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意是打發時間,現在半途而廢,倒顯得她之前投入的時間浪費了。
所以洛雲宜還是歎著氣,用柴刀把篾片又劈撕成了一毫米厚的細絲。
當然,她儘力做到最好,撕出來的絲也不太均勻,最後的成品隻能說可以用,但是不美觀。
可能是娛樂方式太少,這麼費力不討好的事情,洛雲宜竟然還被激發了鬥誌。
把小石頭哄睡了之後,洛雲宜又拿起柴刀,開始製作她人生中的第二把竹子鍋刷。
既然一節完整的竹節她劈不好,那就乾脆劈成竹片,最後做完挑做的好的綁起來。
她就不信了,這麼點小事就能把她難倒?
有個詞叫“熟能生巧”,還有個詞叫“唯手熟爾”。
經過洛雲宜反複地不信邪,一晚上劈開了三個竹節,她終於收獲了一把既美觀又實用的竹子鍋刷。
洛雲宜的‘強’勁兒終於消散,把堂屋收拾乾淨,躺在床上的時候,她在想有些錢確實該彆人掙,下次她還是掏錢買鍋刷吧,反正一年她也用不壞幾個刷子。
第二天上午,洛雲宜背著小石頭,跟舒子英一起上山去撿鬆針。
這邊一年四季都能見到綠色,山上是樹像是一直都是綠的。
不是葉子不會枯黃,是新舊更迭,一直有新葉在長,看著就好像一直都是那麼綠。
變化最明顯的是春天,那時候新發的嫩芽最多,放眼望去,山上是鮮嫩的青和深沉的綠,青綠交錯,是最能看到變化的季節。
這會兒她們也不走太遠,就在山腳下,鬆樹下落了許多鬆針,黃綠的顏色證明它們還沒有完全乾枯。
鬆針可以點火,不過這時候的鬆針薅回去還要自己曬乾,加上地裡有活,好多人都要等十月份才會帶著釘耙上山,把已經乾了的鬆針薅回家做引火柴。
洛雲宜帶了個籃子,此行她們的目的就是這些鬆針。
不過撿回去不是引火,是做鬆針罐子。
所以沒乾的鬆針更合適。
隨便抓一把鬆針,另一隻手慢慢抽選合適的。
挑剩的就隨手裝進麻布袋子裡。
來都來了,帶點引火柴回去不過是順手的事。
挑出來的鬆針帶回家後還要用水搓洗幾遍,然後丟進鍋裡煮。
煮過的鬆針柔韌度更好,做出的鬆針罐子使用時間更久。
上午給缸子裡的澱粉洗粉,換了兩次水,剩下的時間,洛雲宜就帶著舒子英做罐子。
木頭盒子再便宜,那也是要花錢買的,鬆針罐子卻是可以自己做,費點時間和針線,自己想做多少做多少。
甚至有節省的人家,連針線都不用,直接用鬆針固定。
洛雲宜技術沒到那種程度,所以還是老老實實用針線縫吧。
一根筷子粗細的空心竹節,在竹節裡塞滿煮好晾乾水分的鬆針。
開始用麻線纏繞,纏繞大概兩厘米的長度,開始盤緊,用針穿過盤成圈的部分固定。
之後就是隔一厘米用麻線繞兩圈,再用麻線上的針穿過鬆針固定。
加鬆針的時候要從竹節中間一根根加,整個過程需要耐心一些。
根據自己的需要變化形狀和弧度,最後得到不一樣形狀的鬆針罐子。
收尾的時候不需要再加鬆針,把竹節裡的鬆針全部固定到罐子上就可以剪線收工。(詳情可搜索相關教學視頻)
喜歡穿成老婦後的古代農家養娃日常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穿成老婦後的古代農家養娃日常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