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天,依舊是個晴朗的日子。
早上六七點鐘(為了方便之後都用現代的時間計時),伴隨著雞鳴狗吠的聲音,村子裡的人開始走動。
早起的農民已經去地裡乾完活回來,等吃過朝食,再繼續下地。
洛雲宜有賴床的心,但是沒有賴床的命。
她可以不吃早飯,但是六個多月的孩子可是不能少吃半頓。
餓了人就哭,不給東西吃就一直哭。
就算不是親奶奶,洛雲宜也不會虐待小孩兒。
早飯喝稀飯。
玉米麵和大米混合熬煮的稀飯。
勺子沿著鍋底把熬開花的大米舀出來,這是小石頭的早飯。
至於她和舒子英,碗裡大部分都是湯水。
兩人平分一個饅頭,一人一個燒土豆。
“等會兒吃完飯你幫嬸子看著小石頭,我要去村口買些東西。”
女兒要回來,晚上兒子兒媳們也要過來吃飯,得出去買點食材。
舒家村讀書人多,這裡的百姓生活質量肯定會更高些。
每逢一,六,在村口就會自發地形成一個集市,聚集的是附近幾個村落的人,賣的多大都是吃食,以及一些家裡常用的東西。
也有以物換物的。
不過洛雲宜沒有東西可以換,還是老實拿錢買吧。
不開集市的時候,村口也會有人擺攤,賣豆腐的李家,賣肉的朱家。
洛雲宜拎著籃子,買了一斤五花肉15文,半斤瘦肉6文,朱屠戶送了兩根骨頭,上麵的肉剔的乾淨,不過熬湯還是不錯的。
一塊豆腐三文。
又買了一條魚,兩斤超出一點點,算兩斤,二十文。
又買了三十個雞蛋,洛雲宜講了價,花了27文。
家裡的雞還小,所以雞蛋隻能在外麵賣。
洛雲宜不饞雞蛋,但是小石頭要吃啊,隔一天拿一個給他蒸蛋羹。
偶爾做菜也要用雞蛋。
花了兩文錢買了半斤韭菜,五文錢買了兩斤生薑,三文錢買了一斤蒜。
在一個攤位上花兩文拿了三把蔬菜。
離開的時候又看到有人挑著擔子過來,洛雲宜又花十文錢買了半斤紅棗,二十五文買了一斤乾香菇。
出門一趟,洛雲宜花了一百多文。
手裡的散銅板沒剩多少了。
不過她也算滿載而歸。
乾貨賣的不便宜,但是一斤乾香菇也挺大一包,能吃很久。
往回走的路上,洛雲宜在心裡安排今天的菜單。
五花肉做粉蒸肉,多切些紅薯墊底。
魚做酸菜魚,等會兒拿點香菇跟彆人換酸菜。
青菜豆腐湯,韭菜炒雞蛋。
中午吃青椒炒瘦肉,打個蛋花湯,主食是土豆,做成土豆泥,好吃些。
下午等太陽背陰些,她還得去地裡整理一下,把被李翠花折騰過的菜地清理好。
那塊地離家不遠,種的也是日常消耗的菜。
茄子,豆角,辣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