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建國和伍氏道緊趕慢趕,終於在正月初四到達昌化軍,這昌化軍下轄隻有2個縣,本來是州治,但因為宋製喜歡把邊遠或邊防之地的州稱為軍,元廷便仿宋製還是稱為昌化軍,沒有改為州,但實際上是個州城,而且是個不大的州。
這裡有個下百戶所,原先駐有3、40號兵丁,但自從元廷一輪又一輪的征兵開始後,這個小小的百戶所也未能幸免,雖然還沒在瓊州路大規模征兵,但是原有的駐軍卻都抽調的所剩無幾,這個百戶所,如今隻剩下10來個老卒在看守,更像是個十戶所。
昌化軍人口也不多,2縣加起來不過萬把人,加上縣、州3城中的黎人,也不過1萬五千人上下,黎漢混雜,這還是基本上沒有經過宋蒙大戰也未掃地為兵的地方,由此可見當年這瓊州路的荒涼,難怪被人稱為“海外蠻荒之地”。
初四晚上,這州城中卻是熱鬨非凡,原本城中隻有2、3千人,這天晚上卻聚了不下4、5千人,看得出,有不少人都是爬山涉水過來的,城裡張燈結彩,仿佛比過年還熱鬨,高建國看著有趣,於是跟伍氏道也信步走上街頭,看看還有不少酒肆商鋪開著張,兩人找了個小酒館坐下來,要了兩碟小菜,就著一壺酒,邊看邊閒聊。
須臾,夥計把酒菜送上來,高建國一把拉住那夥計,問道“為何今夜這昌化城中如此熱鬨”,夥計看了看二人“二位客官是從外地過來的吧,不過也應該有所耳聞啊”夥計有點奇怪道,“耳聞什麼,我二人是外地來的行商,卻是未曾聽說這昌化城中年關有什麼大事”高建國笑著說道。
“哦,原來如此,二位客官有所不知,咱們瓊州路黃道姑年前剛從那黎寨中返回,為保這瓊州路太平,不要在此征賦稅錢糧,同時保瓊州路今年風調雨順,決定依路府和昌化官紳父老的請求,特地在這昌化城為一路官紳百姓祈福;
已經搭建好了七七四十九座祈台,明日就要開始作祈福法事,一連3天哦”夥計說道,高建國點了點頭,又問道“是求祈哪幾位神靈”,“灶王爺、財神爺、福神爺、龍王爺和媽祖娘娘”夥計一說完馬上去招呼客人去了。
高建國也沒有再問夥計,隻是搖了搖頭,灶王爺、財神、福神和媽祖還說得過去,這龍王爺,難道還嫌這瓊州路的雨水不夠嗎,唉,這時代的人。
不過他更感興趣的是黃道婆,眼下顯然此人不光是後世流傳的紡織專家,而且在這瓊州路也是有相當影響的人物,隻是,這從江寧逃出的童養媳,如何成了這瓊州萬人敬仰的道姑,這倒是個有趣的事情,想到此,他更想與這從未謀麵的曆史人物一見了。
初五一早,昌化城中鑼鼓喧天,各色旗幟迎風飄揚,每座祈台前,都已供奉著要祭祀的神靈紙身,周遭的49個陶製香火盆裡,香煙繚繞,整個城裡,煙霧彌漫,人聲鼎沸,高建國嗆的眼睛都睜不開,在伍氏道的攙扶下一邊用手揮開煙霧,一邊順著人流往前擠。
過了好一會,感覺煙霧小了些,定睛向前看去,隻見49座祭台圍著一個主祭台,主祭台上,插著一麵大大的黑色星鬥旗,一個著金絲道袍和黑玉道冠的中年女道士正帶著幾個女徒弟,口中念念有詞,一會噴火,一會舞劍,一會燒紙,一會磕頭,倒也像模像樣,高建國笑著搖了搖頭,這玩的是哪一出啊,彆把人玩抽筋了。
不過,他看看周圍的人都一臉肅穆的表情,連伍氏道都是滿懷敬意的看著台上,知道此時的人還是很信這玩意的,該怎麼引起這道姑的注意呢,高建國沉思起來。
過了一會,原本晴朗的天空忽然烏雲密布,高建國知道,這是因為這昌化的地理位置造成的,到處燒火燒紙,突然加高的熱量引來了海上的水汽,不過隻要滅掉火燭和燒紙,水汽馬上就會消散,畢竟這還是旱季,沒到雨季來臨的時候。
“龍王爺顯靈了”人群中突然響起一個男音,正是高建國,“已經祭過龍王爺了,如何現在才顯靈”一個道袍女弟子有些不信,高建國笑了笑道“龍王爺開始還沒接到祈福,等接到時已經遲了,隻好匆匆趕來顯靈,以示對道姑的謝意”。
“你是如何知曉”黃道姑身邊的一個親隨女弟子抽出劍來,顯然,高建國要是說不出個子醜寅卯來,這道姑是不會善罷甘休的,而周圍的官紳百姓,相信沒一個會上來勸解,連伍氏道都有些迷惑不解的看著高建國。
“因為小生年幼時也曾拜異人為師,對求雨之事略知一二,也略知與龍王爺溝通之事”高建國毫無畏懼,隨即又小聲吩咐伍氏道“你去弄些水來,這裡的事我能處理”。
“一派胡言,哪裡來的蠻子,攪了祈福大事,娘娘定稟明官府,將你這廝捉住,布袋沉海以祭龍王”那親隨道姑見高建國毫無懼色,聲色越發俱厲起來。
高建國拱了拱手“是不是真的,一試便知”又小聲對伍氏道說道“快去”,伍氏道對讓他去弄水有點迷惑不解,又對高建國的安危放心不下,小聲道“高哥”,“隻管按我說的去作,沒事的,去啊”高建國急道,伍氏道點點頭擠出人群走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哦,那且讓我等看看你這廝的道術,如何告知龍王爺,祭祀已過,請他不必再顯靈,速速離去便是”那親隨道姑還是疾言厲色,隻有那高坐主祭台上的黃道婆皺了皺眉,“好,那在下就獻醜了”。
高建國話未說完,雨點便紛紛落下,周圍的人紛紛開始避雨,也有少數人似乎早有準備的拿出油紙傘撐開遮雨,高建國身邊很快出現一個一丈方圓的空地,圍著一堆人看他作法,高建國不知道從哪弄出一張黃紙,就在雨中點燃,口中也是念念有詞,誰也不知道他在念什麼,末了,隻聽一句“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走”。
遂將點燃的黃紙扔向空中,又對趕過來的伍氏道小聲說道“你看哪裡還有煙火未被雨澆滅就馬上用水澆滅”,伍氏道雖不知何意但還是重重的點了點頭,轉身走了。
此時雨還在下,那個親隨道姑已經露出了輕蔑的笑容,隻見高建國不慌不忙,又念了2句詞,忽然用手指向空中,大喝一聲“疾”,須臾,果然雨很快停了,隻見雲開霧散,太陽又出來了。
圍觀之人無不驚訝,甚至已經有人拜了下去“神仙啊,這是真仙人呐”,那個親隨女道姑也是一臉的驚訝,看向黃道婆,黃道婆緩緩起身,其實從伍氏道離開去弄水她就知道此事必有蹊蹺,但是她也不知道具體是怎麼回事。
此時她對著高建國一拱手“道友好手段,貧道自有不如,請受貧道一拜”,說罷深深一揖,高建國連忙拱手還禮“道姑過謙了,道姑為這瓊州路數萬官民祈福,乃是大功德,在下區區雕蟲小技,不足掛齒,在下這麼作,隻因有事求教於道姑,如有打攪道姑作法,還請恕罪”。
“哪裡,有道友相助,這祈福才更有效果了”黃道婆爽朗的笑道“隻是不知道道友有何事求教”,高建國看了看周圍“這”。
黃道婆馬上明白了“既是此時不太方便,3日祈福會結束後,城南五聖觀恭候大駕,隻是不知道友大名”,高建國也笑了笑道“在下高建國,字天照,3日後必來拜見道姑”說罷拱了拱手,告辭而去。
高建國剛剛轉身走向客棧,身後便傳來一陣陣的腳步聲和喊聲“道長請留步,可否為小人卜算一卦,小人不惜重金”,高建國皺了皺眉,小聲跟緊緊跟來的伍氏道說道“你攔住這些人,就說今日有事在身,要卜卦明日再來”。
伍氏道點了點頭,隨後便轉身對那些人大聲喊了幾句,但那些人仍不肯離去,直到看見高建國入住的客棧後方才散去。
“高哥,你真有通鬼神之能”,回到客棧,伍氏道首先發出了疑問,“嗬嗬,鬼神,你見過這世間有鬼神”高建國笑著回道,伍氏道搖了搖頭“未曾見過,隻是聽說,有時也感覺到有”。
“感覺到,或許有吧,但我不太相信,剛才在祭台下的所作所為可不是通的鬼神啊”高建國說道,“那”“你可曾聽說那吳玉山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之事”高建國問道,“這個好幾個衙役護院都這麼說,大護法彭玄風也是這麼說的”伍氏道回道。
“嗬嗬,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可不止吳玉山一人啊,剛才祭台下的事跟鬼神無關,隻跟天文地理有關,不過沒法細說,說了你也不明白”高建國笑著搖了搖頭,伍氏道恍然大悟“原來如此,高哥你們幾個真是,都有神鬼莫測之能啊,隻是時運不濟啊”說罷伍氏道也搖了搖頭。
“時運濟不濟在自己,眼下時運不濟,不代表將來不濟”高建國堅定的說道,隨即又跟伍氏道吩咐道“明天開始你守在這裡,凡有重金相求或官府有品級的,可以先放進來卜卦,沒有的直接打發走”,伍氏道點了點頭“高哥既然不想惹這些麻煩,何不開始就全部拒絕呢”。
高建國搖了搖頭“為見這黃道姑,我是迫不得已露了這一回臉,如今名聲已經傳開,想躲哪那麼容易,如果拒絕,這裡會被鬨翻天,說不定官府還要來查問,既然沒辦法,那就隻好儘量少理會一些,3日後我們退房去五聖觀,離開這裡”。
3日後,五聖觀內堂,高建國和黃道婆分賓主坐定,一個女弟子上來奉上茶便退出了,高建國也對伍氏道擺了擺手,伍氏道也退出了內堂,但仍手握刀柄站在堂外。
高建國從懷中掏出一些黃白之物,給到黃道婆麵前“些許小禮,不成敬意”,黃道婆微微一笑“那日我便已看出,道友乃世外高人,難道還在乎這些俗物”,說罷將黃白之物輕輕推回,高建國也笑道“世外高人不敢當,但我等既已入俗世,安能不用俗物,我等並不能超脫三界,亦不能不食五穀啊”。
黃道婆微微一震,拱手道“道友高論,隻是道友初次見麵,如此太客氣了,不知道道友所為何事”,高建國也不隱瞞,當下將從崖山戰敗逃亡到黎寨安身的全部過程簡要說了一遍;
末了說道“黎人善良淳樸,但不懂織造,故大多赤身裸體,不成體統,高某有意教化黎獠,覺得應先有衣冠而後才知禮儀,聞道姑乃織造高人,又有傳藝黎人經驗,故前來相請”說罷拱了拱手。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黃道婆回道“未知高先生原來乃是前宋殿前司軍官,不願為元廷效力,為保漢家衣冠,寧願退隱山林,與野黎為伍,貧道佩服”說罷一拱手,“不敢,道姑見笑了,隻是高天照見元廷不拿南人當人,故此隻能憤而退隱”高建國也拱了拱手;
“元廷視南人為豬狗,此事我在瓊州亦多有耳聞,如此作為,即便我道三清七曜亦不能忍,高先生身為南人,退隱也是正常,隻是高先生既已退隱,何不去已開化的黎寨,那裡我已親傳織藝,紡紗織布都不是難事,何必要去教化深山野黎呢”黃道婆問道。
高建國想了想,說道“開化之黎寨其實已為元廷之黎寨,他日必被征發稅賦”,“哦,那是為何”黃道婆奇怪道,“如今元廷四處征戰,到處征兵征糧征賦,不行仁政,這宣慰司北部數路,已被元廷征收迨淨,瓊州路豈能獨免,若戰事不息,征收到瓊州路,也隻是遲早的事”高建國回道。
黃道婆低頭想了想,點了點頭“果是如此,高先生以為,何日會征收到此地呢”,“最多明年,很可能今年下半年就會開始征收”高建國肯定道,“高先生何以如此認定”黃道婆又問道,高建國沒有馬上回答,而是反問了一個似乎不相乾的問題“道姑認為今日高某人之術如何”。
黃道婆笑道“高先生既然問起,小女子也是有疑問,按高先生的說法,高先生並非道門中人,那今日之術肯定是與鬼神無關了,那是”,高建國接到“確與鬼神無關,隻因高某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故而能觀天文地理而已,隻是此中道理頗為複雜,一時半會很難儘言”。
黃道婆點點頭“明白了,隻是此事與元廷何時到瓊州征發賦稅有何關係呢”,高建國笑了笑道“高某人還有幾個朋友,個個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隻是側重有所不同;
我有兄弟吳玉山,便能觀天象而知元廷動向,從無一失,故高某才敢肯定元廷必會在瓊州征收賦稅,至於時間,吳玉山斷定就在今年年底明年年初的半年之內”。
黃道婆聳然動容“高先生有這許多高人兄弟,恐怕不是僅為退隱這麼簡單吧”,高建國點了點頭“若隻為退隱,我等確實可以到開化的黎寨安身,雖有不甘,但恐怕也是無可奈何,但是既然敢去與野黎為伍,那必是有所圖”;
“願聞先生誌向”黃道婆起身拱手問道,“驅除胡虜,恢複中華”高建國斬釘截鐵道。
喜歡重生之再造華夏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重生之再造華夏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