赦免吳、楚七國的罪過,恢複原來被削減的封地,那麼就能夠不必血染兵器而戰事全部結束。”於是皇帝靜默了很長一段時間,說“隻是真實的情況怎樣呢,我不會因為愛一個人而拒絕天下的。”袁盎說“我愚蠢的計策沒有能超出這個的了,希望皇帝認真地考慮考慮。”於是任命袁盎做了太常,吳王弟弟的兒子德侯做了宗正。袁盎秘密準備行裝。十多天後,皇帝派中尉召晁錯,騙晁錯乘車巡行東市,晁錯穿著上朝的衣服在東市被殺。然後就派袁盎以侍奉宗廟的太常身份,德侯以輔助親戚的宗正身份,按照袁盎的計策出使告知吳王。到了吳國,吳楚的軍隊已進攻梁國營壘了。宗正因有親戚的關係,先進見吳王,諭告吳王跪拜接受詔令。吳王聽說袁盎來了,也知道他要說服自己,笑著回答說“我已經成為東帝,還跪拜誰呢?”不肯見袁盎而把他扣留在軍中,想脅迫袁盎做將軍。袁盎不肯,就派人包圍守衛著他,將要殺他,袁盎得以趁夜色逃出,徒步離開,跑到梁王的軍營,而後歸朝報告。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條侯乘坐六匹馬拉的傳車,會師滎陽。到洛陽,看見劇孟,高興地說“七國反叛,吾乘傳車到達這裡,自己沒有想到會安全抵達。還以為諸侯們已經得到了劇孟,劇孟現在沒有起兵的舉動。我又占據滎陽,滎陽以東沒有值得憂慮的了。”到達淮陽,詢問父親絳侯從前的門客鄧都尉說“怎樣才能拿出好的計策呢?”門客說“吳兵銳氣正盛,和他交戰很難取勝。楚兵浮躁,銳氣不能保持長久。現在為將軍提出一個計策,不如率軍在東北的昌邑築壘堅守,把梁國放棄給吳軍,吳軍一定會用全部精銳軍隊攻打梁。將軍深挖溝高築壘堅守,派輕裝的軍隊斷絕淮河泗水交彙處,阻塞吳軍的糧道。吳梁之間因相持疲弊而且糧草耗儘,然後用保持強盛銳氣的軍隊製服那些疲弊已極的軍隊,打敗吳國是必然的。”條侯說“好。”按照他的計策,堅守在昌邑南邊,接著派輕裝的軍隊斷絕吳軍糧道。

吳王剛發兵的時候,吳臣田祿伯做大將軍。田祿伯說“軍隊集結在一起西進,沒有其他道路出奇兵,難於成功。我願率領五萬人,另外沿著長江、淮水而上,收聚淮南、長沙的軍隊,攻入武關,和大王會師,這也是一著奇計啊。”吳王太子規勸說“父王是以造反為旗號的,這樣的軍隊是難以委托他人的,委托他人如果他也造反,該怎麼辦呢?而且擁有軍隊單獨行動,許多其他的利害,不可能預先知道,徒然損害自己罷了。”吳王也就沒有應允田祿伯的建議。

吳國一位年輕的桓將軍對吳王說“吳國大多是步兵,步兵適宜在險要地形作戰;漢軍多戰車騎兵,戰車騎兵適宜在平地作戰。希望大王所經過的城邑攻不下,就徑直放棄離開,迅速西進占領洛陽兵器庫,吃敖倉糧食,依靠山河的險要來命令諸侯,即使不能進入關內,天下大局實際已經平定了。假如大王行進遲緩,滯留攻城,漢軍的戰車騎兵一到,衝入梁國楚國的郊野,事情就失敗了。”吳王征詢年老將軍們的意見,他們說“這年輕人進衝鋒的計策還可以,他哪裡能知道深遠的計謀呢?”於是吳王沒有采納桓將軍的計策。

吳王專斷地集中兵力親自率領,還沒渡過淮河,眾多的賓客都被授於將軍、校尉、侯、司馬等職務,隻有周丘沒被任用。周丘是下邳人,逃亡到吳國,喜歡喝酒,品行不好,吳王劉濞鄙薄他,沒有任用。周丘拜見吳王,對吳王說“我因為沒有才能,不能在軍隊中任職。我不敢要求率領軍隊,希望得到大王一個漢朝的符節,一定能夠報答大王。”吳王就給了他符節。周丘得到符節,連夜驅馳進入下邳。下邳當時聽說吳王反叛,都堅守城池。周丘到了客舍,召來下邳縣令。縣令走進門來,就讓隨從人員借用罪名斬殺了他。就又召集他弟兄們交好的富豪官吏告訴說“吳王造反的軍隊將到,到達後,沙儘邳城裡的人不過是吃頓飯的時間。現在先投降,家室一定能保全,有才能的人還可以封侯。”這些人出去後互相轉告,下邳人全投降了。周丘一夜工夫得到三萬人,派人報告吳王,就率領他的軍隊向北攻占城邑。等到城陽,軍隊已發展到十多萬人,攻破城陽中尉的軍隊。後來聽說吳王戰敗逃走,自己估計沒有人一起成就功業,就率領軍隊返回下邳。還沒到達,就因後背毒瘡發作而死。

二月中旬,吳王軍隊已被擊垮,戰敗而逃,於是皇帝頒布命令給將軍們“聽說行善的人,上天會用福事報答他;作惡的人,上天會用災禍報償他。高祖皇帝親自表揚功德,封立諸侯,幽王、悼惠王的封爵斷絕了,孝文皇帝哀憐他們格外給予恩惠,封立幽王的兒子遂、悼惠王的兒子卬為王,讓他們奉祀他們先王的宗廟,成為漢朝的藩國,恩德與天地相匹配,光明與日月同光。吳王劉濞違背恩德違反道義,引誘天下逃亡的罪人,擾亂天下的錢幣,稱病不入京朝見二十多年,主管大臣多次呈請懲治劉濞的罪行,孝文皇帝寬恕他,希望他能改過從善。現在竟然與楚王劉戊、趙王劉遂、膠西王劉卬、濟南王劉辟光、菑川王劉賢、膠東王劉雄渠盟約反叛,做出叛逆無道的事,發兵危害宗廟,殘殺大臣和漢朝的使者,脅迫千萬百姓,亂殺無辜,燒毀民舍,挖掘墳墓,極為暴虐。現在膠西王劉卬等更加大逆無道,燒毀宗廟,掠奪宗廟中皇室的器物,我甚為痛恨他們。我穿著白色衣服避開正殿,將軍們要勉勵士大夫們攻擊叛敵。攻擊叛敵時,深入敵軍多殺敵人才是有功,捕捉到的官員要在俸祿是比三百石以上者都殺死,不要釋放。膽敢有議論詔書和不按詔書去做的,都處腰斬之刑。”

當初,吳王渡過淮河,與楚王向西進軍,在棘壁打敗漢軍,乘勝向前,銳氣極盛。梁孝王害怕了,派六位將軍攻打吳王,梁王的兩個將軍又被打敗,士兵都逃回了梁。梁王多次派使者向條侯報告情況並求援,條侯不答允。又派使者在皇帝麵前說條侯壞話,皇帝派人讓條侯救援梁國,條侯還是堅持對自己有利的計策不肯出兵。梁王派韓安國和為國事而被殺的楚國丞相的弟弟張羽做將軍,才得以稍微打敗吳國的軍隊。吳國的軍隊想要西進,梁國據城堅守,吳軍不敢西進,就跑到條侯駐軍的地方,在下邑與條侯的軍隊相遇。吳軍想與條侯作戰,條侯堅守營壘,不肯交戰。吳軍糧食斷絕,士兵饑餓,多次向條侯挑戰沒有結果,就夜裡奔襲條侯的營壘,騷擾東南陣角。條侯派人防備西北方向,敵人果然從西北方向侵入。吳軍大敗,士兵大多餓死,有的叛逃潰散。於是吳王和他的部下壯士幾千人連夜逃走,渡過長江逃到丹陽,得到東越的保護。東越有軍隊大約一萬多人,又派人收容集中吳國的逃兵。漢朝派人用厚利誘惑東越,東越就騙吳王,讓吳王出去慰勞軍隊,就派人用矛戟刺殺吳王,將他的頭裝起來,派一部快車迅速報知皇上。吳王的兒子子華、子駒逃跑到了閩越。吳王丟下他的軍隊逃跑時,他的軍隊就潰散了,大多陸續投降了太尉、梁王的軍隊。楚王劉戊兵敗,自殺而亡。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齊的膠西王、膠東王、菑川王圍攻齊國的臨菑,三個月都無法攻下。漢朝軍隊到來,膠西王、膠東王、菑川王各自率領軍隊回去。膠西王於是赤膊光腳,坐在草席上,喝著水,向他的母親王太後謝罪。王太子劉德說“漢軍遠道而來,我看他們已經很疲弊了,可以襲擊他們,希望收集大王的剩餘軍隊進攻漢軍,進攻不能取勝,就逃到海上去,也不算晚啊。”膠西王說“我的士兵已經潰散,再不能發動使用他們了。”沒有聽從太子的話。當朝的將軍弓高侯頹當送給膠西王的信寫道“奉詔書前來誅討不義的人,投降的人就赦免他的罪過,恢複原來的爵位封土;不投降的人就誅滅他們。大王要怎麼處置,我等待答複以采取相應的行動。”膠西王到漢軍營壘前赤膊叩頭請求說“我劉卬違犯王法,驚擾百姓,才使將軍辛苦地遠道而來到這個窮國,請求懲處我碎屍萬段的罪。”弓高侯手持金鼓來見他,說“大王被戰事所苦,我希望知道大王發兵的原因。”膠西王叩頭膝行回答說“當時,晁錯是皇帝當政的大臣,他改變高祖皇帝的法令,侵奪諸侯的土地。我們認為這是不道義的,擔心他會敗亂天下,所以七國發兵,將要誅殺晁錯。現在聽說晁錯已被誅殺,我們就收兵而歸。”將軍說“大王如果認為晁錯不好,為什麼不報告天子?沒有得到皇帝的詔書虎符,擅自發兵攻打遵守王法的正義侯國。由此看來,你們的本意並非是要誅殺晁錯啊。”就拿出詔書給他宣讀。讀完後,說“大王自己考慮應怎麼辦吧!”膠西王說“像我這樣的人死有餘辜。”就自殺了。太後、太子也都跟著死去。膠東王、菑川王、濟南王也先後死去,封國被廢除,收歸漢朝。酈將軍圍攻趙都城十個月才攻克,趙王自殺。濟北王因被劫持的緣故,才得以未被誅殺,被徙封為菑川王。

當初,吳王劉濞帶頭反叛,把楚軍和吳軍合在一起率領,聯合齊、趙的軍隊。正月起兵作亂,三月全線潰散,隻有趙國最後被攻克。景帝又封立楚元王的小兒子平陸侯劉禮為楚王,作為楚元王的繼承人。徙封汝南王劉非統轄吳國原有封地,做江都王。

太史公說“吳王劉濞所以被封吳王,由於父親被貶謫的緣故。吳王能夠免除賦稅,支使民眾,是因他擁有銅礦海鹽的便利。叛逆作亂的念頭是因兒子的被打死萌生的。因下棋爭執而發難,最後國滅身亡;親近外族的越人而謀害同宗,最後自己死亡。晁錯為國家深謀遠慮,災禍反而降臨自己的身上。袁盎善於權變遊說,最初受到寵信,最後遭受屈辱。所以古時候諸侯土地不超過百裡,山海也不分封給諸侯。”不親近夷狄,以致疏遠宗親”,大概是對吳王說的吧?“不要做出謀劃策的人,反而會受到懲罰”,豈不是說的袁盎、晁錯嗎?

吳楚兩國輕浮強悍,吳王劉濞背棄恩德。他因搜刮銅山,埋下了叛亂的禍根。他驕傲自大而有二心,聯合七國叛亂。竇嬰領命駐紮在滎陽,監視齊、趙兩軍,晁錯被誅,吳楚七國的潰敗逃往,是上天對其的懲處。

喜歡答題從始皇開始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答題從始皇開始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快穿之改寫命運 王者:爆殺全網高手穩居巔峰榜一 快穿:所有人都瘋了 美漫:完蛋,我被父愁者包圍了! 重生1980:在深山打獵邂逅嬌妻 暴打忍者,你管這玩意叫黃皮耗子 霸道隊長心尖寵:大師萌妻超會撩 我拔刀造反,你說我是當朝太子? 明日方舟:我媽竟然是海嗣神? 重生80,天天吃肉,饞哭鄉親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