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祠堂的提議最後順利地通過,洛雲宜對此的表現就是輕歎一聲。
因為聖旨上重點提到的人是她,所以洛雲宜才是這次開祠堂的主角。
等到那一天,洛雲宜得穿上她剛剛得到的誥命服飾,隆重地進祠堂上第一炷香。
反正挺折騰的。
族裡的祠堂,其實並沒有想象中那麼難進。
除了小孩不允許單獨進入,開祠堂的時候,隻要是族人,都可以進去上香,不拘男女老少。
不讓兒童單獨進入,是因為祠堂裡多采用木製結構,裡麵的香火牌位,祖宗的畫像,還有族譜,文書等書籍記載。
怕孩子們沒輕沒重,不管是明火,還是文獻,一樣亂了,都可能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連鎖反應。
平時上墳祭祖,也沒有規定說婦女不許同行。
除了孕婦和年紀尚小的孩童,每次祭祖,都是全家一起出動。
也隻有這時候,洛雲宜才會覺得和現代有相同之處。
重男輕女之舉數不勝數,但至少這裡沒有女人不得上桌吃飯,不許女人進入次祠堂這些苛刻的規矩。
心裡歎氣,真正到了祭祖的那一天,洛雲宜依舊早早地起床做準備。
她覺得她無法做出表率,改變環境。
其實從她出現後,從她一些看似離經叛道的行為,早已經潛移默化地對周圍的人開始產生影響。
這次祭祖,洛雲宜和族長一起站在首位,大家都神情肅穆,每個人都在認真地對待這件事。
等儀式告一段落,有人研墨提筆,記錄下一段文字,未來將會成為曆史的一部分。
族長領著大家走出祠堂。
由舒宴猶上前,宣布了另外一件喜事。
今上賞賜的一千兩黃金,洛雲宜準備買下一片土地,建立一個善堂。
達者兼濟天下,在衣食無憂後,洛雲宜也想在這個時代留下一些屬於自己的烙印。
“善堂收容無父無母的孤兒,為其住所;每逢五、十,善堂廣開大門,免費給村民診治,家境貧寒者,可進入善堂參與短期工作,期滿,擇情留用。”
族長聲音洪亮,即使沒有喇叭,也讓在場的眾人都聽清了內容。
“等到官府報備之後,就開始買地,建房,想報名參與建房的群眾,可以到學堂登記,擇優錄取。”
因為這家善堂不公開對外籌集資金,所以洛雲宜也提前把自己的一些要求跟族長一一說明。
善堂裡不會雇傭長期工,每次簽訂用工合約,時限最短為一周,最長三個月。
洛雲宜得防著人,不允許在她的善堂出現中飽私囊、貪汙受賄、對工作不認真的人。
因為是私人開辦的善堂,洛雲宜擁有絕對的話語權,同時舒宴猶舒以賢協辦,不允許外人插足,把她的善意變成利己的工具。
善堂不是一兩日能建成,因為天氣寒冷,用工的工錢比平時更高,報名的人依舊絡繹不絕。
因為在建房期間,這裡包一頓餐食。
有工錢拿,還能吃一頓飽飯,又是做善事,大家的參與度都很高。
外麵的事情洛雲宜都是交給幾個孩子們接手。
家裡現在算是有四個能用的主子。
舒宴猶舒以賢,舒幸輪和時方。
這個年代的乾親,也算是家裡的一份子,是有話語權的。
走出去也算是主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